李晖
- 作品数:5 被引量:67H指数:4
- 供职机构:遂宁市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损害控制的分期手术方案对多发伤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研究基于损害控制理论的分期手术方案对多发伤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遂宁市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80例多发伤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患者,其中2012年6月—2014年12月接受传统常规手术治疗42例(常规手术组),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34~53岁,平均45.1岁;2015年1月—2017年6月接受基于损害控制理论的分期手术方案治疗38例(分期手术组),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35~55岁,平均46.1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预后及术后恢复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和住院情况。结果分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常规手术组为45.2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期手术组恢复优良率为86.11%,显著高于常规手术组(P<0.05)。确定性手术前两组患者降钙素原(PCT)、体温(T)及p H水平较入院时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分期手术组较常规手术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分期手术组患者入院至确定性手术的时间显著长于常规手术组(P<0.05),手术时间和术中输血量显著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损害控制的分期手术方案能显著降低不稳定盆骨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术后恢复效果。
- 陈福洪廖华朱静何海山李晖陈雪洁
- 关键词:骨盆骨折多发伤分期手术
- 尼莫地平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血管痉挛患者炎症因子和ET-1、CGRP、VEGF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伴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遂宁市中医院收治的86例aSAH伴CV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尼莫地平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连续治疗2w后,统计临床疗效,记录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IL)-6、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02%VS 76.74%),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L-6、IL-8、hs-CRP、TNF-α、ET-1、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CGRP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MOCA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无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尼莫地平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aSAH伴CVS效果满意,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认知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 李晖戴孝森卓开全
- 关键词:尼莫地平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前列地尔脑血管痉挛
- 早期微孔手术治疗中小量基底节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探讨早期微孔手术治疗中小量基底节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中小量基底节脑出血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微孔手术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3、14 d的肿体体积及血肿清除时间;检测2组治疗前、治疗后3 d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治疗前、治疗后3周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表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3、14 d,观察组肿体体积较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肿体清除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3 d,2组血清IL-6、IL-1β及TNF-α水平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或P<0.01);治疗后3周,2组的NIHSS评分降低,BI指数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结论早期微孔手术可明显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程度,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较大优势。
- 李晖戴孝森侯德文王进昆
- 关键词:血清炎性因子神经功能
- miR-9和miR-34c在老年痴呆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研究miR-9和miR-34c在老年痴呆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对老年痴呆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本院接收诊治的73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70例将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采用RTq PCR检测所有研究者血清中miR-9和miR-34c的水平,采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认知能力评分,观察其诊断老年痴呆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老年痴呆患者血清HDL-C、LDL-C、Hcy、ANP水平以及MMSE评分方面均差异显著(P <0. 05),miR-9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 <0. 01),miR-34c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 <0. 01)。依据CDR评分,痴呆程度越严重,miR-9水平越低,miR-34c水平越高。老年痴呆患者血清中miR-9与LDL-C和Hcy水平均呈负相关,与HDL-C、ANP水平以及MMSE评分均呈正相关; miR-34c与血清LDL-C和Hcy水平均呈正相关,与HDL-C、ANP水平以及MMSE评分均呈负相关。ROC分析表明,miR-9和miR-34c的AUC面积分别为0. 811、0. 819;敏感度分别为89. 58%、91. 67%;特异度分别为80. 00%、71. 11%;截断值分别为0. 87、1. 14。结论老年痴呆患者血清miR-9表达下调,而miR-34c表达上调,二者异常表达均与老年呆发生及发展过程有关,可作为临床诊断和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
- 李晖蒋毅蒋毅
- 关键词:老年痴呆血清MIR-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