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爽
-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使命更新与话语转换--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工作的实践基点被引量:2
- 2020年
-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闻宣传被赋予在国内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赢得人民群众对新政权广泛认同,在国际社会中动员舆论、建构认同、争取支持的重要历史使命。在新的历史承当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新闻宣传工作完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初步构建。政权鼎革与使命更新中新闻宣传的发展动力,使命更新与话语转换中新闻宣传的历史耦合,以及新闻宣传工作在新旧意识形态交锋的严峻挑战中呈现出的极端紧迫性,三者共同决定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新闻宣传工作的实践基点。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宣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性阶段。
- 邱爽蔡丽丽
-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
- 西南民族地区乡镇灾害文化建设的意义与可行性——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为例被引量:1
- 2017年
- 近年来我国接连发生的多起自然灾害暴露出国家乡镇灾害文化建设的薄弱性,文章以A镇为例,探讨了乡镇灾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可行性。认为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政府,是国家意志的直接贯彻者;居民之间的信息知情度高,易建立信任;居民之间交往频繁,利益相关度高,能迅速被动员,投入救灾赈灾工作。因此,培育乡镇灾害文化,有助于团结、动员和凝聚乡镇区域内的各种力量,快速有效地救灾赈灾,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 高中伟邱爽
- 关键词:可行性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工作的历史实践被引量:3
- 2019年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从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众化、呈现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成就、展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角色转换、推动思想文化转型重构等方面开展新闻宣传实践,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和自我阐释方式,塑造了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的崭新形象,完成了对国家形象的初步建构。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宣传实践促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华民族崛起,进而争取在世界舞台上身份标识的重要内容。
- 邱爽
-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国家形象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基于红色文化符号表征的分析被引量:7
- 2020年
-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确立,是伴随着红色文化的政治符号化进程产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携带政治信息、具有政治意义的红色文化符号的大量建构是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形成的重要渠道。从符号学角度认识红色文化,将“马克思主义”的能指与所指剥离来分析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结构和概念体系,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的“意群链”在深入表达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内涵的同时,形成了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形式和知识结构,初步构建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为巩固和扩大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形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舆论导向、构筑国家民族意识与阶级意识,奠定了坚实基础。
- 邱爽
- 新中国初期新闻宣传的价值重塑与体制重构被引量:5
- 2017年
- 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国际上美苏两种力量泾渭分明的抗争格局与国内新生政权亟待巩固的严峻挑战,党的新闻宣传承担着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赢得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对新生政权认同的历史使命。为此,党对新闻宣传开展全面价值重塑与体制重构,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宣传思想体系,彻底改造旧有新闻宣传体制,确立党管宣传基本制度,形成了以党报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新闻宣传事业一元化格局。新的价值理念和宣传体制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广泛传播,为新生政权巩固和新的国家形象塑造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基本价值与基本体制影响至今。
- 高中伟邱爽
- 关键词:新中国初期新闻宣传价值重塑
- 新文科建设与人文社科类综合性期刊的改革倾向被引量:6
- 2020年
- 长期以来,人文社科类综合性期刊因“趋同化”、千刊一面、拼盘堆积、选题重复等问题屡受诟病。“新文科建设”主张打破学科界限,提倡学科融合,这一创新举措在某种程度上为人文社科类综合性期刊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而综合性期刊在推动跨学科研究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通过策划和设立跨学科栏目,既能关注人文科学领域的新思想、新资料和新方法,又能兼顾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探索、实证调查和社会关怀;既可追踪国际学术前沿,促进学术交流,又能重点关注服务于国家利益的重大课题,聚焦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研究。实行跨学科的专题探索是期刊建设与学科发展方向相契合的最优选择。
- 邱爽
- 关于中国社会凝聚的几点思考
- 2015年
- 社会凝聚理论源于欧洲,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既有适用性,也有局限性。但在国内,社会凝聚是一个界定模糊的概念,尚未得到学术界和政治家的充分关注,也没有形成对这一概念的本土化阐释。因此,从社会凝聚的角度考察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面临的挑战、存在的问题并寻求积极的应对策略,既要参照欧洲、拉美地区的社会凝聚理念,也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凝聚力的经典释义,结合当前国情,提炼出中国特色的社会凝聚的定义、内涵和特点,进而指导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 邱爽
- 消费社会背景下的品牌艺术展研究
- 在全球化和解分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下,品牌艺术展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商业与艺术跨界融合的生产美学实例,品牌艺术展分别在营销方式与艺术展览两个维度上开启了深刻变革:它不仅呈现出精英艺术与大众文化的破壁现象,更意味着日常世界的泛艺...
- 邱爽
- 关键词:消费社会生产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