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引流
  • 3篇脓肿
  • 3篇封闭引流
  • 3篇负压
  • 3篇负压封闭
  • 3篇负压封闭引流
  • 3篇肛周
  • 3篇肛周脓肿
  • 3篇高位肛周脓肿
  • 2篇炎症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炎症介质
  • 1篇炎症细胞
  • 1篇炎症细胞因子
  • 1篇术后
  • 1篇细胞
  • 1篇疗效
  • 1篇临床疗效

机构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任龙
  • 2篇黄鸿武
  • 2篇王传思
  • 2篇谢贻祥
  • 1篇吴永军
  • 1篇王永森
  • 1篇王小龙

传媒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年份

  • 3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VSD技术对高位肛周脓肿术后炎症介质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高位肛周脓肿因其脓腔深、术后创面大且恢复缓慢,被认为是肛肠科棘手病种。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因其独特的持续负压吸引原理,适用于多种难愈性创面,已在外科相关领域得到大量应用和广泛认可。本研究拟探讨VSD技术对高位...
任龙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高位肛周脓肿炎症介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负压封闭引流对高位肛周脓肿炎症细胞因子及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高位肛周脓肿治疗中对炎症细胞因子(IL-1α、IL-6、TNF-α、IL-4、IL-10)及m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对40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0例。实验组行肛周脓肿内口封闭+VSD技术,对照组行肛周脓肿传统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术后采用ELISA检测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及RT-PCR检测m RNA表达。【结果】两组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术后1 d均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促炎因子术后第7 d降低更明显,抗炎因子上升明显,与术后1d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7 d,研究组促炎因子IL-1α(58.32±3.47)pg/ml、IL-6(5.97±2.92)pg/ml、TNF-α(78.57±27.64)pg/ml分别较对照组IL-1α(94.21±2.54)pg/ml、IL-6(9.87±2.19)pg/ml、TNF-α(87.43±32.27)pg/ml降低明显(P<0.05),抗炎因子IL-4(47.32±8.52)pg/ml、IL-10(16.17±3.97)pg/ml分别较对照组IL-4(37.25±3.78)pg/ml、IL-10(13.89±3.65)pg/ml升高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炎症细胞因子m RNA表达趋势与血清中细胞因子变化一致,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位肛周脓肿治疗中应用VSD技术,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IL-1α、IL-6、TNF-α)和促进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m RNA的表达,调节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恢复正常,对高位肛周脓肿术后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和炎症反应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显著促进创面愈合。
王传思谢贻祥姚磊黄鸿武王小龙任龙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高位肛周脓肿炎症细胞因子MRNA
VSD技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高位肛周脓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笔者所在医院科室于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38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VSD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VSD组患者接受内口封闭+VSD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肛周脓肿根治术(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肛门功能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及转归。结果 VSD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3.53±0.70)分比(5.11±0.74)分〕、肛门功能评分(0分比1分)及创面愈合时间〔(27.58±4.95)d比(44.68±6.53)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VSD组的疼痛评分和肛门功能评分均较低,创面愈合时间较短。但2组患者的术后成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1/19)比15.8%(3/19),P=0.60〕。结论对高位肛周脓肿,VSD技术可减轻患者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保护肛门功能,且预后与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相当,是一种较好的高位肛周脓肿治疗手段。
任龙谢贻祥王传思姚磊黄鸿武王永森吴永军
关键词:高位肛周脓肿负压封闭引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