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宇超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浮选
  • 1篇遗址
  • 1篇文化
  • 1篇小麦
  • 1篇裸大麦
  • 1篇浮选结果
  • 1篇大麦

机构

  • 2篇北京大学
  • 2篇甘肃省文物考...

作者

  • 2篇李水城
  • 2篇蒋宇超
  • 1篇陈国科
  • 1篇王辉

传媒

  • 1篇华夏考古
  • 1篇考古与文物

年份

  • 2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甘肃张掖西城驿遗址2010年浮选结果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本文通过对甘肃张掖西城驿遗址2010年发掘时采集的系列样品进行浮选,对浮选所获丰富的炭化植物种子和麦类作物穗轴进行鉴定、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炭化种子以谷物类为主。各类谷物的比例和出土概率反映该遗址在西城驿文化和四坝文化阶段是从事以粟黍为主的小米类农业,在西城驿文化偏晚阶段开始利用以小麦为主的麦类作物,在四坝文化时期发展成种植粟黍为主、麦类作物为辅的农业模式。遗址的加工模式可能包括脱粒-扬场的加工阶段。
蒋宇超陈国科李水城
关键词:小麦
甘肃民乐东灰山遗址的浮选结果被引量:12
2017年
本文对甘肃民乐东灰山遗址四坝文化时期的剖面采集的系列样品进行浮选所获得的炭化植物种子和麦类作物穗轴进行鉴定、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炭化种子以谷物类为主,各类谷物的比例和出土概率反映东灰山遗址四坝时期的农业经济,是经营以粟为主黍为次的小米类农业,小麦、大麦和裸大麦被普遍使用,以大麦和裸大麦为主的麦类作物,是当地旱作农业的补充。大量炭化裸大麦遗存的发现,为认识麦类作物种子的分类提供了很好的实物材料。与周边遗址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河西走廊地区作为麦类作物传播的重要通道,外来的麦类作物并未取代小米类作物,仅为当地小米类农业的补充。
蒋宇超王辉李水城
关键词:裸大麦大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