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华峰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眩晕
  • 1篇医案
  • 1篇针刀
  • 1篇三焦
  • 1篇少阳病
  • 1篇疼痛
  • 1篇小柴胡
  • 1篇小柴胡汤
  • 1篇小针刀
  • 1篇颈源性
  • 1篇颈源性眩晕
  • 1篇黄芩
  • 1篇黄芩汤
  • 1篇病机
  • 1篇柴胡
  • 1篇柴胡汤

机构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2篇李华峰
  • 1篇许志良
  • 1篇谭永振
  • 1篇梁文

传媒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黄芩汤病机初探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黄芩汤六经归属及病机。[方法]在对比观察黄芩汤及小柴胡汤临床应用效应及效应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对《伤寒论》黄芩汤、小柴胡汤相关条文的挖掘理解来梳理二者所对应病机及使用要点异同,在对比中凸显黄芩汤病机特点及临床使用要点,并举两医案验证。[结果]黄芩汤与小柴胡汤均属少阳病主方,而两者所治病位虽均在少阳而病性不同,因而病机有异,一为邪气入里化热冲迫肠胃作利,一为枢机不利邪气不得透发于外而往来寒热,黄芩汤撤热,小柴胡汤鼓动枢机达邪。所举医案,运用黄芩汤疗效明确。[结论]黄芩汤与小柴胡汤然同为少阳主方,而其临床使用率远低于小柴胡汤。究其原因,除了因小柴胡有仲景明示的"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外,更因为黄芩汤的病机未被深入探究。若能明晰其病机,则可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进一步挖掘此方的价值。
陈敏妃李华峰许志良
关键词:黄芩汤小柴胡汤少阳病三焦病机医案
棍针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疗法对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颈源性眩晕患者32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160例归为对照组(开展小针刀治疗),余下160例归为观察组(开展棍针治疗)。对照组男89例、女71例,年龄(53.25±6.78)岁;观察组男92例、女68例,年龄(53.40±6.20)岁。比较两组治疗后眩晕改善有效率与治疗前后颈肩部及头部疼痛评分和上肢麻木评分情况。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行配对t检验。结果对照组的眩晕改善有效率为98.13%(157/160),高于观察组80.63%(129/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颈肩部及头部疼痛评分分别为(1.48±0.38)分、(0.82±0.2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98±0.40)分、(1.58±0.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颈源性眩晕患者治疗前后上肢麻木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颈源性眩晕患者治疗后上肢麻木评分分别为(1.90±0.58)分、(1.94±0.52)分,均低于治疗前(5.40±1.35)分、(5.32±1.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颈源性眩晕患者采取棍针治疗对颈肩部疼痛和头痛症状有良好疗效,小针刀治疗对于眩晕症状有良好疗效,2种疗法均能改善上肢麻木症状,临床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
黄诗雷智周双武李华峰梁文谭永振
关键词:颈源性眩晕小针刀疼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