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林
- 作品数:5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iR-101负性调节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机制的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研究miR-101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与分子学机制。方法人工干预miR-101在结肠癌细胞株HCT116中的表达,分别转染阴性对照物(对照组)、miR-101抑制物(实验Ⅰ组)、miR-101模拟物(实验Ⅱ组)48 h后,用细胞增殖法分析其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用免疫印迹法测定miR-101在调节Notch1表达中的作用。结果实验Ⅰ组、实验Ⅱ组及对照组的miR-101表达量分别为0.467,1.767,0.967。与对照组相比,mimic-miR-101使HCT116细胞中miR-101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Ⅱ组细胞miR-101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72 h,实验Ⅰ组、实验Ⅱ组及对照组OD值分别为1.10,0.76,0.91。在96 h,实验Ⅰ组、实验Ⅱ组及对照组OD值分别为1.57,0.92,1.20。与对照组相比,实验Ⅱ组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被抑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R-101调节结肠癌细胞HCT116增殖的影响是通过靶向调节Notch1的表达来实现的。结论在结肠癌发生及进展过程中,miR-101发挥抑癌基因作用,可靶向干扰Notch1的表达,进而负性调节结肠癌细胞的增殖。
- 王园园姜霞肖兴春赵春林张强高英超陈琳琳马颖玉赵增仁
- 关键词:结肠癌微小RNANOTCH1
- CT和CTA对大肠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术(CTA)在大肠癌骨转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诊治的大肠癌患者,并经全身同位素骨扫描、CT、X线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大肠癌骨转移患者3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9例和对照组17例。2组患者均给予腹部CT检查,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技术。以实验室检查结合肿瘤声学造影等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与CTA诊断大肠癌骨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及Kappa值,比较CT与CTA检查显示的大肠癌骨转移病灶的总数目、病灶大小及最小病灶体积。结果两种检查方式均能较好的诊断大肠癌骨转移,但两种方式在诊断大肠癌骨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及Kapp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转移病灶总数多于对照组,研究组的0~1.0 cm和1.1~3.0 cm的转移灶数多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发现的最小病灶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CTA在大肠癌骨转移的诊断方面均有着较好的效果,且此两种检查方式在诊断大肠癌骨转移方面均有着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但CTA更有利于骨转移灶的数目、大小、部位的确定,可清楚的显示出微小转移灶。
- 秦洪梅赵春林刘璞王园园陈琳琳高英超
- 关键词:大肠癌骨转移螺旋CT
- 小儿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术前洗肠的护理改进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小儿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术前洗肠的护理改进。方法82例长段型巨结肠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按照标准医学流程进行护理以及手术,观察组应用术前洗肠护理改进方法进行灌肠,按照常规手术流程治疗。评价2组平均灌肠液用量、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平均灌肠时间。结果观察组平均灌肠液用量以及平均灌肠时间所需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灌肠效果中评价为优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术前洗肠的护理改进可以提升灌肠效果,缩短灌肠液用量以及灌肠时间所需时间等,值得广泛推广和临床应用。
- 张丽娟楚志芬徐菲胡毅平赵春林卢瑞云王园园
- 关键词:肠蠕动恢复时间护理改进
- 传统手术与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结肠癌患者血清miR-101、miRNA10a表达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观察比较传统手术与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rectal excision,CME)对结肠癌患者血清miR-101、miRNA10a表达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经结肠镜活检并病理确诊的43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与CME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管切除长度、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量;于术前1d及术后1年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miR-101、miRNA-10a表达量;术后常规进行随访,记录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 CME组清扫淋巴结个数显著多于传统手术组(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管切除长度、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手术后血清miR-101及miRNA-10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手术前(P均<0.05),且CME组血清miR-101及miRNA-10a表达水平均高于传统手术组(P均<0.05)。CME组局部复发率为4.5%,传统手术组为1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E对于淋巴结清扫更彻底,能更有效恢复miR-101及miR-10a的表达水平,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 赵春林靳小静王园园陈琳马颖玉蔡亚楠赵增仁翟从劼
- 关键词: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 三术式联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临床分析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观察直肠阴道隔无张力疝修补术、经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切及耻骨直肠肌离断(部分切除)术三种术式联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行三种术式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四重排粪造影"(直肠前突程度、RI程度、会阴下降程度、静息像肛门直角、力排像肛门直角、力排时肛直角开大角度)、肛管直肠下段压力[最小松弛容积(MRV)、肛管静息压、最大收缩压、初始排便阈值、最大排便阈值I及便秘症状评分(排便频率、排便时间、排便用力度、便不尽感、手肋排便)]。结果本组的42例中治愈36例、好转5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85.7%,有效率为98%。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未见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便秘症状改善情况术后患者排便困难症状有明显的好转,对所有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排便症状进行评估,发现患者的排便时间、排便的用力程度、排便频次、便不尽感、手助排便情况的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检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的最小松弛容积(minimum relaxation volume,MRV)、肛管静息压、初始排便阈值、最大排便阈值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直肠最大收缩压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行排粪造影检查,发现有62%的直肠前突患者合并有直肠内套叠,有48%的患者合并有直肠黏膜脱垂。术后6个月行"四重排粪造影"显示,直肠前突、直肠黏膜脱垂及直肠黏膜内套叠相对术前有明显缓解(P<0.05)。与术前相比静息相肛直角、力排相肛直角及力排时肛直角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应用三种术式联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安全有效。
- 李卫王园园赵小萌赵春林肖迎春王胜杰代拥军向江滔
- 关键词:便秘出口梗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