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学斌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示踪
  • 2篇小脑
  • 2篇白质
  • 1篇纤维束
  • 1篇白质纤维
  • 1篇白质纤维束
  • 1篇成像
  • 1篇成像分析
  • 1篇大脑

机构

  • 2篇电子科技大学

作者

  • 2篇常学斌
  • 1篇尧德中
  • 1篇罗程
  • 1篇常鑫
  • 1篇李薪

传媒

  • 1篇四川精神卫生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小脑—大脑间白质连接模式分析及其在全面性癫痫中的应用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由于其无创性、高图像分辨率等特点而广泛地被应用于神经精神疾病研究当中。过去研究普遍认为,小脑在运动和感觉的协调运作上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近几年,其非...
常学斌
关键词:白质纤维束
文献传递
基于小脑通路的弥散磁共振成像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小脑-大脑皮层通路的白质连接模式。方法于2015年10月-2016年4月通过电子科技大学校园网公开招募20名健康被试并采集所有被试的弥散磁共振(dMRI)数据,通过概率性示踪法重建出小脑-大脑皮层之间的白质纤维束通路,包括齿状核-红核-丘脑-皮层(DTC)、额叶-脑桥-小脑(FPC)、顶叶-脑桥-小脑(PPC)、颞叶-脑桥-小脑(TPC)和枕叶-脑桥-小脑(OPC)。考察这些通路白质微结构的弥散参数,包括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度(MD)、横向扩散度(AD)和径向扩散度(RD)。利用配对t检验考察各个纤维束弥散参数的对称性。结果在20名被试中均成功追踪出5组白质纤维束。DTC和OPC的各个参数均显示为双侧对称;TPC和PPC的FA存在不对称性,左侧高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FPC和右侧PPC的RD值较对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散磁共振数据能有效重构小脑-大脑间的白质纤维束,作为小脑输出纤维(DTC)的弥散参数具有双侧对称性。而额叶、顶叶、颞叶向小脑的输入纤维均显示双侧不对称性,这可能反映了小脑参与大脑非运动功能的不对称性。
常学斌龚津南常鑫李薪史鸿儒罗程尧德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