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强

作品数:8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汉中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炎性
  • 2篇预后
  • 2篇凝血
  • 2篇关节炎
  • 2篇反应蛋白
  • 2篇C反应蛋白
  • 1篇血功能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炎性因子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恶性肿瘤
  • 1篇亚临床
  • 1篇亚临床甲状腺
  • 1篇亚临床甲状腺...
  • 1篇炎性因子
  • 1篇应激状态
  • 1篇直肠

机构

  • 8篇汉中市中心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延安大学
  • 1篇汉中市第二人...

作者

  • 8篇孙强
  • 1篇周新立
  • 1篇张勇智
  • 1篇何宝明
  • 1篇唐华
  • 1篇强廷会
  • 1篇王燕
  • 1篇杜兴国
  • 1篇华云
  • 1篇何宝明
  • 1篇周小燕

传媒

  • 2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山东医药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国际生殖健康...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生长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表达变化。方法将110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给予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安全性、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比较2组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VEGF、VEGFR2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较治疗前晨僵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较治疗前关节肿胀数量、压痛关节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ESR、RF、VEGF、VEGFR2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肿胀数量、压痛关节数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RF、VEGF、VEGFR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安全有效,能有效改善RA临床症状,降低血清VEGF、VEGFR2水平。
李艳琴孙强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来氟米特甲氨蝶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双抗原夹心法和间接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对比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研究双抗原夹心法和间接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输血前、术前及孕前拟行HCV抗体检测的患者1674例,采用促凝管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5ml,以3000r/min离心10min后取上清-20℃保存备用,分别采用间接ELISA法和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抗-HCV抗体,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内说明书要求完成,采用一致性Kappa检验分析间接法和双抗原夹心法诊断价值。结果:上海科华间接法、英科新创间接法和北京万泰双抗原夹心法对HCV检出率分别为4.30%、4.06%和3.52%(P>0.05),且三种检测试剂吸光度值/临界值(S/C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确证实验结果为“金标准”,间接ELISA法检测HCV灵敏度为94.00%,特异度为98.27%,阳性预测值为62.67%,阴性预测值为99.81%,准确率为98.15%,一致性Kappa为0.743;双抗原夹心法检测HCV灵敏度为97.91%,特异度为99.26%,阳性预测值为79.66%,阴性预测值为99.94%,准确率为99.22%,一致性Kappa为0.875;McNemar检验结果显示,间接法和双抗原夹心法检测HCV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抗原夹心ELISA法用于HCV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明显高于间接ELISA法,对控制HCV感染和传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
孙强李艳琴何宝明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原夹心法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检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了解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89例我院收治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取56例同期入院体检的非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作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各凝血指标PT、aPTT均明显延长,Fbg水平明显升高而PLT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相关凝血指标GMP-140、TF、和TFPI含量明显升,而凝血因子Ⅴ、Ⅶ、Ⅷ和Ⅸ活性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溶指标u-PA、t-PA、PAI-1和D-D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T、aPTT、Fbg、PLT、GMP-140和D-D指标的检测分析可诊断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异常,为药物干扰提供依据。
孙强何宝明赖成超
关键词:血液恶性肿瘤凝血功能
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儿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患儿近期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汉中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30例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出院时的预后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101)和预后不良组(n=29),对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预后不良组患儿中年龄<2岁、病因为非热性惊厥、伴有发热、惊厥持续时间≥60 min、C反应蛋白(CRP)≥10 mg/L、低钠的比例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惊厥持续时间≥60 min、CRP≥10 mg/L是CSE患儿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是一种儿童急重症,其近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惊厥持续时间长及CRP水平高。
张思思孙强
关键词:热性惊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反应蛋白预后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PⅡANP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PⅡA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55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 d、1个月的HS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和1年的HS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1、3、6个月及1年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的WOMAC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的胫骨近端内侧角及生理性外翻角均较术前显著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的IL-6、IL-17、IL-1和PⅡANP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能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症状,消除血清炎症因子,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杜兴国张勇智屈丽娜周新立孙强强廷会华云
关键词:胫骨高位截骨术炎性因子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炎性应激状态及凝血功能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26
2019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患者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变化,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16年10月—2017年12月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产科收治的60例GDM合并SCH患者(合并组)、55例单纯GDM患者(单纯组)及60例健康孕妇(对照组)。比较3组的炎症因子水平、凝血功能及妊娠结局。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纯组和合并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合并组水平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胎儿生长受限(FGR)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组及合并组高于对照组,合并组高于单纯组。3组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高于对照组及单纯组(P<0.05),单纯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早产及胎盘早剥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合并SCH可造成FIB水平异常,显著升高机体炎性应激反应,并能增加FGR及剖宫产等不良结局发生风险,临床中应加强监测。
甘毓舒杨玉综王燕孙强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反应蛋白质凝血酶原时间
结直肠癌组织中circMYH9、PHLDA2基因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环状RNA(circ)MYH9、人普列克底物蛋白同源域家族A成员2(PHL-DA2)基因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CRC患者98例,术中采集CRC组织及癌旁组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ircMYH9、PHLDA2 mRNA表达,Pearson相关法分析CRC组织中circMYH9与PHLDA2 mRNA表达的相关性,分析circMYH9、PHLDA2 mRNA表达与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3年,分析circMYH9、PHL-DA2 mRNA表达与CR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CRC组织中circMYH9、PHLDA2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CRC组织中circMYH9与PHLDA2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756,P<0.05)。CRC组织中circ-MYH9、PHLDA2 mRNA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位置无关(P均>0.05)。98例CRC患者随访过程中死亡31例。circMYH9高表达组、低表达组生存时间、3年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HLDA2 mRNA高表达组、低表达组生存时间、3年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RC组织中circMYH9、PHLDA2高表达,二者表达变化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
郭媛媛周小燕刘爽孙强王佳
关键词:结直肠癌预后
FOXM1、FOXO3a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叉头转录因子M1(FOXM1)、叉头转录因子O3a(FOXO3a)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就诊的123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病灶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FOXM1、FOXO3a表达的阳性情况,调查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随访预后,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FOXM1在病灶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47%和2.4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O3a在病灶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3.01%和54.4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017年10月1日,123例患者的死亡率为36.59%。COX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OXO3a、FOXM1、组织学分化、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特征、癌栓及Child-Pugh分级对肝癌患者的预后有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FOXO3a、组织学分化、淋巴结转移、FOXM1为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肝癌组织呈现出FOXM1的高表达与FOXO3a的低表达,FOXO3a、组织学分化、淋巴结转移、FOXM1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唐丽唐华孙强
关键词:肝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