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杰
- 作品数:7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细胞介素-17A诱导脂肪细胞中炎症因子表达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IL-17A对脂肪细胞中炎症因子的诱导作用。方法诱导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20ng/mL IL-17A处理细胞2h,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处前脂肪细胞及脂肪细胞中炎症基因Tnf-α、Il-6、Il-1β、Cox-2、Il-17ra、Il-17rc、Ccl-2、Ccl-20、Cxcl1表达。结果脂肪细胞Tnf-α、Il-6、Cox-2、Ccl-20基因基础水平较前脂肪细胞增加(P<0.05),而Il-1β、Il-17ra、Il-17rc、Ccl-2基因则较前脂肪细胞减少(P<0.05),Cxcl1基因表达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予外源性IL-17A处理,无论前脂肪细胞还是脂肪细胞,Tnf-α、Il-6、Il-1β、Cox-2、Il-17ra、Il-17rc、Cxcl1、Ccl-2、Ccl-20基因表达均较基础水平增加,且IL-17A对脂肪细胞中Tnf-α、Il-6、Cox-2基因的诱导作用强于前脂肪细胞。结论 IL-17A能够诱导前脂肪细胞和脂肪细胞中炎症基因差异表达,可能与肥胖及肥胖并发症发生有关。
- 马思琪闫宇佟凤娇刘英杰李桂荣曲银娥
- 关键词:肥胖炎症因子
- CKMT1A、CRABP2、PAX8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探讨线粒体肌酸激酶1A(CKMT1A)、细胞视黄酸结合蛋白2(CRABP2)、配对盒基因8(PAX8)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并在治疗后进行1年定期随访,根据患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另选取同时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86例健康者作为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CKMT1A、CRABP2、PAX8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病理指标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KMT1A、CRABP2、PAX8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KMT1A、CRABP2、PAX8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KMT1A、CRABP2、PAX8单独及三者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CKMT1A、CRABP2、PAX8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KMT1A与CRABP2水平呈正相关(r=0.437,P<0.001),CKMT1A与PAX8水平呈正相关(r=0.526,P<0.001),CRABP2与PAX8水平呈正相关(r=0.493,P<0.001)。不同肌层浸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等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KMT1A、CRABP2、PAX8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CKMT1A、CRABP2、PAX8水平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及淋巴结的转移而升高(P<0.05)。复发组纳入12例患者,非复发组纳入95例患者。复发组血清CKMT1A、CRABP2、PAX8水平均高于非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KMT1A、CRABP2和PAX8单独预测子宫内膜癌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6、0.850、0.811,均低于三者联合检测的0.978(Z三者联合-CKMT1A=2.318,P=0.020;Z三者联合-CRABP2=2.030,P=0.042;Z三者联合-PAX8=2.955,P=0.003)。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KMT1A、CRABP2和PAX8水平均高表达,三者表达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临床病�
- 董仙萍于倩刘英杰厉昕妤郭佳杨小杰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预后
- LncRNA CCAT1靶向miR-218-5p影响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增殖、侵袭与迁移的作用探讨
- 2023年
-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1(CCAT1)靶向微小核糖核酸-218-5p(miR-218-5p)影响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增殖、侵袭与迁移的作用。方法取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培养,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分别将si-CCAT1、pcDNA-CCAT1、CCAT1-NC、miR-218-5p inhibitor、miR-218-5p mimic、miR-NC转染至上述细胞,记为CCAT1下调组、CCAT1上调组、CCAT1对照组、miR-218-5p下调组、miR-218-5p上调组、miR对照组,另取未转染细胞设为空白组,每组6个复孔。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细胞中CCAT1、miR-218-5p表达及c-myc、E-钙黏素(E-cadherin)、基质金蛋白酶9(MMP-9)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检测细胞中c-myc、E-cadherin和MMP-9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 CCAT1与miR-218-5p调控关系。结果与空白组和CCAT1对照组比,CCAT1下调组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降低,CCAT1上调组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升高(P<0.05);与空白组和miR对照组比,miR-218-5p下调组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升高,miR-218-5p上调组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降低(P<0.05)。与空白组和CCAT1对照组比,CCAT1下调组CCAT1表达、c-myc、MMP-9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miR-218-5p表达和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CCAT1上调组CCAT1表达、c-myc、MMP-9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miR-218-5p表达和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空白组和miR对照组比,miR-218-5p下调组CCAT1表达、c-myc、MMP-9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miR-218-5p表达和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miR-218-5p上调组CCAT1表达、c-myc、MMP-9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miR-218-5p表达和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证实CCAT1靶向调控miR-218-5p。结论CCAT1可提高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增殖、侵袭与迁移能力,促�
- 宋玉芳张前刘英杰刘芳
- 关键词:卵巢癌
- miR-425-5p调节PTEN/PI3K/AKT轴对卵巢癌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
- 2023年
- 该文探究微小RNA-425-5p(miR-425-5p)调节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轴对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细胞顺铂(cisplatin,DDP)敏感性的影响。将人OC耐药细胞A2780/DDP随机分为DDP组、DDP+miR-425-5p抑制剂(inhibitor)组、DDP+阴性对照(NC)inhibitor组、DDP+miR-425-5p inhibitor+过氧钒(PIC,PTEN抑制剂)组,另设A2780细胞为对照组(Control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细胞的凋亡率。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测定各组细胞中miR-425-5p以及PTEN、PI3K和AKT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细胞中PTEN/PI3K/AKT轴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425-5p与PTEN的靶向关系。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DDP组细胞增殖能力(48 h、72 h)、迁移率、细胞侵袭数目显著上升(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0.05)。与DDP组相比,DDP+miR-425-5p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能力(48 h、72 h)、迁移率、细胞侵袭数目以及miR-425-5p表达水平、PI3K和AKT的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PTEN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PIC可显著减弱miR-425-5p敲低对A2780细胞DDP敏感性的影响(P<0.05)。miR-425-5p与PTEN存在靶向关系。下调miR-425-5p可能通过激活PTEN/PI3K/AKT通路,增加OC细胞对DDP的敏感性。
- 宋玉芳张前刘英杰刘芳
- 关键词:卵巢癌顺铂敏感性
-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YKL-40、HSP70、iNOS的水平及意义
- 2024年
-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EC)患者血清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热休克蛋白70(HSP70)、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6例EC患者作为EC组,另选取同期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116例作为子宫内膜增生组,并将同期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体检的体检健康者11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YKL-40、HSP70、iNOS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特征EC患者血清YKL-40、HSP70、iNOS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YKL-40、HSP70、iNOS水平对EC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C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EC组患者血清YKL-40、HSP70、iNO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子宫内膜增生组(P<0.05);对照组与子宫内膜增生组间血清YKL-40、HSP70、iNOS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IGO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深层浸润、低分化的EC患者血清YKL-40、HSP70、iNOS水平均高于FIGO分期Ⅰ+Ⅱ期、淋巴结未转移、浅层浸润、高分化的EC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YKL-40、HSP70、iNOS单独及3项联合检测诊断EC的AUC分别为0.810(95%CI:0.754~0.867)、0.810(95%CI:0.754~0.866)、0.826(95%CI:0.771~0.881)、0.913(95%CI:0.877~0.950),3项联合检测诊断EC的AUC大于YKL-40、HSP70、iNOS单项检测诊断EC的AUC(Z=2.971,P=0.003;Z=2.971,P=0.003;Z=2.571,P=0.0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YKL-40、HSP70、iNOS水平升高均是EC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EC患者中,血清YKL-40、HSP70、iNOS水平均明显升高,且与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有望成为筛查EC患者的血清标志物。
- 郭佳厉昕妤刘英杰许楠杨小杰董仙萍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 血清PKN1、TNFRSF4、DDIT4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临床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清蛋白激酶N1(PKN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4(TNFRSF4)、DNA损伤诱导转录因子4(DDIT4)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1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子宫内膜癌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治疗的子宫良性疾病患者180例作为良性疾病组,以及在该院体检的18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组。子宫内膜癌组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42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138例,按照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各组血清PKN1、TNFRSF4、DDIT4水平,Logistic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以及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PKN1、TNFRSF4、DDIT4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组比较,子宫内膜癌组、良性疾病组血清PKN1、DDIT4水平升高,血清TNFRSF4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血清PKN1、DDIT4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NFRSF4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低分化程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阳性、肌层浸润≥1/2的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PKN1、DDIT4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TNFRSF4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KN1、DDIT4、LVSI、肌层浸润是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危险因素,血清TNFRSF4为子宫内膜癌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PKN1、TNFRSF4、DDIT4联合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状况的预测效能高于各血清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血清PKN1、TNFRSF4、DDIT4与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且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较高。
- 厉昕妤刘英杰郭佳许楠杨小杰董仙萍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预后
- 米非司酮配合醋酸曲普瑞林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 2023年
- 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米非司酮配合醋酸曲普瑞林治疗,研究米非司酮配合醋酸曲普瑞林的疗效优势。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间,随机抽签法分组,组别为应用米非司酮治疗的50例传统组和应用米非司酮配合醋酸曲普瑞林治疗的50例研究组。随机并对比组间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 在治疗后,相较于传统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更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 合使用米非司酮和醋酸曲普瑞林可以显著改善子宫肌瘤的临床状况,并且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案。
- 徐丽娜张雪松刘英杰
- 关键词:米非司酮醋酸曲普瑞林子宫肌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