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强
- 作品数:8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黄芪多糖配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配合同步放化疗对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对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对照组予常规对症支持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注射用黄芪多糖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12周。比较两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检测Th1和Th2细胞水平及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食管癌专用量表(QLQ-OES18)各指标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对实体瘤的疗效优于对照组(Z=-2.337,P=0.019)。治疗组治疗后Th1、Th1/Th2显著高于对照组,Th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清中IFN-γ明显高于对照组,IL-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黄芪多糖可改善中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近期临床疗效,调节患者Th1/Th2平衡及其细胞因子的释放可能是其作用途径之一。
- 黄斯阳罗强
- 关键词:黄芪多糖食管癌TH1/TH2平衡
- 萤火虫荧光素酶标记的马尔尼菲篮状菌菌株及构建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萤火虫荧光素酶标记的马尔尼菲篮状菌菌株及构建方法,该菌株命名TM‑LUC菌株,其微生物保藏号是:CGMCC No.10452;本发明中该萤火虫荧光素酶标记的马尔尼菲篮状菌菌株及构建方法包括:S1、构建萤火虫...
- 蒋俊俊 韦吴迪梁浩 赖菁贞罗强王刚叶力廖艳研刘洁陈晖 崔萍
- NCOR2可变剪切体在制备预防或治疗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NCOR2可变剪切体在制备预防或治疗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马尔尼菲篮状菌(TM)感染诱导THP‑1巨噬细胞NCOR2产生可变剪切体NCOR2‑013,所述NCOR2‑013...
- 梁浩韦吴迪蒋俊俊王刚黄颉刚张洪安三奇梁冰玉陈荣凤包秀丽罗强
- 微小核糖核酸-372在原发性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组织中微小核糖核酸-372(miRNA-372)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肺癌患者7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iRNA-372的表达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肺癌组织miRNA-372表达水平。结果肺癌组织中的miRNA-372相对表达量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肿瘤直径≥2 cm者、Ⅲ~Ⅳ期者癌组织中miRNA-372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低于肿瘤直径<2 cm者、Ⅰ~Ⅱ期者(均P<0.05)。结论 miRNA-372在原发性肺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其可能与肺癌发生发展相关。
- 黄斯阳罗强
- 关键词:原发性肺癌
- 西黄胶囊治疗疼痛性乳腺增生症性激素变化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西黄胶囊治疗疼痛性乳腺增生症前后性激素与疼痛评分的变化。方法:收治黄体期乳腺疼痛女性患者89例,比较治疗前后性激素和疼痛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雌激素高于正常值,治疗后雌激素降至正常水平,且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P<0.001);FSH、PR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西黄胶囊对疼痛性乳腺增生症患者雌激素异常具有调节作用,缓解乳腺胀痛;同时协调体内FSH、PRL的变化。
- 农文伟兰碧洋罗强林国鸿刘宁颜魁胡锦伟
- 关键词:西黄胶囊性激素乳腺增生症
- 萤火虫荧光素酶标记的马尔尼菲篮状菌菌株及构建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萤火虫荧光素酶标记的马尔尼菲篮状菌菌株及构建方法,该菌株命名TM‑LUC菌株,其微生物保藏号是:CGMCC No.40152;本发明中该萤火虫荧光素酶标记的马尔尼菲篮状菌菌株及构建方法包括:S1、构建萤火虫...
- 蒋俊俊韦吴迪梁浩赖菁贞罗强王刚叶力廖艳研刘洁陈晖崔萍
- 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究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于2013年11月~2016年3月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作为本次试验对象,并严格遵照1:1的数学比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予以对照组患者传统手术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各项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深入性研究对比。结果经区别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显效20例,有效14例,无效1例),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其他相关指标(手术指标、并发症情况等)中,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之传统手术,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对甲状腺瘤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在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治疗的安全性。
- 马汇斌罗强李振洪农文伟张晓安
- 关键词:甲状腺瘤疗效
- 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和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免疫逃逸的临床意义
- 2024年
- 目的探讨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TLA)和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肿瘤免疫逃逸的相关性,为今后临床治疗肺腺癌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收治的58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取术后肿瘤组织样本,将其作为肿瘤组织组;另收集同期58例肺炎患者,取肺炎性组织样本,将其作为肺炎性组织组。比较两组组织中BTLA、TIM-3表达情况;分析BTLA、TIM-3表达与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手术前后肺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分析BTLA、TIM-3表达与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肺炎性组织相比,肺腺癌肿瘤组织中BTLA和TIM-3阳性表达率均更高;BTLA阳性表达患者中TNM分期为Ⅱ、Ⅲ期的患者占比均高于BTLA阴性表达患者;TIM-3阳性表达患者中低分化及TNM分期为Ⅱ、Ⅲ期的患者占比均高于TIM-3阴性表达患者;与术前比,术后7d患者外周血CD4^(+)水平、CD4^(+)/CD8^(+)比值均升高,而CD8^(+)水平降低(均P<0.05)。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BTLA和TIM-3阳性表达率均与术后7 d外周血CD3^(+)、CD4^(+)水平呈负相关,而与外周血CD8^(+)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BTLA和TIM-3阳性表达率与CD4^(+)/CD8^(+)比值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TLA和TIM-3在肺腺癌中高表达,且BTLA和TIM-3阳性表达率均与术后7 d外周血CD3^(+)、CD4^(+)水平呈负相关,与术后7 d外周血CD8^(+)水平呈正相关,BTLA与TIM-3有望成为监测肺腺癌肿瘤免疫逃逸的临床指标。
- 张晓安罗强
- 关键词:肺腺癌肿瘤免疫逃逸T淋巴细胞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