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祥

作品数:40 被引量:150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哲学宗教
  • 8篇经济管理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3篇伦理
  • 11篇道德
  • 5篇主义
  • 5篇经济伦理
  • 4篇道德资本
  • 4篇隐私
  • 4篇资本
  • 3篇正义
  • 3篇企业
  • 3篇伦理学
  • 3篇马克思主义
  • 2篇大学生
  • 2篇道德建设
  • 2篇研究方法
  • 2篇社会主义
  • 2篇社会主义市场
  • 2篇社会主义市场...
  • 2篇市场经济
  • 2篇双重向度
  • 2篇农民

机构

  • 38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南京市社会科...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1篇湖南城市学院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38篇李志祥
  • 3篇董淑芬
  • 2篇张鸿来
  • 2篇王小锡
  • 2篇顾曼丽
  • 1篇徐济达
  • 1篇黄播
  • 1篇朱晓林

传媒

  • 5篇南京社会科学
  • 4篇伦理学研究
  • 3篇道德与文明
  • 2篇当代世界与社...
  • 2篇齐鲁学刊
  • 2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理论学刊
  • 1篇兰州学刊
  • 1篇长白学刊
  • 1篇理论探讨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上海企业
  • 1篇人文杂志
  • 1篇中国卫生事业...
  • 1篇黑龙江高教研...
  • 1篇云梦学刊
  • 1篇学术探索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淮北职业技术...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马克思主义者对自发经济决定论的三次批判——兼谈经济与道德的关系被引量:2
2012年
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史中,经济决定论曾多次被误解为自发经济决定论,也先后引发了马克思主义者对自发经济决定论的三次批判:第一次是恩格斯晚年对德国青年派机械经济决定论的批判;第二次是列宁对俄国经济派经济主义的批判;第三次是卢卡奇和柯尔施对第二国际庸俗唯物主义的批判。自发经济决定论的本质危害在于:它把一切社会意识问题都还原为经济问题,用经济建设替代取消了各种社会意识建设,从而导致各种社会意识问题的放任自流。在经济与道德的关系方面破除自发经济决定论后所能得出的结论是:经济是决定包括道德在内的诸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基础,但经济并不能直接地、自发地决定道德等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发展必须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
李志祥
关键词:经济决定论马克思主义道德
共建共享与共生共享:共享发展的双重逻辑被引量:10
2019年
共享发展是新发展观的价值指向,其基础是"共享"理念。"共享"理念包括三个基本问题:谁来共享、共享什么和如何共享?要解答这些问题,就必须进一步追问:共享的理由和依据是什么?共享的理由和依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共享的方式。共建共享以自由主义的选择—责任理论为基础,认为共享的依据是共建行动(即选择—责任、付出—回报),因而要求以参与共建的方式确定共享的方式。共生共享以共同体主义的公民权利—义务理论为基础,认为共享的依据就是成员身份(即共同体—成员),因而要求具有平等身份的共同体成员平等地参与共享。任何一个社会的共享都需要共建共享与共生共享相互补充、相互助益,没有共生共享的共建共享有可能导致贫富悬殊,部分人无法生存;而没有共建共享的共生共享有可能导致普遍贫困,社会发展动力不足。
李志祥
关键词:共享正义共建共享
论网络道德评论的正当依据与合理边界被引量:2
2022年
舆论网络化引发了人肉搜索、道德绑架、网络暴力以及社会性死亡等新兴社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为网络道德评论的越界和失序。正确理解和合理应对日趋严峻的网络舆论问题,需要深入反思网络道德评论的正当依据及其合理边界。网民享有的道德评论权根源于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和共同体成员资格,但必须服从社会现有的伦理规范。在评论对象上,网民可以正当评论影响他人利益的不道德行为,但不宜涉及与他人利益无关的隐私信息。在评论方式上,舆论谴责对作恶者造成的伤害应该与作恶者造成的伤害保持一致,过度伤害即为不正当的网络暴力。在评论要求上,对完全的义务可以进行强制性的谴责,对不完全的义务只宜进行倡导性的鼓励。将网络道德评论置于社会规约之下,才能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真正发挥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
蒋丽红李志祥
关键词:网络舆论科技伦理
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农民经济理性的扩张、困境与出路被引量:8
2017年
农民的经济理性问题在本质上是农民精神的现代化问题,主要包括农民经济动机、经济美德以及经济认知三个层面的转化问题。在生产经营结构的市场化变迁、"离土不离乡"的进城务工和"离土又离乡"的外出打工等新兴经济活动的推动下,我国农民正处于从传统经济理性转向现代经济理性的发展转型期,突出血缘亲情伦理的传统经济理性正在淡化,注意市场科技伦理的现代经济理性正在形成,以血缘地缘弥补现代化缺陷的农民经济理性正在孕育。我国农民一方面要努力跟上现代化的步伐,积极倡导尊重契约规则的市场经济理性和追求量化计算的现代科技理性;另一方面要积极规避现代化的陷阱,大力弘扬有助于缓解"见物不见人"问题的血缘亲情理性和遏制过度掠夺自然倾向的地缘生态理性。
李志祥
关键词:经济伦理经济理性农民
经济伦理学研究的双重向度
经济伦理学研究的向度问题缘起于八十年代的“内引”说与“外灌”说之争,突现于九十年代的道德功能大讨论。经济伦理学研究应当坚持两大向度:一个是目的向度,从人的生活出发,确定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一个工具向度,从经济的内在要求出...
李志祥
关键词:伦理学经济伦理学研究方法
文献传递
城邦本位型公民道德发展模式及其对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启示被引量:1
2014年
古希腊在公民道德建设中采取了城邦本位型公民道德发展模式,通过城邦统筹系统培养、理性艺术军事多头教育、公共闲暇活动观摩演习、公共政治活动实践强化以及制度法规限制保障等手段,培育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优秀的公民群体。尽管城邦本位型公民道德发展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于当代中国,但其中仍然蕴藏着大量即使在今天仍然有生命力的经验。研究古希腊城邦本位型公民道德发展模式的内在机制、运行机理和利弊得失,对于推进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李志祥
关键词:古希腊公民道德
超越资本主义经济与超越经济──马克思与马尔库塞的经济观比较
2002年
以超越经济取代超越资本主义经济 ,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思想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本文通过比较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在经济观方面的差异对这一思想作出了相应的评析。作者认为 ,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在经济观方面的根本分歧有三点 :一是人能否在经济活动中实现其本质 ;二是经济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是否具有优先性地位 ;三是我们应该超越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形态还是所有的经济形态。在分析中作者指出 ,在强调经济优先性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展开批判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 。
李志祥
关键词:马尔库塞西方马克思主义
论大数据后疫情时代的隐私让渡被引量:1
2023年
在大数据后疫情时代,隐私让渡呈现不断增长态势,存在侵犯隐私、侵蚀人性、瓦解社会等重大风险。隐私的内在特性为隐私让渡提供了可能基础,可分享性提供了让渡的客观基础,主客观综合性提供了让渡的主观基础,价值相对性提供了让渡的法权基础,而大数据技术与后疫情安全进一步激活并强化了隐私让渡的各种可能基础。能够为隐私让渡提供正当理由的,只能是与隐私价值相当或更高的其他重要价值。大数据技术与后疫情安全凸显了隐私让渡的三个正当理由:一是自我的其他正当权益,二是他人的基本正当权益,三是共同体的重要正当权益。面对各种现实压力和思想诱惑,只有在为何让渡隐私的问题上坚持正当性原则,在如何让渡隐私的问题上坚持自主性原则,在让渡多少隐私的问题上坚持最小化原则,在让渡何种权限的问题上坚持可控性原则,才能将隐私让渡限制在合理限度之内,真正实现个人隐私、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
董淑芬李志祥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思想的价值论解读被引量:3
2008年
胡锦涛同志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将人本主义价值观与唯物主义本体论相结合,是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验教训的历史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思想的重要发展。它不同于资产阶级的抽象的人道主义,在本质上属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就是要在"人"与"物"的关系方面维持劳动付出与成果享受之间的平衡,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以集体主义来统率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平衡,在"人"与"自我"的关系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
李志祥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
大数据时代信息共享与隐私保护的冲突与平衡被引量:40
2021年
大数据技术的内在本性是追逐数据,从一切事物中提取尽可能多的数据,特别是关于个人特殊信息的数据,这就使得隐私保护成为大数据时代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从内在根源上看,人的社会本性倾向于信息共享,个体本性倾向于隐私保护,社会本性与个体本性之间的依赖与冲突关系构成了信息共享与隐私保护之间复杂关系的基础。隐私问题在前信息社会并不构成严重的社会危机:前现代社会没有形成普遍的隐私观念;现代社会形成了普遍的隐私观念,但威胁个人隐私的力量不够强大。进入大数据时代之后,个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共享能力爆炸性增长,信息共享与隐私保护的相对平衡被打破,普遍的隐私危机开始出现,这既会损害个人的人格和尊严,还会危及主体的自由和个性。维护信息共享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需要三种力量共同发挥作用:一是个人作出合理的价值选择,二是社会制定合理的信息制度,三是科技提供合理的隐私设计。
董淑芬李志祥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社会信息共享个人隐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