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锋

作品数:8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元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颅脑
  • 2篇颅内
  • 1篇凋亡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夹
  • 1篇动脉瘤夹闭
  • 1篇血清
  • 1篇预后
  • 1篇张量成像
  • 1篇伤患者
  • 1篇神经功能
  • 1篇神经元
  • 1篇神经元特异性
  • 1篇神经元特异性...
  • 1篇神经元特异性...
  • 1篇特异

机构

  • 6篇广元市中心医...

作者

  • 6篇林锋
  • 5篇梁兴泽
  • 4篇钟冬胜
  • 4篇谭博
  • 3篇何明方
  • 2篇雍利军
  • 2篇龚洪福
  • 2篇刘宏
  • 1篇刘宏

传媒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脑出血患者血清B淋巴细胞瘤-2水平与功能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B淋巴细胞瘤-2(Bcl-2)水平与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3月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216例,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功能预后情况,根据改良版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血清Bcl-2水平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出血患者功能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限制性立方条图拟合血清Bcl-2水平与脑出血患者功能预后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截止2021年6月1日,预后不良组78例(36.11%),预后良好组138例(63.89%)。两组入院时收缩压、中线移位、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cl-2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48、12.282、5.971、6.120、5.183、4.83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线移位、hs-cTn、NIHSS评分、hs-CRP、Bcl-2水平为脑出血患者功能预后的危险因素[OR(95%CI)=31.846(11.913~85.134)、1.149(1.038~1.270)、1.160(1.026~1.312)、1.156(1.028~1.299)、1.160(1.065~1.265),P<0.05];限制性立方条图显示,血清Bcl-2水平与脑出血患者功能预后风险呈显著非线性关系(χ^(2)=11.950,P<0.05)。结论血清Bcl-2水平与脑出血患者功能预后相关。
林锋宋鹏谭博印晓鸿钟冬胜
关键词:脑出血功能预后细胞凋亡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应用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
2017年
目的:分析脑梗死以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判断患者疾病分期的有效性。方法:以本院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59例脑梗死者为研究组,对比组为随机抽取60例同期入院行健康检查者,将研究组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超早期组(发病至检查时间在6小时以内)以及急性组(时间为7~24小时),组人数分别为25例、34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行弥散张量成像检查,比较正常者与疾病者病灶以及健侧对应区域FA值得差异,观察不同发病时期研究组患者梗死区域FA以及ADC值情况。结果:脑梗死者基底节区、侧脑室体旁、脑梗死区FA值均较正常者低,且急性组梗死区FA、ADC值均低于健侧,而超早期仅ADC值梗死区低于健侧(P<0.05)。结论: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能有效诊断脑梗死,判断患者脑内病变程度。
钟冬胜何明方龚洪福梁兴泽林锋刘宏吴政俊谭博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脑梗死
椎管内外哑铃状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探讨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椎管内外哑铃状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6月广元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0例椎管内外哑铃状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手术均采用侧卧位后正中入路显微镜下病变切除术,其中行单侧钉棒系统固定13例,双侧钉棒系统固定15例,椎板部分切除未行内固定2例。术中常规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避免神经功能损伤,同时将穿过肿瘤的部分神经切除。结果:30例椎管内外哑铃状肿瘤,SimpsonⅠ级和Ⅱ级切除9例,Ⅳ级切除1例。术后患者痊愈28例,好转2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WHOⅠ级神经鞘瘤27例(其中4例伴有囊肿及出血),神经纤维瘤3例。随访1~5年,未见复发,所有患者均未行放疗及化疗。结论:椎管内外哑铃状神经鞘瘤在脊柱并不少见,该肿瘤通常都由神经根发出,临床由椎管内波及椎管外,病变椎间孔扩大部分,部分波及椎体部分,如椎体波及超过1/3及同侧上下关节突影响较大的需行植骨融合及钉棒系统固定,避免术后脊柱变形,因此术前应全面检查需行MRI、CT、X线等全面检查,术前做好准备,在保护神经完整及功能安全情况下,尽量如肿瘤切除后易导致脊柱不稳定,术中需同时行椎体融合及钉棒系统固定,防止术后脊柱畸形,术中争取全切除肿瘤,切除程度对预后是否复发影响较大。
林锋何明方钟冬胜刘宏吴政俊雍利军梁兴泽谭博宋鹏
去骨瓣减压术联合阶梯式减压治疗重型颅脑创伤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 探讨去骨瓣减压术联合阶梯式减压治疗方案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08—2021-11广元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60例,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30例采用去骨瓣减压术联合阶梯式减压治疗。对比2组患者入院时GCS评分、出血量、住院期间并发症、手术效果,统计2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IHSS评分和CD3;、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CD4;/CD8;比值、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颅内压(ICP)值。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6.67%),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重残、植物生存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2组血清NSE水平均较麻醉前降低,NIHSS评分较麻醉前提高,且观察组血清NSE水平低于对照组,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2组均较麻醉前降低,且观察组血清CRP、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麻醉前、术后即刻、术后第1天ICP持续下降,且观察组IC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联合阶梯式减压治疗方案有利于控制颅内压,降低炎性因子,减轻术后患者T淋巴细胞抑制程度,改善神经功能及预后。
林锋宋鹏梁兴泽
关键词:重型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神经功能T淋巴细胞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颅内压
早期开颅动脉瘤夹闭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早期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8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其临床及随访资料,评价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为(141.42±27.64)min,术中出血量(71.64±20.32)ml,住院时间(30.24±8.40)d,并发症发生22例(20.37%)。术后预后良好70例(64.81%),预后差25例(23.15%),植物生存8例(7.41%),死亡5例(4.63%),巨型和大型动脉瘤其夹闭程度明显比小型和一般动脉瘤差。结论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在早期行开颅夹闭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何明方刘宏吴政俊林锋钟冬胜雍利军龚洪福梁兴泽谭博
关键词:夹闭术颅内动脉瘤
血清Klotho蛋白和PLR及NLR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呼吸机肺炎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清Klotho蛋白、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与重症颅脑损伤(s TBI)患者并发呼吸机肺炎(VAP)的相关性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广元市中心医院收治的sTBI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VAP将其分为VAP组(n=34)和非VAP组(n=62),比较是否并发VAP组一般资料及血清Klotho蛋白、PLR、NLR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sTBI患者并发VAP影响因素。根据患者住院1个月生存结局分为死亡组(n=27)与生存组(n=69),比较不同预后组患者血清Klotho蛋白、PLR、NLR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Klotho蛋白、PLR、NLR水平与sTBI患者预后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Klotho蛋白、PLR、NLR对sTB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VAP组白细胞计数(WBC)、PLR、NLR水平[(17.08±8.53)×10^(9)/L、(197.62±47.68)、(13.08±3.29)]高于非VAP组[(13.17±4.61)×10^(9)/L、(151.87±36.59)、(7.75±1.87)],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血清Klotho蛋白水平[(4.69±1.28)分、(166.72±23.09)ng/L]低于非VAP组[(6.03±1.31)分、(189.63±21.57)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21、5.251、10.138、4.832、4.854,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lotho蛋白低表达及PLR、NLR高表达均为sTBI患者并发VAP的独立危险因素(OR=0.284、4.818、4.738;P均<0.05)。死亡组血清Klotho蛋白水平[(163.57±25.71)ng/L]低于生存组[(188.54±28.69)ng/L],血清PLR、NLR水平[(195.82±44.85)、(11.15±2.29)]高于生存组[(157.21±37.49)、(9.05±2.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43、4.288、3.663,P均<0.05);Klotho蛋白低表达及PLR、NLR高表达均为sTB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0.284、4.818、4.738,P均<0.05)。ROC曲线显示,血清Klotho蛋白、PLR、NLR预测sTBI患者预后均有较高价值,三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78、82.61%、66.67%。结论血清Klotho蛋白、PLR、NLR可有效预测sTBI患者并发VAP的风险,同时与患�
林锋宋鹏梁兴泽黄青霞
关键词:KLOTHO蛋白重症颅脑损伤呼吸机肺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