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立平
- 作品数:32 被引量:135H指数:8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冰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走向北极被引量:3
- 2018年
- 2017年6月20日,中国国家发改委与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的《“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首次将“北极航道”明确为“一带一路”三大主要海上通道之一。北极航道成为新时代“冰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航线。2017年7月3日,在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中方欢迎并愿积极参与俄方提出的共同开发建设滨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议.
- 夏立平夏立平
- 关键词:丝绸之路国家发改委国事访问国际运输
- 拜登政府对美台军事关系的延续与调整被引量:1
- 2022年
- 拜登政府对特朗普政府的美台军事关系既有延续,也有所调整。两届政府都从“印太战略”出发布局美台军事关系,重点加强台湾的非对称战力,强化美台军事人员交流,派遣美军小分队轮流驻台,加强美台军队协同训练和演习,提升美台军事官员互访层级,强化双方的情报与技术信息交流。拜登政府对“以台制华”战略目标的推行更加明确,注重在台湾问题上构建遏华统一战线;开始为军事干预台海问题做实战准备,提升和加强美台防务安全对话;发布新版美台官员“互动准则”,签署“建立海上巡逻工作组备忘录”。美台军事关系发展向蔡英文当局和“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息,提升台军以武拒统能力,增加两岸和平统一的难度,严重干涉中国内政。美台加强军事关系挑战中国的红线只会引发台海冲突,给台湾带来灾难,也会给美国自身带来祸患。
- 夏立平夏立平葛倚杏
- 关键词:美台军事关系
- 中国特色海洋文化建设探析被引量:8
- 2022年
- 加强中国特色海洋文化建设、助力海洋强国软实力提升,是新时代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的应有之义。中国传统海洋文化的和平友好、和谐兼容、关怀国家命运等特征构成当代海洋文化的历史底色。中国特色海洋文化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增强国际海洋话语权、统筹海洋文化发展、培养全民海洋文化共识等维度进行构建。
- 谢茜谢茜
- 关键词:海洋强国海洋文化文化软实力
- 论新时期中美关系的重构与前途被引量:7
- 2019年
- 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第三次走到十字路口。特朗普政府放弃冷战结束后美国历届政府对中国实行的"接触"政策,转向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但也不排除与中国进行选择性合作。"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的有选择合作"成为中美关系新常态,两国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将长期存在。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将使中美两国在高科技领域合作、两军交流和学者学生交流等方面走向部分脱钩。中美关系进入新阶段的主要原因包括中美两国之间在国际体系中的结构性矛盾,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中美战略文化的巨大差异。中美战略竞争和博弈的主要领域和特征包括:双方经贸摩擦将长期化,在安全领域既竞争又合作将常态化,在台湾问题上的博弈可能增多,在人权问题上的争议对两国关系的负面影响上升。但是,中美关系的三根支柱决定了两国不会陷入像美苏之间那样的"冷战",也不会完全脱钩。在新时期,中美关系面临重构过程,需要稳步推进并最终实现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
- 夏立平夏立平
-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视阈下的中美太空领域博弈与合作
- 2016年
- 中国和美国能否打破"崛起国与霸权国必然冲突"的历史魔咒,建立相互尊重、互利合作的新型大国关系,是世界各国都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将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视角,以中美在太空领域的博弈和合作为例,探讨建立这种关系的理念与路径。
- 夏立平
- 关键词:互利合作博弈太空视阈霸权国
- 特朗普政府台海政策初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特朗普从企图把"一个中国"政策作为谈判筹码到表示恪守"一个中国"政策。发生这种重大转变的主要原因包括:中国综合国力增长;中美在经济与安全领域相互依存在上升;通过中美长期广泛的交流,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和"一个中国"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已经成为美国各界有识之士的主流观念。未来影响特朗普政府台海政策的另外几个重要因素有:美国全球战略、亚太战略与对华战略;美国对其在台湾利益的评估;美国国会亲台势力的影响;美国军方和军工集团的影响;特朗普政府政策团队的组成。特朗普政府台海政策未来走向是,保持"一个中国"政策的模糊性,提升美台官方关系和加强军事关系;增加对台军售数量和提升质量;可能谈判签署美台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支持台湾扩大国际空间。特朗普政府将越来越多面临美台关系中的承诺困境。
- 夏立平赵路怡
- 关键词:台海政策
- 论亚洲新安全观与中国被引量:1
- 2015年
-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新亚洲安全观,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印度等国共同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延续和发展,其内核是中国的“和”文化。在新时代维护安全需要有新观念,新安全观是在与冷战思维斗争中发展的,它应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之一。亚洲新安全观是对和谐世界理论的发展,也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大宣示。坚持和丰富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观是亚洲新安全观的基础。和平与发展为主题时代为实现亚洲新安全观提供了现实条件。
- 夏立平
- 关键词:新安全观
- 论构建中国特色新海权观被引量:5
- 2018年
- 尽管马汉的海权论很好地总结和反映了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世界政治中国家权力、财富和荣誉竞争的事实,并且对于历史上一直是陆权大国、在改革开放后才走向海洋的中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人类进入21世纪时,由于时代的变化、世界力量转移和安全观念的变革,马汉的海权论显示出其落伍于时代的某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在新的全球化时代,海权论具有了崭新的形态。与传统的海权论不同的是,全球化时代的海权观突显出开放性、竞争性、合作性和制度性。权力仍是新海权观的核心自变量,但海权的内涵和外延都扩大了。国际海洋地缘政治仍是海权公式中一个重要变量,但海陆二分的地缘结构正在被海陆一体的新地缘结构所取代。威胁的多元化成为主要的因变量。
- 夏立平云新雷
- 关键词:海权论
- 论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复兴
- 世界各种文明之间关系的演变有自身规律,其发展趋势将影响国际体系转型的方向和方式.中华文明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将对国际体系产生重要影响.2014年5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上海峰会上发...
- 夏立平
- 关键词:中华文化民族复兴
- 全球安全倡议:破解全球安全困境的中国方案被引量:9
- 2023年
- 作为习近平外交思想在国际安全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际应用,全球安全倡议是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应对不断泛化的全球安全问题与破解日益加剧的全球安全困境提供的中国方案。以“六个坚持”为科学内涵的全球安全倡议不仅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还集中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性、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体系性和中国全球安全观的国际合作性等理论意蕴,更是就大变局时代世界各国急剧显现的安全问题予以直接回应,具有鲜明且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推动和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进程中,中国需要严格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共同走实走深真正的多边主义集体安全路线,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忠诚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国际法义务、积极参与国际安全问题解决,全面融入地区安全机制建设、树立可预期且负责任的大国风范,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
- 云新雷夏立平
- 关键词:中国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