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明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白求恩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心病
  • 2篇猝死
  • 2篇抗原
  • 2篇角朊
  • 2篇角朊细胞
  • 2篇冠心病
  • 2篇冠心病猝死
  • 2篇ICAM-1
  • 2篇超抗原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病变
  • 1篇毒素
  • 1篇血小板
  • 1篇银屑
  • 1篇银屑病
  • 1篇噬菌体
  • 1篇噬菌体展示
  • 1篇噬菌体展示技...
  • 1篇外毒素

机构

  • 5篇白求恩医科大...

作者

  • 5篇张明
  • 2篇王洪波
  • 2篇杨贵贞
  • 1篇王丽萍

传媒

  • 2篇老年学杂志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国外医学(免...
  • 1篇国外医学(皮...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心肌间微血栓在实验性冠心病猝死中的作用
1992年
本实验在诱发家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注射不同剂量的肾上腺素(Ad),导致动物猝死,从中观察心肌间微血栓在实验性冠心病猝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猝死动物微血栓的数量明显高于未猝死动物(P<0.01)。在注射Ad之后,随着存活时间的延长,微血栓的数量和成份都发生变化,一部分微血栓溶解,剩余的微血栓中混合性微血栓和纤维蛋白微血栓的比例增加。这说明体内儿茶酚胺大量分泌之后,血小板被激活,在心脏小血管内广泛形成微血栓,堵塞微循环,引起心肌缺血、心律紊乱而猝死。
王洪波王丽萍李玉新芦英强张明傅泰顺
关键词:猝死血小板冠心病
试用ICAM-1相关小分子肽抑制角朊细胞介导的共刺激效应
1999年
目的:探讨ICAM1 相关肽抑制角朊细胞将超抗原TSST1 递呈给T淋巴细胞。方法:应用鼠抗人CD54 单克隆抗体筛选噬菌体随机十五肽库,经4 轮筛选后,挑取20 个克隆进行测序,利用含保守序列的阳性克隆噬菌体对角朊细胞递呈超抗原TSST1 给T细胞进行阻断试验。结果:得到保守序列为ITRSFQSSMEPGPPG,所筛选的阳性噬菌体克隆与野生型噬菌体相比具有明显的阻断效应( P< 001) 。结论:ICAM1 相关小分子肽可望降低超抗原介导的皮肤炎症反应。
张明杨贵贞
关键词:噬菌体展示技术超抗原角朊细胞ICAM-1
γ-干扰素诱导角质形成细胞表达抗原呈递相关分子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0年
角质形成细胞具有广泛的免疫学特性 ,在某些疾病状态下 ,角质形成细胞可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及细胞间粘附分子 -1 ,表明其具备了抗原呈递细胞的基本条件 ,在诱导上述两类分子表达过程中 ,γ-干扰素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张明杨贵贞
关键词:IFN-Γ角质形成细胞ICAM-1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猝死间关系的实验研究
1992年
本实验用27只日本大耳白家兔通过饲喂胆固醇的方法,诱发动物发生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实验分三组,11只为重病变组,饲喂17周胆固醇1g/天;10只为轻病变组,饲喂13周胆固醇1g/天;6只为对照组,喂基础饲料。实验结束时,所有动物均静注大剂量肾上腺素(50μg/kg),重病变组出现了复杂性室性早搏。三组动物的病变积分值与室性早搏Lown氏级分值呈正相关关系。重病变组猝死率高于轻病变组。本实验表明,在体内儿茶酚胺增多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其猝死率越高。
王洪波张明李占国傅泰顺
关键词:猝死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
链球菌致热外毒素与银屑病被引量:2
1998年
银屑病是一种与多因素有关的炎症性皮肤病,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90年代发展起来的超抗原致病学说用于解释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超抗原作为一种新型的蛋白质抗原分子可以活化比普通抗原多达数千倍的T淋巴细胞,活化的T细胞释放大量的淋巴细胞因子诱导角朊细胞及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是引起银屑病皮损内炎症细胞停留的关键。另一方面,在超抗原介导下,角朊细胞本身的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作用引起角朊细胞本身的异常增殖与分化构成了银屑病组织病理另一特征。本文以超抗原链球菌致热外毒素为例,对上述内容进行了综述。
张明
关键词:银屑病链球菌超抗原角朊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