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玉琴

作品数:6 被引量:110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神经信息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抑郁
  • 2篇心智
  • 2篇干预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心理
  • 1篇大学生心理健...
  • 1篇大学生心理健...
  • 1篇大血小板
  • 1篇大血小板比率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心理健康水平
  • 1篇心理应激
  • 1篇学生心理
  • 1篇学生心理健康
  • 1篇学生心理健康...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分布宽...
  • 1篇血小板活化
  • 1篇血小板平均体...

机构

  • 4篇大连理工大学
  • 3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东北财经大学
  • 1篇大连民族学院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大连市血液中...

作者

  • 6篇邓玉琴
  • 4篇唐一源
  • 2篇丁晓茜
  • 2篇刘兴华
  • 1篇薛绍伟
  • 1篇崔益芬
  • 1篇杜晓
  • 1篇攸佳宁
  • 1篇楚玉琴
  • 1篇范亚欣
  • 1篇梁耀坚
  • 1篇白鹰
  • 1篇王艳
  • 1篇曹宸
  • 1篇辛秀
  • 1篇丁晓倩

传媒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执行控制研究方法概述被引量:4
2015年
抑制控制、注意转换和工作记忆是执行控制的最主要的要素。本文概述了这些要素的主要实验范式。
邓玉琴王艳丁晓茜唐一源
关键词:工作记忆实验范式
急性心理应激下血小板活化参数的变化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理应激下健康人群血小板活化参数的变化及其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检测54名健康被试者急性心理应激前后的血小板四项变化,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比率(P-LCR)。随后,将被试者分成男、女性组或中、老年组,对其血小板四项结果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急性心理应激可导致健康人群中MPV、PDW和P-LCR的显著增加(P<0.05),但年龄分组或性别分组组间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验性急性心理应激可导致健康人群血小板活化指标MPV、PDW和P-LCR的显著增加,但与年龄和性别无关。
崔益芬邓玉琴白鹰范亚欣丁晓倩唐一源
关键词:急性心理应激血小板活化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
基于心智觉知的认知治疗对抑郁患者的疗效研究
MBCT(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是用来治疗抑郁复发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对未来不停地担心是导致抑郁的一个重要原因,MBCT 的主要目的是要教会患者改变不停地对未来担心的错误认...
楚玉琴刘兴华邓玉琴
关键词:抑郁
文献传递
心智觉知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效果
目前,在国内,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而相比之下,关于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干预的科学研究就比较少。因此,还是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索适合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越...
邓玉琴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抑郁情绪调节
文献传递
觉知抗抑郁训练对参与者抑郁情绪干预初探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探讨觉知抗抑郁训练对参与者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出贝克抑郁量表(BDI)得分≥14分的7名参与者,实施为期八周的觉知训练。在训练前后及三个月追踪期均采用贝克抑郁量表(BDI)、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效果评估量表(OQ45)和五因素觉知度量表(FFMQ)进行评测。结果:训练后,参与者在BDI、STAI、PANAS中的负性情绪及OQ45上的后测得分显著降低;在FFMQ的描述、有觉知地行动因子上后测得分显著增加;干预效果在三个月追踪期得到维持。结论:八周觉知抗抑郁训练方案,可以有效的降低参与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邓玉琴刘兴华梁耀坚攸佳宁唐一源
关键词:抑郁
短期整体身心调节法的全身皮肤电导反应规律(英文)
2014年
目的:探讨短期整体身心调节法练习者的全身皮肤电导反应特点。方法: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将68名在校大学生分为整体身心调节组和放松组,分别进行为期10天的整体身心调节训练和经典的肌肉放松训练,并于训练前和训练结束后,测试两组学生身体7个分支的皮肤电导反应。结果:训练前,大学生前3支皮肤电导反应大于后4支;训练10天后,与训练前相比,整体身心调节训练组第1、2支皮肤电导反应显著减小,7个分支的皮肤电导反应出现均衡的规律;放松训练组学生身体7个分支皮肤电导反应变化不显著。结论:短期整体身心调节法形成了全身皮肤电导反应的均衡,可能反映短期整体身心调节法的整体身心相互作用原理。
丁晓茜薛绍伟邓玉琴杜晓曹宸辛秀唐一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