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伟

作品数:24 被引量:130H指数:6
供职机构: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化学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树脂
  • 10篇复合材料
  • 10篇复合材
  • 8篇预浸
  • 6篇近红外
  • 6篇近红外光
  • 6篇近红外光谱
  • 6篇光谱
  • 6篇红外
  • 6篇红外光
  • 6篇红外光谱
  • 5篇预浸料
  • 5篇热塑性
  • 5篇改性
  • 4篇纳米
  • 3篇电镀
  • 3篇电镀锌
  • 3篇镀锌
  • 3篇质量指标
  • 3篇石墨

机构

  • 1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0篇沈阳航空航天...
  • 5篇沈阳航空工业...
  • 2篇沈阳金昌普新...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黑龙江省科学...
  • 1篇西安航天复合...
  • 1篇中国航天科技...

作者

  • 24篇李伟
  • 7篇黄玉东
  • 7篇陈平
  • 4篇刘丽
  • 4篇姜波
  • 3篇黎德育
  • 3篇姚树勇
  • 3篇朱晓东
  • 3篇李宁
  • 2篇孙宝磊
  • 2篇刘伟华
  • 2篇张翔
  • 2篇赵焕伟
  • 2篇周保全
  • 2篇王明宇
  • 2篇岳远志
  • 2篇朱婷婷
  • 2篇高维佳
  • 1篇岳强
  • 1篇韦永德

传媒

  • 6篇固体火箭技术
  • 2篇化学与粘合
  • 2篇高分子材料科...
  • 2篇高校化学工程...
  • 2篇广州化工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纤维复合材料
  • 1篇稀土
  • 1篇电镀与环保
  • 1篇玻璃钢/复合...
  • 1篇材料工程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航空材料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元乙丙橡胶/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以马来酸酐接枝的EPDM齐聚物(EPDM g MAH)作为相容剂,用熔体插层的方法成功制备了EPDM/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材料形成的机理。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测的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为剥离型结构。与微米级复合材料相比,其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提高。
李伟黄玉东Ahmadi S J
关键词:相容剂熔体插层
氧化石墨烯的功能化及对双马复合材料的改性被引量:2
2016年
选用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表面功能化修饰,考察了硅烷功能化氧化石墨烯(KH570-GO)对碳纤维/双马来酰亚胺(BMI)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KH570硅烷分子成功地接枝到GO表面,碳纤维/BMI复合材料的界面黏结性能得到改善,当KH570-GO含量的为0.1wt%时,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提高了26.6%。
朱婷婷岳远志王雪辛姝颖李伟
关键词:氧化石墨烯表面修饰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复合材料
预浸料生产中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无碱布/酚醛预浸料的树脂含量、可溶树脂含量和挥发分含量进行在线检测,通过偏最小二乘方法分别建立标准模型,选择光谱预处理方法和PLS的因子数.用近红外方法和标准方法对未知样品进行分析,通过t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没有显著性的差别,利用该方法可以同时预测三项指标,1分钟之内就可以分析一个样品,没有破坏性.如果质量指标不合格,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发出指令,及时调节工艺参数.研究表明近红外光谱方法能够十分有效和准确对分析预浸料质量.
姜波黄玉东刘丽李伟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预浸料偏最小二乘回归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在预浸布质量指标在线测定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6年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对高硅氧/酚醛预浸布的树脂含量、挥发分含量和预固化度等质量指标进行了在线测定。利用偏最小二乘法所建立的树脂含量、挥发分含量和预固化度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99.20、99.14和99.11,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0.298、0.144和0.124。利用外部验证集,对模型进行t-检验,在给定显著性水平0.05的情况下,近红外的测定结果和标准方法的测定结果对比,两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该方法在预浸布生产线的应用,为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
李伟黄玉东张翔杨晓军刘丽姜波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在线监测树脂含量预固化度
纳米TiO_2对环氧树脂及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利用超声波技术将纳米TiO2在环氧树脂中进行分散,考察了纳米TiO2含量对环氧树脂及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纳米TiO2可对环氧树脂固化物同时起到增韧增强的作用,冲击断口形貌显示为典型的韧性断裂。同时纳米粒子的加入可改善碳纤维和树脂基体的界面粘结性能,提高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
李伟姜蕾蕾黄伣丽梁西良
关键词:纳米TIO2碳纤维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超声分散
先进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预浸料的制备及纤维缠绕成型技术被引量:27
2009年
本文简要总结了国内外高性能热塑性树脂的基本性能与开发应用现状。详细论述了预浸渍(反应链增长浸渍工艺、熔融浸渍工艺和溶液浸渍法)和后浸渍(纤维混合法、粉末混合工艺、Fit工艺和薄膜叠层法等)两大类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料的制备方法,着重介绍了应用较少的溶液浸渍法,并分析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对比分析了热塑性复合材料缠绕成型三条工艺路线(预浸带缠绕/原位固结工艺,预浸带缠绕/后固结工艺和在线浸渍缠绕/原位固结工艺)各自的特点与优势。最后介绍了本课题组采用在线溶液浸渍缠绕/原位固结成型工艺制备连续纤维增强新型可溶性聚芳醚砜酮(PPESK)树脂基复合材料(套筒部件和NOL环)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
孙宝磊陈平李伟陆春
关键词: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预浸料
高速电镀锌工艺对镀层粗糙度及织构的影响
将旋转圆盘电极体系就用于高速电镀锌粗糙度研究。研究了电流密度(30-190A/dm)及镀液流速(1-3ms)对高速电镀锌钢板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发现粗糙度随电流密度、液流速度的增大,先变小后增大;探讨镀层形貌及结晶形态与这...
朱晓东李宁黎德育武刚李伟
关键词:高速电镀锌粗糙度织构旋转圆盘电极
文献传递
双马来酰亚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3
2014年
利用有机蒙脱土(OMMT)对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进行改性制备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冲击性能以及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OMMT的质量分数为1%时,蒙脱土的片层被充分剥离,纳米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冲击强度均达到最大值,冲击断口形貌显示材料由改性前的脆性断裂转变为韧性断裂。同时,纳米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也得到提高。
李伟赵焕伟周保全徐颖张岩东金颐如
关键词:双马来酰亚胺二烯丙基双酚A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热固性树脂
等离子体改性技术在碳纤维/PEK-C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利用低温氧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对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原子力显微镜等手段对碳纤维的表面性质进行表征,考察了等离子体功率和处理时间对碳纤维/PEK-C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黏结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能够增加碳纤维表面的活性含氧基团含量和粗糙度,复合材料的界面黏结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在应力作用下,复合材料的破坏模式由未处理的界面脱黏破坏转变为等离子体处理后树脂基体的破坏。碳纤维在200 W的等离子体功率下处理12.5 min时,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ILSS)和弯曲强度分别达到最大值94.12MPa和1316.76 MPa。
李伟姚树勇马克明陈平杨浩志杨森
关键词:碳纤维等离子体改性PHENOLPHTHALEINPOLYARYLETHERKETONE
高速电镀锌工艺对镀层粗糙度及微观形貌的影响被引量:23
2005年
利用自制的模拟重力高速电镀槽, 考察了在硫酸盐镀锌过程中, 阴极电流密度、镀液流速、镀层厚度 3个主要电镀工艺参数对所得锌层的粗糙度的影响。结果发现: 镀层的粗糙度随电流密度(30~70 A/dm2)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 随镀液流速(0.8~2.0 m/s)的增加而单调下降, 随镀层厚度(20~90 g/m2)的增加而单调增加。在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讨论了这 3 组数据之间的关系, 解释了其对粗糙度影响的原因。同时考察了这些参数对镀层微观形貌的影响, 发现镀层的微观形貌也显著地受这些参数的影响。
朱晓东李宁黎德育刘伟华李伟
关键词:高速电镀锌工艺参数粗糙度微观形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