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强

作品数:10 被引量:77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4篇主动脉
  • 4篇腹主动脉
  • 3篇血栓
  • 3篇血栓形成
  • 3篇支架植入
  • 3篇植入
  • 3篇深静脉
  • 3篇深静脉血栓
  • 3篇深静脉血栓形...
  • 3篇下肢
  • 3篇下肢深静脉
  • 3篇下肢深静脉血...
  • 3篇下肢深静脉血...
  • 3篇下肢深静脉血...
  • 3篇镁合金
  • 3篇静脉
  • 3篇静脉血
  • 3篇静脉血栓
  • 3篇合金

机构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嘉兴市第一医...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嘉定区...

作者

  • 10篇王永利
  • 10篇刘强
  • 8篇陈亮
  • 7篇王征宇
  • 7篇彭志清
  • 3篇丁健
  • 2篇程英升
  • 2篇谢科
  • 1篇陈锦琼
  • 1篇刘利珍
  • 1篇谢科
  • 1篇沈婷

传媒

  • 7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镁合金支架植入兔腹主动脉后降解时间及血管内膜增生观察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新型可降解镁合金支架——MPM植入兔腹主动脉后降解时间及血管内膜增生。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于距左肾动脉水平下1 cm腹主动脉处植入MPM支架各1枚。术后30、60、90、180 d分别复查腹主动脉造影,分离支架段血管进行观察。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4只实验兔在随访期间存活良好。植入支架逐渐降解,180 d时基本降解;血管内膜增生,90 d时达峰值,整个降解过程血管通畅。结论可降解镁合金支架MPM完全降解时间为182 d,可满足血管正性重塑。
陈亮丁健王永利王征宇谢科彭志清刘强
关键词:腹主动脉血管内膜增生
可降解金属镁合金支架(MPM)植入兔腹主动脉后对血管内膜的生物学反应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新型可降解镁合金支架-MPM在兔腹主动脉降解过程中对血管内膜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2只,分为4组,每组3只,每只兔子腹主动脉距肾动脉水平下1cm处置入可吸收金属镁合金支架-MPM 1枚,于术后1个月(30天)、2个月(60天)、3个月(90天)及6个月(180天),分别对1组实验动物支架段血管进行病理切片,对其内膜面积、管腔面积及免疫组化PCNA阳性细胞光密度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支架内膜面积分别为(0.87±0.6)mm^2、(0.73±0.33)mm^2、(1.38±0.47)mm^2、(0.85±0.23)mm^2,各个时间终点剩余管腔面积分别为(2.11±0.41)mm^2、(1.85±0.44)mm^2、(1.38±0.31)mm^2、(1.86±0.43)mm^2,光镜下观察支架植入后,内膜逐渐增生,其增厚呈现出不均一性,3个月时内膜增生为著(P<0.05),管腔剩余面积与内膜增厚呈现一致性,免疫组化PCNA阳性细胞数的平均光密度值显示第3个月时为0.00917±0.0025,相比其他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验证了内膜增生、管腔狭窄在3个月时达到高峰,随之当支架降解完全后,增生减少,血管内膜出现正性重塑。结论可降解镁合金支架MPM在兔主动脉降解过程中不同时间会对血管内膜产生不同程度的内膜增生反应及管腔狭窄,其中以3个月(90天)时间时为著,此后增生有逐渐减少的趋势。
丁健王永利陈亮王征宇刘利珍陈锦琼彭志清刘强
镁合金支架植入兔腹主动脉后降解时间观察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新型可降解镁合金支架——MPM植入兔腹主动脉后的降解时间,评估其对血管壁作用特性。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12只,分为4组,每组3只。每只实验兔腹主动脉距肾动脉水平下1 cm处植入MPM支架1枚,术后30、60、90、180 d分别对一组实验兔行腹主动脉DSA检查,评估血管情况并分离支架段血管作病理学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期间,12只实验兔均存活良好。病理检查显示30 d时支架形态完整,扩张完全;60 d时少部分支架支杆降解断裂,支撑力较前减弱;90 d时部分支架支杆断裂;180 d时支架几乎完全被吸收,血管内膜稍有增生。取标本肉眼观察,180 d时仅见少量残留支架。根据直线回归分析,计算出支架完全降解天数为182 d。结论可降解镁合金支架MPM在兔主动脉中失去支撑作用的时间为182 d,可防止晚期血管再狭窄。
陈亮丁健王永利王征宇刘利珍陈锦琼彭志清刘强
关键词:降解
镁合金支架植入兔腹主动脉后血管内膜免疫组化及血清镁离子浓度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 观察新型可降解镁合金支架(MPM)植入兔腹主动脉后降解过程中血管内膜免疫组化及血清镁离子浓度变化。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24枚MPM支架分别植入每组兔左肾动脉水平下约1cm处。术后30、60、90、180 d作主动脉造影及测定血清镁离子浓度,并分离支架段血管行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采用SPSS 20.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4只实验兔在植入支架后随访期间存活良好,PCNA阳性细胞和血清镁离子浓度逐渐升高直至90 d,后逐渐下降,180 d时趋于稳定。整个支架降解过程腹主动脉通畅。结论 从细胞水平进一步证实,MPM支架可长时间满足血管正性重塑需要,能有效预防血管再狭窄。支架降解过程中未改变兔血清镁离子浓度,未产生明显毒性反应。
彭志清陈亮丁健王征宇刘强王永利
关键词:腹主动脉免疫组化
急诊超选择肝动脉栓塞治疗自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急诊超选择动脉栓塞(TAE)治疗自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5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上海奉贤区中心医院介入科24例自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巨块型肝癌18例,结节型5例,小肝癌1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肝动脉超选择性插管,采用弹簧圈、明胶海绵及碘化油等栓塞出血动脉,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24例患者均得以有效止血。2例患者分别在栓塞术后第1、7天内成功被施行肝肿瘤切除术;15例患者经栓塞术后,根据病情多次行介入治疗,其中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12例,CT引导下射频消融(CT-RFA)3例,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和坏死;7例未再进行介入及外科治疗。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3.7个月。结论急诊动脉栓塞是治疗自发性肝癌破裂出血安全有效的手段。在TAE止血后择期对肿瘤行IACE联合CT-RFA等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谢科王征宇王永利彭志清刘强陈亮沈婷
关键词: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监测在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被引量:23
2018年
目的分析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导管接触溶栓(CDT)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值变化,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采用CDT治疗的18例急性LEDVT患者,溶栓前、开始后每隔8 h、结束时检测患者血浆D-D、FIB值。计算D-D峰值、上升速度,FIB下降速度,D-D增高时间及血栓溶解率并予疗效分级。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D-D、FIB值变化规律,D-D峰值与血栓量、D-D上升速度与血栓溶解率、D-D上升速度与FIB下降速度、D-D增高时间与血栓溶解率相关性。结果 18例患者平均血栓溶解率为78%,6例血栓完全溶解。疗效分级优、良13例(72.2%),未发生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尿激酶剂量不变情况下D-D值先升后降,FIB值持续下降,尿激酶剂量减半后D-D值下降变缓,FIB值逐渐上升。D-D峰值与血栓量呈正相关(r=0.81,P<0.01),D-D上升速度与FIB下降速度呈正相关(r=0.49,P=0.04),D-D上升速度与血栓溶解率呈负相关(r=0.08,P=0.08);D-D增高时间与血栓溶解率呈负相关(r=-0.35,P=0.16)。结论 CDT治疗急性LEDVT过程中监测分析血浆D-D、FIB,有助于指导溶栓药物应用,延长溶栓时间,提高CDT治疗效果。
刘强程英升王永利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
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变化规律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研究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变化,分析其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采用CDT术治疗的18例急性LEDVT患者,治疗中每隔8 h检测患者血浆D-D、FIB浓度。计算每例患者D-D峰值、D-D上升速度、FIB下降速度及D-D增高时间,统计学分析D-D、FIB变化规律,以及D-D峰值、D-D上升速度、FIB下降速度及D-D增高时间之间相关性和线性关系。结果 CDT术后18例患者中13例(72%)疗效评价为优或良,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CDT治疗中尿激酶微泵速度不变情况下,D-D先上升后下降,FIB持续下降;尿激酶微泵速度减半后,D-D下降速度变缓,FIB逐渐上升。统计学分析显示,D-D峰值与D-D上升速度呈正相关(Pearson比0.88,P<0.01),D-D峰值与D-D增高时间呈正相关(Pearson比0.80,P<0.01),D-D上升速度与D-D增高时间呈正相关(Pearson比0.62,P=0.01),D-D上升速度与FIB下降速度呈正相关(Pearson比0.49,P=0.04),D-D峰值与FIB下降速度呈正相关(Pearson比0.76,P<0.01),D-D增高时间与FIB下降速度间无相关性。结论急性LEDVT患者CDT治疗过程中血浆D-D、FIB会产生规律性变化,监测和分析D-D、FIB变化规律,有助于提高CDT疗效,减少并发症。
刘强王永利王征宇彭志清相建峰陈亮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
支气管动脉造影导管在咯血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分析支气管动脉造影导管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咯血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接受BAE术治疗的97例咯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影像所示开口及走行方向将责任动脉分为开口向上、开口水平走行向上、开口水平走行向下、开口向下等4种类型,选择合适的造影导管(MIK导管、胃左动脉导管、Cobra导管、Simmon-1导管、Simmon-2导管)超选至责任动脉作造影,分析导管选用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97例患者中责任血管180支,开口向上42支、开口水平走行向上54支、开口水平走行向下46支、开口向下38支。MIK导管、胃左动脉导管、Cobra导管、Simmon导管超选成功率分别为83.3%(35/42支)、92.6%(50/54支)、87.0%(40/46支)、89.5%(34/38支,Simmon-1导管30支,Simmon-2导管4支)。BAE术后所有患者责任血管闭塞,停止咯血,术后6个月复发率为7.2%(7/97)。结论 BAE术治疗咯血安全有效,关键是根据责任动脉开口及走行方向正确选择造影导管。
丁健陈亮王永利王征宇谢科彭志清刘强
关键词: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术造影导管
腔内血栓清除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8年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临床常见疾病,常导致肺栓塞及血栓后综合征,在抗凝治疗基础上快速有效地清除血栓是目前主流治疗方法。腔内血栓清除术主要包括导管接触溶栓(CDT)、超声加速溶栓(UAT)、药物机械联合清除血栓(PMT)、机械清除血栓(MT)等。本文就腔内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LEDVT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刘强程英升王永利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
奥拉西坦通过Wnt/β-catenin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研究奥拉西坦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2017年5月-2018年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实验,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I/R组(n=10)、奥拉西坦组(n=10),后2组采用线栓法建立脑I/R模型,奥拉西坦组给予奥拉西坦200 mg/kg腹腔注射,连续7 d。比较3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星形胶质原蛋白(S100B)含量、脑组织中细胞凋亡率及凋亡基因、Wnt/β-catenin通路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 I/R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NSE及S100B含量、脑组织的细胞凋亡率及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色素C(CytC)、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脑组织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Wnt1、Wnt3、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或0.01);奥拉西坦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NSE及S100B含量、脑组织的细胞凋亡率及Bax、CytC、Caspase-3、GSK-3β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I/R组,脑组织中Bcl-2、Wnt1、Wnt3、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I/R组(P<0.05或0.01)。结论奥拉西坦能够减轻大鼠脑I/R损伤的程度,且该作用与Wnt/β-catenin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建峰陈亮王征彭志刘强张晓英王永利
关键词:脑梗死缺血再灌注凋亡WNT/Β-CATENIN通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