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坚
-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省黄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空泡蝶鞍的CT诊断(附23例报告)
- 1997年
- 目的:提出空泡蝶鞍的CT诊断要点。材料与方法:分析23例空泡蝶鞍的临床及CT表现,并从病因病理学角度加以解释.结果:空泡蝶鞍的CT诊断要点:1.鞍上池疝入鞍内.垂体未见或压缩变扁呈“凹”形。2.漏斗征:(即显示扩大的蝶鞍中的垂体蒂).3.伴有蝶鞍变形扩大,鞍底下陷.4.并发垂体微腺瘤.其中漏斗征系空泡蝶鞍的特征性表现,结论:空泡蝶鞍的CT检查具有特异性.CT能做出正确诊断,需与蝶鞍囊肿进行鉴别。
- 李志坚姚雪艳刘四喜
- 关键词:空泡蝶鞍CT脑垂体
- 脑曼氏裂头蚴病一例被引量:2
- 2007年
- 程蛰承李志坚
- 关键词:脑曼氏裂头蚴病四肢抽搐
- 对比增强磁化传递在脑部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磁化传递(magnetization transfer,MT)在脑部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病人进行常规T1WI、T1W/MT钆剂增强扫描前后的定量对比研究。增强扫描前常规SE序列T1WI,然后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0.1mmol/kg)增强后,进行SE序列T1WI和T1W/MT技术成像。通过比较对比度/噪声比值(C/Ns值),对SE序列T1WI和T1W/MT的影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采用钆剂增强T1W/MT技术的图像C/Ns值比常规T1WI增强扫描的图像C/Ns值高。采用MT技术图像的C/Ns值为33.99±17.84(χ±s),常规T1WI对比增强图像的C/Ns值为20.94±18.8,t=2.57,P<0.01。结论在显示脑部病变方面,T1W/MT对比增强比常规T1WI对比增强对比度更强,显示病灶更敏感,对评估脑部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李志坚赵晓东姚雪艳齐珍宝
- 关键词:磁化传递磁共振成像脑部病变
- 化疗联合光动力学治疗消化道癌12例观察
- 1996年
- 应用喃氟啶、氟脲嘧啶、顺铂及阿霉素药物化疗联合光动力学疗法治疗12例中晚期消化道癌。结果,完全有效1例,明显有效5例,稍微有效4例,无效2例,10例(83.3%)患者因避光不严出现面部红肿,经皮质激素及抗过敏药治疗消退。未见明显白细胞下降、肝胃功能损害及EKG异常。
- 李志坚王康俊章熙德
- 关键词:消化系统肿瘤药物疗法光动力学疗法
- 半球间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附18例报告)被引量:4
- 1999年
- 目的:提出半球间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要点。材料与方法:分析18例半球间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及CT表现,并从其发生的病因病理学角度加以解释。结果:半球间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要点:(1)血肿位于半球间镰旁,呈一个或多个单凸形,薄形血肿呈粗线条形,左右发生机会相等,双侧少见。(2)血肿多数呈高密度,活动性出血时,血肿呈多种密度隔室,伴假膜出现,血肿吸收液化和/或脑脊液渗入,可表现低、等混杂密度。(3)占位征象,同侧中间脑沟回结构消失,蛛网膜下腔闭塞,灰白质界面移位,同侧侧脑室受压、移位、变形,中线结构移位。(4)并发同侧幕上及大脑凸面硬膜下降血肿。结论:CT是诊断半球间硬膜下血肿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特殊的发生部位、形态及密度是诊断的主要依据,CT表现可为确定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主要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
- 李志坚方宪清
- 关键词:硬膜下血肿CT
- 胸腰段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一例被引量:1
- 2007年
- 程蛰承李志坚
- 关键词: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胸腰段直腿抬高试验下肢放射痛生理反射病理反射
- CT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1年
- 李志坚洪黛芳
- 关键词:CT
- 垂体柄阻断综合症的MRI诊断与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分析总结垂体柄阻断综合症(PSIS)的临床特点与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诊断为垂体柄阻断综合症的临床特点与MRI表现。结果 MRI显示垂体柄缺如4例,垂体柄明显变细1例,垂体后叶异位5例,垂体前叶变小5例。5例患者均表现生长发育迟缓,胰岛素低血糖兴奋试验提示生长激素缺乏,伴多种腺垂体激素缺乏。结论垂体MRI是诊断本病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检查,PSIS具有特征性MRI表现,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做出准确诊断。
- 李志坚
- 关键词:生长发育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