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淑红

作品数:19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白求恩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虫病
  • 6篇尾蚴
  • 6篇囊尾蚴
  • 6篇弓形虫
  • 5篇猪囊尾蚴
  • 5篇细胞
  • 4篇囊虫
  • 4篇囊虫病
  • 4篇囊尾蚴病
  • 3篇微量元素
  • 3篇抗体
  • 3篇抗原
  • 2篇电泳
  • 2篇电泳分析
  • 2篇鼠腹腔巨噬细...
  • 2篇特异
  • 2篇特异性
  • 2篇小鼠
  • 2篇小鼠腹腔
  • 2篇小鼠腹腔巨噬...

机构

  • 18篇白求恩医科大...
  • 4篇白求恩医科大...
  • 3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北里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吉林省前卫医...

作者

  • 19篇李淑红
  • 6篇杜军
  • 5篇方艳秋
  • 5篇耿志辉
  • 5篇刘利
  • 4篇连建安
  • 4篇易世红
  • 4篇崔黎明
  • 3篇刘兆铭
  • 3篇石毅
  • 2篇施雨露
  • 2篇谭岩
  • 2篇韩淑梅
  • 1篇李佳和
  • 1篇何成彦
  • 1篇左文静
  • 1篇陈丽
  • 1篇王成忠
  • 1篇王才
  • 1篇冯丽华

传媒

  • 6篇中国寄生虫学...
  • 4篇白求恩医科大...
  • 4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寄生虫病...
  • 1篇上海免疫学杂...

年份

  • 1篇2002
  • 4篇2001
  • 3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4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弓形虫病大鼠T淋巴细胞和脾微量元素的测定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观察感染弓形虫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型以及脾组织中 5种微量元素 (Fe2 + 、Cu2 + 、Zn2 + 、Ca2 + 、Mg2 + )含量的变化。方法  2 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鼠经腹腔注入 2ml含 1.5× 10 6弓形虫速殖子的生理盐水悬液 ,对照组每鼠腹腔注射 2ml生理盐水。 6 4d后将 2组大鼠处死 ,取外周血及脾组织。用细胞内α 醋酸萘酯酶标记T淋巴细胞的方法观察弓形虫病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 (TL)及其亚型辅助性T淋巴细胞 (Th)和抑制性T淋巴细胞 (Ts)的变化 ,同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其微量元素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外周血TL和Th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P <0 .0 1) ,两组间Th/Ts比值差异显著 (P <0 .0 1) ;实验组脾Fe2 + 、Cu2 + 含量明显减少 (P <0 .0 1,P <0 .0 1) ,而Mg2 + 含量明显增加 (P <0 .0 1)。结论 弓形虫感染能引起大鼠外周血TL。
耿志辉方艳秋刘利石毅李淑红
关键词:微量元素淋巴细胞弓形虫病
IL-6对IFNγ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抗弓形虫作用的影响被引量:4
1999年
通过体外实验,观察了IL6对IFNγ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ouseperitonealmacrophage,MPM)的抗弓形虫作用。结果显示,IL6可促进弓形虫在MPM内的增殖,并能够部分逆转IFNγ诱导的MPM的抗弓形虫效应,其逆转作用随IL6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谭岩方艳秋杨贵贞李淑红
关键词:弓形虫IL-6IFNΓ腹腔巨噬细胞
IL-4、IL-6对IFN-γ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抗弓形虫作用的影响被引量:8
1999年
本文以C57BL/6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ouseperitonealmacrophage,MPM)为靶细胞,通过3H-尿嘧啶(3H-U)特异性标记的弓形虫在MPM内的增殖实验,研究了IL-4、IL-6对IFN-γ诱导的MPM抗弓形虫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IL-4能够部分抑制弓形虫在MPM内的增殖,且与IFN-γ具有相加作用;IL-6促进弓形虫在MPM内的增殖,且可部分逆转IFN-γ诱导的MPM抗弓形虫作用;抗TNF-α抗体能够逆转IFN-γ的抗弓形虫作用。
谭岩方艳秋李淑红
关键词:弓形虫巨噬细胞IL-4IL-6Γ干扰素
间接血凝试验诊断旋毛虫病
1990年
本文采用经Sephadex G-200层析后的旋毛虫幼虫抗原对实验感染旋毛虫大鼠和旋毛虫病人血清作间接血凝试验(IHA)。结果表明,20只大鼠感染后第16天全部出现阳性反应。9例旋毛虫病患者为阳性。本试验用于囊虫病、华枝睾吸虫病和健康人及正常大鼠均为阴性。检查本地区31只狗,阳性符合率为66.7%。
连建安崔黎明李淑红金立群刘兆铭王才
关键词:旋毛虫病间接血凝试验
三种鼠管状属线虫的蛋白质等电聚焦电泳分析
1997年
应用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方法(IEF),对隐藏管状线虫、鼠管状线虫及地鼠管状线虫的虫体可溶性蛋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三种线虫蛋白质谱的区带数目及pI差异明显,呈现各自种的特征。文内采用数字分类学的相似率以表示不同种的蛋白质谱相似度,用来提示种间的亲缘关系。
崔黎明刘建李淑红刘兆铭
关键词:蛋白质等电聚焦电泳IEF地鼠
阴道滴虫感染与不孕症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4
1999年
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或瑞氏染色法对128名不孕女性和60名早孕者进行阴道滴虫感染的检查。结果,不孕组感染率为28.13%,早孕组为8.33%,两组差异显著(P<0.01)。表明不孕症妇女中有相当比例的人存在着阴道滴虫的感染,并成为不孕的因素之一。
李淑红易世红王成忠左文静韩淑梅童玲冯丽华
关键词:不育症生理盐水
抗猪囊尾蚴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抗原的蛋白质转移电泳分析被引量:1
1993年
作者应用蛋白质转移电泳技术(Western blot)对所制备的抗猪囊尾蚴单克隆抗体(McAb)1D_4、4E_(11)和4E_(12)的特异性抗原进行了免疫学研究。结果证明猪囊尾蚴头节囊壁抗原(SCW)的SDS-PAGE蛋白带有18条,分子量范围在95~17KD之间。其中的25和17KD组分被McAb所识别。提示,25和17KD的组分具有种的特异性,是所获McAb的特异性抗原。
李淑红杜军连建安
关键词:电泳囊尾蚴囊尾蚴病
3种不同培养基体外培养阴道毛滴虫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1
2002年
目的 探索阴道毛滴虫体外培养的适宜条件。 方法 用临床分离的阴道毛滴虫 ,按 9.0× 10 4 / ml的接种量转种至 3种不同培养基进行培养 ,p H值为 5 .6。 结果 经 3种培养基培养 ,96 h后阴道毛滴虫数量存在差异 ,其中以半胱氨酸 -肝 -胨 -麦芽糖培养基 (培养基 )虫数较多 ,肝 -胨 -麦芽糖培养基 (培养基 )次之 ,大豆 -肝 -胨 -麦芽糖培养基 (培养基 )较少。培养基 与培养基 及培养基 相比较 ,滴虫存活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P<0 .0 5 ) ,滴虫生长密度差异也具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P<0 .0 5 ) ,生长密度高峰持续时间分别为 192 h、14 4 h和 96h,最长存活时间分别为 2 88h、2 16 h和 192 h。 结论 半胱氨酸 -肝 -胨
耿志辉韩淑梅刘利施雨露李淑红
关键词:阴道毛滴虫培养基体外培养
猪囊尾蚴病的免疫诊断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本研究中用新鲜猪囊尾蚴虫体分离制备的头节囊壁抗原(SWA)、囊液抗原(CFA)和皮内试验抗原(IDA),对78例已确诊的囊虫病人28份血清和55人同时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皮内试验(ID),检测其体内相应抗体的存在,并对两种抗原及两种诊断方法用于囊虫病免疫诊断研究的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证明,CFA用于囊虫病的诊断呈现出较高的阳性率,其浓度为2.5μg/mL时,阳性符合率为100%,而且特异性较强,与正常人、血吸虫病人、裂头蚴病人和蛔虫病人血清反应均为阴性。ID试验阳性率为83.6%。
李淑红杜军易世红连建安伊藤洋一小山浩一长田房子张连三
关键词:囊尾蚴病ELISA免疫诊断抗体
抗猪囊尾蚴单克隆抗体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1993年
为了对囊尾蚴病的免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单克隆抗体(McAh),我们应用杂交瘤技术,通过对骨髓瘤细胞NS-1与用猪囊尾蚴囊液抗原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融合试验及反复筛选和多次克隆化,建立了3株分泌抗猪囊尾蚴抗原的McAb杂交瘤细胞株1D_4、4E_(11)和4E_(12)。其分泌的抗体具有很强的种的特异性,与细粒棘球蚴和肥颈绦虫囊尾蚴抗原均不发生交叉反应。免疫球蛋白亚类鉴定表明3株均属IgGI。经蛋白质转移电泳试验(Western blot)确定,与所获McAb发生特异反应的抗原是猪囊尾蚴头节囊壁(SCW)抗原分子量为25kDa和17kDa的蛋白组分。
李淑红杜军连建安
关键词:猪囊尾蚴囊尾蚴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