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俊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血小板
  • 3篇氯吡格雷
  • 2篇动脉支架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血小板聚集
  • 2篇血小板聚集率
  • 2篇植入
  • 2篇聚集率
  • 2篇梗死
  • 2篇冠状动脉支架
  • 2篇阿司匹林
  • 1篇蛋白
  • 1篇低反应
  • 1篇低反应患者
  • 1篇动脉内
  • 1篇心病

机构

  • 6篇江苏省人民医...
  • 4篇马鞍山市人民...
  • 1篇连云港市第二...

作者

  • 8篇陈俊
  • 6篇李春坚
  • 3篇贾庆哲
  • 3篇贾恩志
  • 3篇王岳松
  • 3篇杨志健
  • 3篇李娟
  • 2篇张秋
  • 2篇张定国
  • 2篇章萍
  • 2篇陈波
  • 2篇戴振华
  • 2篇朱甜甜
  • 2篇陈磊磊
  • 2篇孔德玉
  • 2篇刘洁
  • 2篇徐可
  • 2篇徐蕾
  • 2篇朱辉
  • 2篇李济民

传媒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致血小板减少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后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IABP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5例,并在同期接受急诊PCI、但未植入IABP的402例AMI患者中随机入选25例患者作为对照,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及临床预后情况。结果 :IABP组患者平均球囊反搏时间(118.7±75.2)h,所有患者在植入IABP后血小板计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均值在第4天降至最低,拔除IABP后3 d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对照组住院期间血小板计数均值无显著变化。IABP组有13例血小板计数减少至<100×109/L,对照组有2例血小板减少至<100×109/L,组间差异显著(52.0%vs.8.0%,P=0.001)。两组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32%vs 24%,P=0.754)。IABP组血小板显著减少者死亡率显著高于血小板未减少者(46.2%vs.8.3%,P=0.046);IABP组死亡患者血小板下降至<100×109/L者比例显著高于存活者(85.7%vs 38.9%,P=0.000)。结论 :IABP治疗可导致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约50.0%患者血小板计数可降至小于100×109/L;重度血小板减少可能与出血直接相关;血小板减少患者死亡率高。
张淑花徐可徐蕾李济民朱辉陈俊贾恩志贾庆哲张定国杨志健李春坚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急性心肌梗死血小板减少
个体化预测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列线图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2024年
目的:构建可个体化预测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的列线图模型,并对该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269例心肌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人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室壁瘤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结果: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级或Ⅳ级[OR=3.985,95%CI(1.443,11.003)]、罪犯血管为左前降支(LAD)/左主干(LM)[OR=2.813,95%CI(1.183,6.687)]、LVEF值<50%[OR=2.906,95%CI(1.189,7.100)]、≥4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OR=4.855,95%CI(1.978,11.915)]和QTd≥63.62 ms[OR=22.069,95%CI(9.134,53.319)]是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模型验证结果显示,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925[95%CI(0.907,0.943)],校准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04[95%CI(0.884,0.924)],在10%~81%预测范围内,模型净获益。结论: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或Ⅳ级、罪犯血管为LAD/LM、LVEF<50%、≥4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和QTd≥63.62 ms会增加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的风险,基于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的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张家萍陈俊
关键词:心肌梗死室壁瘤列线图
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抵抗发生情况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调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情况,为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入选确诊为冠心病并接受PCI的患者200例,用光学血小板聚集仪(LTA)检测1 mmol/L花生四烯酸(AA)和5μmol/L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LAA和PLADP),将PLAA>20%、PLADP>40%分别定义为阿司匹林抵抗和氯吡格雷抵抗。结果:本研究未发现阿司匹林抵抗患者,入选患者PLAA均值为(2.63±2.40)%;入选患者中氯吡格雷抵抗者44例(22.0%),其PLADP均值为(47.16±5.82)%;氯吡格雷非抵抗者156例(78.0%),其PLADP均值为(25.62±8.71)%。结论: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极低,而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较高,提示应针对氯吡格雷抵抗者制定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孔德玉陈俊李春坚朱甜甜张秋刘洁龚晓璇张定国贾恩志陈波陈磊磊贾庆哲戴振华杨志健
关键词:冠心病阿司匹林抵抗氯吡格雷抵抗血小板聚集率
AFP异常增高的原发性肺鳞癌一例报告被引量:1
2016年
1病例报告患者,男,38岁,因"咳嗽、咳痰、咯血1个月"于2016-05-14入住我院。患者2016-04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咯血,痰中带血,鲜红色,每日咳血1-2mL,伴有右侧胸痛,至马鞍山市中心医院诊断"右肺炎",给予抗感染治疗15d症状未见改善,遂为求进一步诊断、诊治至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患者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6.3℃,
陈俊李娟徐玥郑磊顾东伟钟康王岳松章萍
关键词:肺肿瘤鳞状细胞癌甲胎蛋白病例报告
以西洛他唑为基础的三联抗血小板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6年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经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术后常规的抗血小板治疗尤为重要,阿司匹林联合腺苷二磷酸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已被广泛应用于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手术的患者中。但即使接受标准的抗血小板治疗,仍有1%~4%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事件,其死亡率高达40%以上。而西洛他唑是新型的活性多样的抗血小板药物,可针对术后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对 PCI 的患者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支架内再狭窄(restenosis,RS)的发生。以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三联抗血小板治疗(triple antiplatelet therapy,TAPT)已被日、韩及我国的很多心脏中心应用于 PCI 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为帮助医生在临床应用中更合理的使用西洛他唑,笔者综述 TAPT 在 PCI 术后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陈俊章萍王岳松李娟李春坚
关键词:阿司匹林西洛他唑氯吡格雷
右冠状动脉右室瘘并心内膜炎一例
2021年
1病倒资料患者男性,31岁,因“发热伴咳嗽咳痰4 d”于2019年8月26日收住我院呼吸内科。入院前4 d前因感冒受凉后出现发热,伴咳嗽、咳白痰,体温最高39.5℃,在社区诊所给予“头孢类抗生素”静滴2 d,未见明显好转,遂转入上级医院诊治。既往史:既往体健,有吸烟及饮酒嗜好,无药物、毒品成瘾史。母亲有高血压病史。
陈俊金亚彤邵旭武李娟孟浩宇李春坚王岳松
关键词:冠状动脉右室瘘心内膜炎
冠状动脉CT影像转入磁导航系统指导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CT路标和磁导航系统指导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连续入选门诊双源CT检查诊断冠心病,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30例。将靶血管的冠状动脉CT影像转入磁导航系统,经剪辑、重建后投照在x线屏幕上作为实时路标。记录靶病变特征、放置导丝过程所需的时间、x线暴露量、对比剂用量及相关并发症。结果对30例入选患者的36处靶病变进行了介入治疗。其中A型病变16处、B1型病变11处、B2型病变8处、C型病变1处。靶病变长度为(22.0±9.8)mm、狭窄程度为(81.3±10.3)%。在CT路标和磁导航系统指导下,磁导丝通过病变36处,通过率为100%。导丝放置时间为92.5(56.6—131.3)°;X线暴露量为235.0(123.5~395.1)μGym2/36.5(21.3—67.8)mGy;对比剂用量为0.0(0.0~3.0)ml,其中21(58.3%)处靶病变在放置导丝过程中未使用对比剂。所有靶血管均成功接受介入治疗,未发生与磁导航系统相关的并发症。结论CT路标和磁导航引导下行PCI是可行、有效和安全的,这一方法可能对指导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时的导丝放置有重要价值。
张秋孔德玉李春坚陈波贾恩志陈磊磊贾庆哲戴振华朱甜甜陈俊刘洁朱铁共杨志健曹克将
不同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氯吡格雷低反应(clopidogrel low response,CLR)患者接受不同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光学血小板聚集仪(light transmittance aggregometer,LTA)筛选PCI术后CLR住院患者150例。将入选者随机分为3组:(1)常规治疗(A)组:服用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及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持续1年;(2)强化治疗(B)组:服用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及氯吡格雷(150 mg,每天1次)强化1个月后改为上述常规治疗持续1年;(3)强化治疗(C)组:服用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及替格瑞洛(90 mg,每天2次)强化1个月后改为常规治疗持续1年;于术后1个月复查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denosine diphosphate 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PLADP)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rachidonic acid 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PL_(AA)),并随访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结果:3组临床资料及理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治疗前PLAD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3),PL_(AA)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352);治疗1个月后B组、C组PLADP均显著低于同组基线值(P均<0.001),C组PLADP显著低于A、B两组(P均<0.001);3组PL_(A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后随访,A、B、C组支架内血栓、靶血管重建以及心源性再入院的总发生率分别为20%、10%、4%(P=0.039),微小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14%、28%(P=0.044),C组呼吸困难的发生率为6%,显著高于A、B两组(P=0.01)。结论:氯吡格雷强化治疗、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均能改善CLR患者的血小板反应性;替格瑞洛强化治疗增加了微小出血与呼吸困难的发生,同时减少了术后1个月支架内血栓、靶血管重建及心源性再入院的总发生率。
杨璐王飞李济民朱辉张晶范远生徐可徐蕾陈俊李春坚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