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晓理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华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肝癌
  • 2篇动脉
  • 2篇动脉栓塞
  • 2篇鼠肝
  • 2篇栓塞
  • 2篇肿瘤
  • 2篇微球
  • 2篇小鼠
  • 2篇小鼠肝
  • 2篇小鼠肝癌
  • 2篇肝动脉
  • 2篇肝动脉栓塞
  • 2篇
  • 2篇GM
  • 2篇MM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癌
  • 1篇胆管结石
  • 1篇动脉栓塞治疗
  • 1篇药物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华西医大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华西医大附属...

作者

  • 6篇陈晓理
  • 4篇李雄伟
  • 2篇冉瑞图
  • 2篇李玉琼
  • 2篇钟大昌
  • 1篇黎志辉
  • 1篇方晓东
  • 1篇刘佳林
  • 1篇李林
  • 1篇王丹青
  • 1篇谭天秩
  • 1篇曹伟民
  • 1篇孟宪钦
  • 1篇谭天秩
  • 1篇吴言涛

传媒

  • 3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2篇2002
  • 1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继发于肝内胆管结石症的肝胆恶性肿瘤27例分析被引量:12
2002年
目的探讨继发于肝内胆管结石的肝胆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和预防方法。方法对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的肝胆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结果自 1996~ 2 0 0 0年连续收治 5 5 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 ,其中 2 7例合并存在肝胆系统恶性肿瘤 ,其平均发病率为 4 8%。本组术前明确诊断仅 4例。肝内胆管结石继发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包括非典型肝脓肿、难以控制的感染、不明原因的进行性黄疸、CT和B超检查中可疑的肿瘤性改变和腹部肿块。本组患者以中晚期病例为主 ,仅 3例患者作了肿瘤切除术。结论肝内胆管结石继发恶性肿瘤的概率较高 。
陈晓理方晓东黎志辉冉瑞图
关键词:胆管癌肝内胆管结石继发
^(131)I-MMC-GM抗肿瘤微球肝动脉栓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1991年
本文报道了一种能浓集丝裂霉素C和^(131)I的明胶微球(^(131)I-MMC-GM),GM平均直径65μm,体外实验证实其有较好的药物缓释功能。使用GM在6只犬中施行了肝动脉插管栓塞术,术后观察犬分别为4天(1只)、7天(1只)、14天(2只)和28天(2只)。γ-照相可见放射性浓集于肝区,血和甲状腺区始终处于极低水平;病理检查示GM充填在肝的中小动脉内,14天后逐渐由异物巨细胞吞噬清除,血管腔由肉芽组织填塞。提示^(131)I-MMC-GM具有定向化疗,同位素内照射和血管栓塞三重抗肿瘤效应,有希望成为一种治疗肝癌的新方法。
陈晓理钟大昌王丹青谭天秩严昌虹李雄伟
关键词:微球肝动脉栓塞
羟磷灰石加阿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小鼠肝癌的实验研究
1993年
作者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了羟磷灰石(HA)的抑癌效果及其机理。将80只移植有H_(22)肝癌的BALB/c小鼠分为4组:Ⅰ组HA加阿霉素(ADM)瘤内注射;Ⅱ组HA瘤内注射;Ⅲ组ADM瘤内注射;Ⅳ组未给药。结果Ⅰ~Ⅲ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5.9%、41.9%及51.1%。Ⅰ~Ⅳ组的生存时间分别为32、22、26及18天。作者认为HA抑癌作用的机理可能是:①直接界面作用;②诱导组织纤维化;③免疫激活作用;④药物载体和缓释作用。结果显示HA加ADM瘤内注射可能成为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方法。
陈晓理吴言涛冉瑞图孟宪钦李玉琼
关键词:羟磷灰石瘤内注射肝肿瘤阿霉素
载α-干扰素的聚-L-乳酸片层粒子的制备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采用结晶性聚 - L-乳酸 ( PL L A)以非溶剂沉淀技术制得粒径均匀的片层粒子 (简称片粒 ) ,其粒径为 3~5 μm,呈菱形或阶梯状不规则外形。PL L A片粒在无任何表面活性剂、分散剂的条件下制得 ,表面清洁 ,不含有任何杂质 ,十分有利于以吸附方式携载蛋白 ,从而避开有害的有机溶剂环境及机械搅拌 ,有效地保护蛋白分子。以 α-干扰素 ( IFN- α)为模型蛋白 ,发现当 IFN与 PL L A片粒的质量比小于 1%时 ,IFN的吸附效率可超过 95 %。所携载IFN的释放可延续 10 d以上 ,释放的 IFN完好地保留了原有的生物活性。PL L A片粒具有易被巨噬细胞吞噬的特性 ,该特性对于激活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 。
李雄伟陈晓理刘佳林曹伟民
关键词:Α-干扰素生物活性药物载体
新型多功能抗肿瘤微球Ⅲ.^(131)I-MMC-GM对小鼠肝癌H_(22)模型的抗癌效果
1991年
采用肿瘤内直接注射法考察了含有^(131)I和丝裂霉素C的多功能抗肿瘤明胶微球(^(131I-MMC-GM)对荷H_(22)肿瘤模型小鼠的抗肿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131)I-MMC-GM与单独使用^(131)I或MMC比较,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物分布专一性。经肿瘤内注射后,^(131)1-MMC-GM滞留在肿瘤组织之间产生持续的治疗和化疗作用,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大面积凝固性坏死。^(131)1-MMC-GM实验组小鼠H^(22)肿瘤增长速度明显地受到抑制,其生存期明显地延长。
严昌虹李雄伟陈晓理李玉琼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
用结合^(131)碘和化疗药物的明胶微球作肝动脉栓塞治疗晚期肝癌9例报告被引量:3
1992年
用结合^(131)碘和化疗药物的明胶微球(^(131)I-CA-GM)栓塞肝动脉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肝癌病人9例。术后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ECT)发现微球主要集中在肿瘤区,癌与肝的放射性强度比为4.1:1。1例术后死于异位栓塞,5例术后分别生存3、4、5、19、24个月,其余3例已分别生存7、8、12个月仍健在。作者认为^(131)I-CA-GM肝动脉灌注具有血流阻断、定向化疗和同位素内照射三重抗肿瘤作用,并有肿瘤区定向聚集,可在γ-照像或ECT下显影等优点.是一种具有较好治疗前途的栓塞剂。但对异位栓塞和合理剂量选择等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陈晓理吴言涛钟大昌李林谭天秩谢晓东严昌虹李雄伟
关键词:放射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