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晶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脑梗
  • 2篇脑梗塞
  • 2篇梗塞
  • 1篇单采
  • 1篇血清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流变
  • 1篇血液流变学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神经元
  • 1篇神经元特异性
  • 1篇神经元特异性...
  • 1篇神经元特异性...
  • 1篇鼠脑
  • 1篇鼠脑缺血再灌...
  • 1篇栓塞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特异性烯醇化...

机构

  • 3篇大连大学
  • 2篇大连市红十字...

作者

  • 3篇白鹰
  • 3篇宋晶
  • 2篇刘文祥
  • 2篇韩毅
  • 2篇华宗祥
  • 2篇韩姝坤
  • 2篇陈菊英
  • 2篇祝玉岩
  • 2篇席惠君
  • 1篇佟风芝
  • 1篇艾华
  • 1篇宋瑜
  • 1篇王卓尔

传媒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大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4
  • 2篇199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变化及吲哚美辛的干预作用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specificenolase,NSE)水平和脑组织病理改变及吲哚美辛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将SD大鼠制成大脑中动脉再灌注模型。第1部分将80只SD大鼠分成脑缺血2h再灌注后1,2,3,4,5d5个实验组。观测各组血清NSE,脑梗死灶体积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第2部分探讨吲哚美辛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保护作用,将30只SD大鼠分成对照组(脑缺血2h再灌注后3d),2个治疗组分别于再灌注前、后1h给药存活至再灌注后3d,观察组同前。结果: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灶体积逐渐增大,第3天达高峰(P<0.05)。②血清NSE水平在脑缺血再灌注后逐渐升高,第3天达高峰(P<0.05),然后逐渐下降。③血清NSE水平与脑梗死灶体积呈正相关(r=0.92,P<0.001)。④病理检查可见神经组织缺血坏死改变于第3天最明显,并且在第3天时缺血脑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最明显。⑤两个治疗组脑梗死灶体积和血清NSE水平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轻微,中性粒细胞浸润不明显,再灌注前1h用药组效果更明显,但两个用药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①血清NSE水平与脑梗死灶体积呈正相关,血清NSE可以作为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损害程度的标志物,还可以作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
白鹰佟风芝宋晶王卓尔宋瑜艾华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吲哚美辛干预作用
自体血浆回输疗法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自体血浆回输治疗脑梗塞的方法是在国内外血液稀释疗法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此法采静脉血200ml,分离后去掉血球,血浆当即回输。本文用此法治疗急性脑梗塞30例,并与对照组低分子右旋糖酐组(简称右酐组)和蝮蛇抗栓酶组(简称血浆回输组)症状和体征缓解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其显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陈菊英白鹰宋晶刘文祥华宗祥吕恒宝韩毅祝玉岩席惠君韩姝坤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脑梗塞
红细胞单采(自血稀释疗法)治疗脑梗塞被引量:1
1994年
我们将1992年3月~1993年3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红细胞单采组(简称单采组)30例,低分子右旋糖酥组(简称低右组)30例和蝮蛇抗栓酶组(简称抗栓酶组)30例,进行治疗,并对临床疗效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陈菊英韩毅吕恒宝白鹰刘文祥华宗祥宋晶祝玉岩席惠君韩姝坤
关键词:红细胞单采脑栓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