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静

作品数:4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液态结构及其遗传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氧化锆
  • 2篇陶瓷
  • 2篇纳米
  • 2篇晶粒
  • 2篇晶粒长大
  • 2篇晶型
  • 2篇ZRO
  • 2篇AL
  • 1篇氧化铝
  • 1篇氧化锆粉体
  • 1篇液相烧结
  • 1篇助剂
  • 1篇微观结构
  • 1篇微米
  • 1篇纳米ZRO2
  • 1篇纳米氧化锆
  • 1篇纳米氧化锆粉...
  • 1篇晶型结构
  • 1篇分散剂
  • 1篇粉体

机构

  • 4篇山东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建筑材料...

作者

  • 4篇王昕
  • 4篇徐静
  • 3篇单妍
  • 3篇于薛刚
  • 1篇谭训彦
  • 1篇崔学民
  • 1篇周玉

传媒

  • 2篇硅酸盐学报
  • 1篇材料热处理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纳米ZrO_2粉体的分散机理研究被引量:18
2003年
用MN做分散剂 ,制备不同分散剂用量和不同 pH值下的纳米氧化锆悬浮液 ,分别观察了纳米氧化锆粉体的分散行为 .实验发现 ,pH值在6到 1 1时 ,悬浮液非常稳定 ,在 pH =1 0时 ,分散效果最好 .分散效果并不随分散剂用量的增加而单调变好 ,而是有两个最佳点 .在 pH值介于 1到 4之间时 ,氧化锆悬浮液能够很好絮凝 ,在 pH值等于 1时 ,纳米氧化锆悬浮液絮凝效果最好 .
徐静王昕谭训彦尹衍升
液相烧结对微-纳复合ZTA陶瓷组织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03年
在微 纳复合ZTA材料中加入少量复合助剂 ,材料在较低温度下实现液相烧结 ,促进了材料的致密化过程 ,提高了材料的相对密度。ZTA陶瓷发生液相烧结后 ,ZrO2 在晶界处所形成的熔与未熔共存的独特微观结构使之在基体晶界上分布更加均匀 ,晶界结合较为紧密 ,钉扎作用增强 ,材料得到了强韧化。由于ZrO2 与Al2 O3 的弹性模量不匹配 ,在粒子周围形成的切应力使扩展裂纹遇到未溶粒子易发生偏折 ,造成部分的穿晶断裂 ,使材料的断裂模式发生改变。并且这种结构更加有利于应力诱导相变 。
于薛刚王昕单妍徐静尹衍升
关键词:复合助剂液相烧结纳米ZRO2陶瓷
Al_2O_3-ZrO_2陶瓷体系中晶粒生长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8
2003年
研究了Al2 O3-ZrO2 陶瓷体系中两相晶粒生长 ,提出了双相体系的晶粒生长模型 ,并解释了“内晶型”结构是如何形成的。研究发现 ,两相结构的形成与温度、保温时间及ZrO2 第二相的数量有关系 ,其中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内晶型ZrO2 结构的形成是基体晶粒急剧长大的结果 ,而不是以往研究的以纳米粒子为生长点 ,基体粒子的成核、长大。有利于基体晶粒急剧生长的条件也有利于内晶的形成 ;内晶的形成过程可概括为Ostwald生长与基体晶粒的快速长大。但值得注意的是 ,并不是ZrO2 的含量越多 。
单妍王昕于薛刚徐静尹衍升崔学民
关键词:氧化铝氧化锆晶粒长大微观结构
纳米ZrO_2-微米Al_2O_3复合陶瓷中“内晶型”结构的形成与机理被引量:14
2003年
考察了不同烧结状态的氧化错增韧氧化铝陶瓷(zirconia—toughened alumina,ZTA)的晶粒长大与“内晶型”形成的关系。烧结过程中,ZTA陶瓷中晶粒生长与温度、保温时间、第二相ZrO2含量有关,其中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第二相粒子有沿主晶相晶界移动聚集的趋向。内晶结构的形成机理可概括为第二相粒子被夹在主相两晶粒之间不能移动,在随后的主晶相长大过程中,两晶粒共同晶界发生迁移或晶粒“合并”,将第二相粒子纳入晶粒内部。而没有被主相颗粒挤住的可移动的第二相粒子则聚集成较大的晶问第二相颗粒。
王昕单妍于薛刚徐静尹衍升周玉
关键词:晶粒长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