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勇

作品数:32 被引量:159H指数:7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切除
  • 8篇胆管
  • 7篇胆管癌
  • 7篇外科
  • 7篇肝切除
  • 7篇肝移植
  • 5篇动脉
  • 5篇手术
  • 5篇肝动脉
  • 4篇胆囊
  • 4篇胆囊癌
  • 4篇外科治疗
  • 3篇胆道
  • 3篇胆红素
  • 3篇修复外科
  • 3篇切除术
  • 3篇肿瘤
  • 3篇门静脉
  • 3篇囊肿
  • 3篇静脉

机构

  • 3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32篇于勇
  • 30篇姜小清
  • 26篇易滨
  • 25篇罗祥基
  • 19篇张柏和
  • 18篇刘辰
  • 15篇谭蔚锋
  • 13篇冯飞灵
  • 9篇李斌
  • 9篇程庆保
  • 8篇邱应和
  • 8篇吴孟超
  • 7篇邱智泉
  • 4篇刘晨
  • 3篇程红岩
  • 3篇徐爱民
  • 3篇闫培宁
  • 3篇王晓琰
  • 3篇程庆宝
  • 2篇谭尉峰

传媒

  • 7篇中华肝胆外科...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复旦学报(医...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国抗癌协会...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中国抗癌协会...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癌原发灶及胆管癌栓样本基因差异表达谱的分析
目的从基因组水平寻找与肝癌中胆管癌栓形成密切相关的基因。方法应用Agilent公司表达谱芯片建立配对样本中肝癌原发灶和胆管癌栓中基因表达谱。对这些表达谱数据用t-检验算法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原发灶与胆管癌栓之间差异表达的基...
谭蔚锋罗祥基邱智泉王敬晗刘辰易滨于勇程庆保邱应和冯飞灵李斌闫培宁张柏和姜小清
关键词:肝癌胆管癌栓基因表达基因互作
文献传递
替吉奥及MDSCs靶向干预剂对胆囊癌肿瘤微环境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化疗药物替吉奥和维生素D3等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靶向干预药物对胆囊癌肿瘤微环境的影响,为替吉奥及MDSCs靶向干预剂用于胆囊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体外培养人胆囊癌细胞系NOZ,建立人源性胆囊癌裸鼠荷瘤动物模型,应用靶向干预MDSCs药物,运用流式细胞术筛选、鉴定、定量分析肿瘤组织微环境中MDSCs.结果 药物干预实验显示,对照组肿瘤组织平均体积大小2 246.4 mm3,而替吉奥组则为62.4 m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替吉奥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组织的生长,但对胆囊癌微环境中的MDSCs的影响微小.维生素D3组MDSCs表达比例为1.6%、COX-2抑制剂为1.6%,较对照组4.7%明显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维生素D3、COX-2抑制剂均能够明显降低胆囊癌微环境中MDSCs细胞的表达.在脾脏组织中,MDSCs亦呈相同变化趋势,其中维生素D3靶向干预效果更为明显.结论 靶向干预胆囊癌微环境中MDSCs表达能够改善肿瘤免疫逃逸状态,提示替吉奥化疗方案联合应用MDSCs靶向干预药物治疗胆囊癌具有可行性.
解雷黄锦龙刘淑鹏于勇王慧陈培战张柏和李斌姜小清
关键词:胆囊癌髓源性抑制细胞维生素D3COX-2抑制剂
肝门部胆管癌术前钢圈门静脉栓塞的安全有效性评价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研究肝门胆管癌术前门静脉栓塞促进预保留肝增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7年4月至2008年5月收治肝门胆管癌50例,将预保留肝占全肝体积比<50%、且接受门静脉栓塞(PVE)者设为PVE组(8例),最终接受联合大部肝切除者为PVE肝切除组(6例),同期未行PVE接受大部肝切除者为非PVE肝切除组(17例)。PVE组男6例、女2例,年龄(51±7.8)(41~61)岁,均为BismuthⅣ型,2例合并乙肝后肝硬化。7例PVE前接受预保留肝的选择性胆道引流,PVE前血清总胆红素(TB)为(89.7±40.0)(12.4~140.5)μmol/L。PVE采用经皮经肝、同侧或对侧路径,放置多枚钢圈,栓塞门静脉左支1例、右支4例、左支+右前支3例。PVE前后CT测定肝体积。统计PVE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与PVE前后肝功能、肝体积指标,PVE肝切除组和非PVE肝切除组的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8例PVE均成功。发生PVE并发症的为:胆漏1例(1/8),腹腔引流后不影响肝切除术。有轻微不良反应者为1例少量栓塞物漂移(1/8),无需特殊处理。PVE后3d肝功能指标与PVE前无统计差异,PVE后2周非栓塞肝体积与PVE前[(824±211)cm3vs(770±205)cm3,P<0.01]、非栓塞肝占全肝体积比与PVE前[(46.2±9.1)%vs(43.1±8.6)%,P<0.05]有统计学差异。1例合并肝硬化,肝增生不全,未术。另1例肿瘤进展,姑息手术。6例于PVE后(17±4)(13~24)d接受肝切除术,术前为TB(47.6±26.6)(11.5~84.8)μmol/L(与PVE前比,P<0.05)。肝切除范围:扩大左半肝1例、左三叶2例、右半肝1例、扩大右半肝2例。PVE肝切除组和非PVE组的手术死亡率(0vs5.9%,P>0.05)、并发症发生率(50.0%vs52.9%,P>0.05)无统计学差异。非PVE组术后1例死于急性肝衰竭,另1例肝功能不全最终康复。PVE组1例(合并肝硬化)并发肝脓肿,术后4.2月死于肝衰竭。结论在施行右半肝或超半肝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术前,本研究所用的钢圈门静脉栓塞方法是安全的,并且能够有效诱导预�
易滨徐爱民于勇王晓琰刘晨罗祥基闫培宁程庆保姜小清张柏和程红岩
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门静脉栓塞肝再生
解剖性肝切除对肝细胞癌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探讨解剖性肝切除术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21例,其中317例行解剖性肝切除术,404例行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间的预后情况,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法(PSM)消除组间偏倚。结果全部患者的1、3、5年生存率为85.9%、64.7%和51.5%,1、3、5年无瘤生存率为59.3%、34.0%和25.5%。其中解剖性肝切除术组的1、3、5年生存率为93.1%、74.5%和62.5%,1、3、5年无瘤生存率为69.3%、41.3%和34.9%;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的1、3、5年生存率为80.2%、56.8%和42.9%,1、3、5年无瘤生存率为51.4%、38.3%和18.7%。两组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SM配对后:解剖性肝切除术组的1、3、5年生存率为93.9%、73.3%和59.4%,无瘤生存率为67.9%、37.5%和31.3%;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的1、3、5年生存率为86.0%、62.8%和52.8%,无瘤生存率为56.8%、33.1%和22.6%。两组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24)。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包膜、肝硬化、微血管侵犯、手术方式是影响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输血、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包膜、肝硬化、微血管侵犯、手术方式是影响肿瘤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硬化肝癌患者中,解剖性肝切除和非解剖性肝切除两组的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非肝硬化肝癌患者中,解剖性肝切除与非解剖性肝切除相比可获得较好的预后(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P<0.001)。结论对于肝癌患者来说,解剖性肝切除术较非解剖性肝切除可获得较好的预后。对于肝硬化肝癌患者建议采用非解剖性肝切除术。
黄锦龙王清于勇姜小清罗祥基
关键词:解剖性肝切除肝细胞癌预后
肝移植受体肝动脉异常的诊断及处理
2008年
目的研究肝移植受体肝动脉解剖变异、病理异常与吻合部位选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6年7月期间我院80例成人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磁共振血管成像结合术中动脉解剖鉴别动脉变异、病理异常及其类型,记录动脉吻合部位和口径,对动脉解剖变异组与无变异组的吻合部位和吻合口直径进行比较。结果全组受体肝动脉解剖变异率为11.3%(9/80),肝右动脉变异8/9例,分别来自胃十二指肠动脉(GDA)、肝总动脉(CHA)、腹腔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吻合部位为CHA(7/9例)或GDA(2/9例)分支袖片。病理异常为2例,其中肝动脉内、外膜分离1例,以CHA端吻合;肝动脉狭窄1例,选择肾上腹主动脉前壁吻合。解剖变异组与无变异组吻合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79,P<0.01),解剖变异组CHA分支袖片吻合口径与无变异组肝固有动脉或CHA分支袖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受体肝动脉解剖变异影响吻合部位选择,CHA分支袖片是首选部位;无变异组肝固有动脉分支袖片与变异组CHA分支袖片的吻合口径相似,前者可作为无动脉变异时的常用吻合部位。
易滨于勇罗祥基谭蔚锋刘晨姜小清张柏和
关键词:肝移植肝动脉受体修复外科手术
门静脉切除重建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门静脉切除重建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行联合门静脉(PV)和/或肠系膜上静脉(SMV)、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并发症及其预后。结果全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9.04%(4/21),其中2例胃潴留,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切151裂开,无胆胰瘘并发症。围手术期(术后1个月内)病死率4.76%(1/21)。20例患者生存期为6—67个月,平均(20.38±9.36)个月。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是65.9%,16.0%和10.2%。结论有选择的施行血管切除有助于提高局部较晚期胰头癌的切除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生存期。
邱应和刘辰罗祥基易滨谭尉峰于勇冯飞灵姜小清吴孟超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肿瘤侵犯血管重建
181例进展期胆囊癌外科治疗的疗效与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的手术方式对进展期胆囊癌预后的影响,并对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外科中心2002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81例进展期胆囊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
邱应和刘辰易滨罗祥基谭蔚锋程庆宝于勇冯飞灵姜小清吴孟超
关键词:胆囊癌外科根治术
文献传递
肝切除联合胆肠内引流对梗阻性黄疸大鼠的影响
目的探索在高胆红素血症下,大鼠胆肠内引流联合肝切除对肝功能、肝细胞能量代谢以及肝细胞再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100只,20只行70%肝切除,同时行胆总管-十二指肠插管桥接。另74只行胆总管结扎制备梗阻性黄疸...
李斌刘辰罗祥基易滨高春芳许强芝于勇姜小清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高胆红素血症肝切除胆道引流
文献传递
胆道灌注低温液体的肝脏降温效果
2014年
目的通过胆道对肝损伤模型灌注低温液体评估其诱导肝脏低温效果。方法巴马小型猪14只,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低温组。行气管插管全麻,开腹后对肝脏制创,出血15 min后采用补液+创口按压进行初期救治,1 h后缝合创口,对照组不做其他干预措施,低温组胆道灌注4℃乳酸林格液。记录动物血流动力学、体温和肝脏局部温度变化,并采血检测肝功能。结束后,切取动物肝脏组织做病理学研究。结果实验过程中,对照组和低温组初期失血量、各检测时间点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2 h后,对照组和低温组肝温分别下降(1.36±0.80)℃和(2.72±1.0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体温分别下降(0.89±0.76)℃和(0.97±0.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灌注结束后低温组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低温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胆道灌注4℃乳酸林格液对肝脏有降温效果,并能促进肝功能恢复,减轻肝脏炎症反应,从而对创伤肝脏起到保护作用。
窦广健于勇刘辰谭蔚锋姜小清
关键词:胆道灌注肝损伤
肝移植患者应用无激素与早期激素撤停免疫抑制方案的评价被引量:4
2010年
背景:国内外均出现了肾移植后联合应用单克隆抗体的早期激素撤停或半量激素应用方案,研究发现减少激素应用并未明显增加排斥反应的发生,但能否将单克隆抗体完全替代激素的方案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肝移植患者,目前较少见报道。目的:对肝移植患者应用无激素和早期激素撤停两种免疫抑制方案的观察,评价两种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肝癌肝移植患者80例,其中33例患者应用巴利昔单抗诱导的无激素免疫抑制方案(他克莫司+酶酚酸酯+巴利昔单抗)作为实验组;另47例患者应用早期激素撤停方案(他克莫司+酶酚酸酯+激素)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激素于移植后第1天以后逐日减量,至移植后1个月停用。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排斥率、感染率、1年内肿瘤复发率及1年生存率。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患者感染率、1年内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排斥反应发生率及1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肝癌肝移植患者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无激素的巴利昔单抗免疫抑制方案,移植后感染率、肿瘤复发率明显低于激素治疗方案,并且不增加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于勇罗祥基易滨刘辰姜小清
关键词:肝移植肿瘤复发巴利昔单抗激素免疫抑制剂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