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亮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西省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结肠
  • 3篇巨结肠
  • 2篇蛋白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先天性巨结肠
  • 1篇胆碱
  • 1篇蛋白质
  • 1篇胸腔
  • 1篇胸腔镜
  • 1篇乙酰
  • 1篇乙酰胆碱
  • 1篇乙酰胆碱酯酶
  • 1篇阴茎
  • 1篇阴茎下弯
  • 1篇预后
  • 1篇折叠
  • 1篇诊疗策略
  • 1篇直肠
  • 1篇直肠黏膜

机构

  • 5篇江西省儿童医...

作者

  • 5篇甘亮
  • 4篇陶俊峰
  • 4篇陶强
  • 3篇徐红艳
  • 3篇陈快
  • 3篇杨文萍
  • 3篇黄金狮
  • 2篇张守华
  • 2篇刘智文
  • 1篇曾松涛
  • 1篇饶品德
  • 1篇丁宁
  • 1篇吴文波
  • 1篇王江华
  • 1篇徐美汉
  • 1篇段智峰
  • 1篇樊纬
  • 1篇曾华
  • 1篇熊枫
  • 1篇黄慧

传媒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江西医药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Ⅰ型食管闭锁十例治疗经验及诊疗策略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 探讨应用食管自然生长结合食管内张力延长治疗Ⅰ型食管闭锁诊疗策略.方法 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10例Ⅰ型食管闭锁新生儿患儿,男5例,女5例.患儿出生后置入胃管困难,完善食管造影考虑诊断Ⅰ型食管闭锁,于新生儿期行腹腔镜下胃造瘘术,术中完善食管盲端造影,确定食管缺失长度.予以经胃造瘘肠内营养,近端食管盲端吸引唾液,定期检查评估食管生长情况,结合食管自然生长及食管内张力延长两种方法使食管延长,延期行胸腔镜下食管端端吻合术.结果 2例经食管自然生长完成胸腔镜下食管端端吻合,完成吻合时年龄分别为153 d、151 d.8例生后12周以上的患儿食管盲端仍相距大于4个椎体,予以食管内张力延长促进食管生长后完成胸腔镜下食管端端吻合.患儿开始行食管内延长年龄为(174.3±86.6)d(92~280 d),开始行食管内延长时食管盲端相差椎体数为(5.1±0.5)个椎体(4.5~6.0个椎体),行内延长时间为(49.0±16.2)d(28~69 d).术后7 d食管造影2例患儿存在食管吻合口漏,均经保守治疗后自愈,术后有10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食管狭窄需要食管扩张,随访2~7年,所有患儿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通过食管自然生长结合食管内张力延长的方法治疗Ⅰ型食管闭锁,可达到使用自身食管完成食管端端吻合的目的.术后效果满意,是一种值得选择的诊疗策略.
樊纬黄金狮陈快陶俊峰刘智文徐美汉曾祥勇甘亮杨治陶强
关键词:食管闭锁胸腔镜
“8”字缝合法在Donnahoo Ⅲ型阴茎下弯中的应用
2021年
目的:探讨"8"字缝合法在矫治DonnahooⅢ型阴茎下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5月我院采用海绵体背侧"8"字缝合法矫治DonnahooⅢ型阴茎下弯(弯曲度<30°)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手术时间、阴茎背侧及腹侧长度比较、术后并发症、HOSE评分等为指标评价"8"字缝合白膜折叠法在DonnahooⅢ型阴茎下弯(弯曲度<30°)中的疗效。结果:35例患者手术时间相较于单纯缝合无明显延长;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阴茎腹侧及背侧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1例发生尿道裂开,其余患儿均未出现阴茎勃起功能障碍、阴茎下弯残余和复发等并发症;HOSE评分12~16分,平均(14.27±2.86)分,术后阴茎外观比较满意。结论:"8"字缝合法可更好矫治DonnahooⅢ型阴茎下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刘琛饶品德丁宁甘亮王江华吴竞生吴文波段智峰
关键词:尿道下裂阴茎下弯折叠
钙视网膜蛋白和乙酰胆碱酯酶在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直肠黏膜活检病理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 探讨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CR)和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在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直肠黏膜活检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新生儿直肠黏膜活检标本62例.此62例患儿均有出生后反复出现腹胀、便秘、胎便延迟和/或呕吐等症状,临床诊断或疑诊HSCR.其中,男47例,女15例;年龄为3~28 d,平均17 d.在显微镜下观察黏膜下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直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R和酶组织化学染色AchE.根据直肠黏膜活检标本黏膜下HE染色有、无神经节细胞将患儿分为非HSCR组和HSCR组,比较两组CR和AchE的表达.结果 HSCR组(49例)无髓鞘神经纤维直径在30~70μm,平均49.6μm;其中直径≥40μm 42例(85.7%),〈40μm 7例(14.3%,30~38μm).CR无阳性表达患儿.AchE阳性45例(91.8%),阴性4例(8.2%).非HSCR组(13例)无髓鞘神经纤维直径〈25μm者12例(92.3%);神经纤维直径35μm者1例(7.7%).CR阳性13例(100%);AchE阳性1例(7.7%),阴性12例(92.3%).CR表达在HSCR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12/12),98.0%(49/50);阳性预测值为92.3%(12/13),阴性预测值为100%(49/49).AchE在HSCR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9%(46/49)和100%(12/12),阳性预测值100% 为(46/46),阴性预测值为75.0%(12/16).结论 直肠黏膜活检HE染色结合CR和AchE的病理诊断,有助于提高新生儿HSCR病理诊断准确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杨文萍陶强曾松涛徐红艳黄慧黄金狮吴艳熊枫甘亮陶俊峰
关键词:HIRSCHSPRUNG病钙视网膜蛋白乙酰胆碱酯酶
AQP1在先天性巨结肠肠壁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先天性巨结肠症(Hir -schsprunffs dis-ease,HD)患儿有神经节细胞肠段、无神经节细胞肠段及非 HD 小儿肠壁(对照组)中水通道蛋白—1(AQP1)的表达结果,探讨 AQP—1在先天性巨结肠症的表达意义及其在 HD 发病机理中可能起到的作用。方法收集江西省儿童医院小儿外科2009—2014年经手术切除的 HD 肠组织标本65例,包括扩张段与痉挛段;将21例年龄与之相仿的非 HD 患儿的手术切除结肠标本作为对照组。分别对 HD 痉挛段、扩张段、对照组肠壁组织切片进行 HE 染色和 AQP1、组织蛋白酶 D 和 S100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通过计算机成像系统照相存盘,分别判定 AQP1在各组肠组织黏膜下、肌间神经丛中阳性细胞染色面积的百分比,所得数据用 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结果①对照组、HD 的扩张段经 HE 和组织蛋白酶 D 和 S100免疫组化染色,均证实神经节细胞存在;痉挛段未见神经节细胞(图1,2);②对照组、HD 痉挛段、扩张段肠组织中见 AQP1表达于所有血管内皮细胞;③在正常结肠、HD 扩张段肠组织黏膜下丛、肌间神经丛中,神经节细胞和雪旺细胞均可见 AQP1呈阳性表达,HD 痉挛段相应部位 AQP1表达大多呈阴性(90.2%),仅少量呈弱阳性表达;④半定量分析:AQP1在神经丛中阳性染色评分,HD痉挛段评分低于 HD 扩张段评分,二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AQP1在 HD 痉挛段和正常结肠、HD 扩张段肠壁神经丛的表达有显著差异,我们猜测在肠道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AQP1对神经节细胞迁移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在 HD 的发病机理中扮演了一定角色并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诊断 HD 的神经标志物。
甘亮杨文萍张守华徐红艳曾华陶俊峰陈快黄金狮陶强
关键词:HIRSCHSPRUNG水通道蛋白质免疫组织化学
全结肠型巨结肠2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全结肠型巨结肠的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5例全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25例患儿均因腹胀、便秘、空腔脏器穿孔入院,2例行一期手术治疗,23例先行一期造瘘后二期根治术,其中存活19例76%,死亡6例24%;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小肠结肠炎、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便秘、大便失禁、造瘘口脱垂、造瘘口周围皮炎、肛周皮炎、腹壁切口感染、肠疹等。结论全结肠型巨结肠入院时小肠结肠炎等症状重,抗感染、清洁灌肠效果不佳,绝大多数需要行造瘘术,待患儿一般情况良好后,再二期行根治手术;随访结果提示手术后在短期内并发症多,后期预后良好。
刘智文陶强陶俊峰杨文萍甘亮陈快张守华徐红艳
关键词:全结肠型巨结肠手术方式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