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输尿管
  • 2篇尿管
  • 1篇代谢
  • 1篇单侧
  • 1篇单侧输尿管
  • 1篇单侧输尿管梗...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上段结石
  • 1篇肾穿
  • 1篇肾穿刺
  • 1篇生理
  • 1篇生理学
  • 1篇输尿管梗阻
  • 1篇输尿管上段
  • 1篇输尿管上段结...
  • 1篇术后
  • 1篇术后早期
  • 1篇水通道
  • 1篇水通道蛋白

机构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朱敏
  • 5篇曾金敏
  • 5篇张先觉
  • 5篇周家杰
  • 5篇杨光华
  • 4篇陈士祥
  • 4篇陈忠军
  • 4篇丁坤
  • 3篇王建国
  • 2篇廖义翔
  • 2篇李又空
  • 2篇王建国
  • 1篇丁树平
  • 1篇李娟
  • 1篇严有纪
  • 1篇沈昊
  • 1篇胡圣国

传媒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吡柔比星术后早期与常规膀胱灌注化疗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比较吡柔比星早期膀胱灌注与常规膀胱灌注对浅表性膀胱癌的术后疗效。方法:选用膀胱肿瘤患者79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组36例,术后6小时内开始膀胱灌注吡柔比星(THP)30mg,以后1次/周,共8次,之后1次/月,连续10次,共18次。常规组43例,于术后5~7天开始第一次膀胱灌注化疗,其余方法与用量均与早期组相同。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年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访2年,早期组与常规组复发率分别为19.44%、34.88%,总不良反应率分别为63.89%、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组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效果优于常规组,虽然总不良反应率高于常规组,但患者均可耐受,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王建国张先觉陈士祥杨光华丁树平周家杰朱敏陈忠军曾金敏廖义翔李又空严有纪胡圣国沈昊
关键词:膀胱肿瘤吡柔比星
单侧输尿管梗阻对肾脏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单侧输尿管梗阻解除前后肾脏水通道蛋白(AQP)变化与尿液浓缩功能障碍之间的联系.方法 56只体重180~200 g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48只)和对照组(n=8只).实验组大鼠通过手术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并于相应时间点解除梗阻,对照组接受假手术.于相应时间点检测尿液渗透压改变,处死动物取出肾脏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梗阻前后AQP1、AQP2蛋白表达的变化,免疫组化观察蛋白表达部位.结果 梗阻后1、2 d及解除梗阻后1d,患侧AQP1、AQP2的表达随时间延长进行性下降,解除梗阻后7d其表达有所回升,AQP2于梗阻解除后14 d内恢复正常水平,而AQP1则在梗阻解除后21 d内达到正常水平.同时AQPs的变化趋势与患侧尿液渗透压改变趋势相同.梗阻解除前AQP2分布于集合管主细胞的胞浆及管周膜,解除梗阻后其表达更多的集中于管周膜.结论 AQP表达下降是造成梗阻性肾积水中尿液浓缩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同时梗阻解除后AQP2接受ADH的调节.
李又空张先觉杨光华周家杰丁坤王建国朱敏陈忠军曾金敏廖义翔
Double-J管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本院1994年4月-2001年12月在上尿路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国产Double-J管576例,现就本组资料结合文献对Double-J管临床应用中的有关问题和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临床资料:本组576 例,男358例,女2...
陈士祥张先觉杨光华丁坤周家杰王建国朱敏曾金敏李金华
文献传递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仪治疗评价
目的:选择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BP)患者,行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行尿动力学检查及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观察并评价疗效。方法: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分类方法,选择52例CNBP患者,盆底...
周家杰王建国张先觉熊泽安朱欣李娟陈士祥杨光华丁坤朱敏陈忠军曾金敏李金华
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附65例报告)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上段结石的疗效。资料与方法:2003年11月至2006年1月,我们采用MPCNL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6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男42例,女23例;年龄21—63岁。病史最长4...
朱敏张先觉陈士祥杨光华丁坤周家杰王建国陈忠军曾金敏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