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秀华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武警浙江省总队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胸外
  • 1篇胸外伤
  • 1篇血肿
  • 1篇严重胸外伤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支持
  • 1篇营养支持疗法
  • 1篇营养状况
  • 1篇脏器
  • 1篇脏器损伤
  • 1篇镇痛
  • 1篇支持疗法
  • 1篇止血
  • 1篇舒芬太尼
  • 1篇术后
  • 1篇探查
  • 1篇剖腹
  • 1篇剖腹探查
  • 1篇气管
  • 1篇气管切开

机构

  • 4篇武警浙江省总...

作者

  • 4篇方秀华
  • 2篇徐网兰
  • 1篇姚小英
  • 1篇宣娟娟
  • 1篇张秦
  • 1篇杨彦楠
  • 1篇张春芳

传媒

  • 2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刊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介入止血联合剖腹探查在创伤性后腹膜血肿合并脏器损伤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DSA辅助下介入止血联合剖腹探查对于创伤性后腹膜血肿合并腹腔脏器损伤患者的可行性。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组行剖腹探查、联合组行DSA辅助下介入治疗联合剖腹探查)。观察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尿量、血红蛋白、血气分析(碱剩余)、凝血功能(PT)、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输血总量、抢救成功情况。结果:两组血压、心率、血红蛋白、碱剩余、P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输血总量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辅助下介入治疗联合剖腹探查对于创伤性腹膜后血肿合并脏器损伤者效果优于单纯剖腹探查;合并空腔脏器损伤患者应先介入止血后剖腹探查。
方秀华张春芳姚小英杨彦楠
关键词:腹膜后间隙
以患者为中心的舒适化镇痛镇静方案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中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舒适化镇痛镇静方案的效果。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进行研究,120例患者按照镇痛、镇静方案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2)、乳酸水平;同时记录两组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唤醒时间,记录两组不良反应。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HR、RR、PaO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然对照组各项指标下降程度较治疗组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乳酸水平、MAP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唤醒时间、ICU入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谵妄发生率、意外拔管率、寒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呕吐恶性发生率5.0%(3/60)与对照组6.67%(4/60)比较,χ^2=0.151,P=0.696。 结论 以患者为中心的舒适化镇痛镇静方案应用于重症监病房中显著效果,且对患者影响较小,值得推广。
方秀华徐网兰黄小红
关键词:布托啡诺重症监护病房咪达唑仑舒芬太尼谵妄
严重胸外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监护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严重胸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后实施呼吸道监护的意义,为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等发生提供保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72例严重胸外伤患者进行研究,均行气管切开术,总结患者术后进行呼吸道监护经验,提出有效管理措施。结果通过积极治疗和呼吸道监护,加强呼吸道管理,72例患者中,2例因严重失血休克而死亡,70例患者未发生肺部感染,经治疗后治愈出院。结论严重胸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后实施呼吸道监护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发生,因此需积极加强呼吸道管理,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方秀华黄小红宣娟娟
关键词:严重胸外伤气管切开肺部感染
营养支持疗法在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疗法在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收治的108例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常规组(54例)和营养组(54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抗肿瘤治疗,营养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营养支持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前白蛋白(prealbumin,PA)、人血白蛋白(albumin,ALB)、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上臂肌围(mid-arm muscle circumference,MAM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 thickness,TSF)以及营养风险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RF、PA、ALB、BMI、MAMC、TSF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营养组患者的TRF、PA、ALB、BMI、MAMC、TSF等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和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营养组患者无营养风险率显著高于常规组(59.26%vs 22.2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营养支持疗法在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方秀华徐网兰张秦
关键词:营养支持疗法营养状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