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淼 作品数:14 被引量:58 H指数:3 供职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建筑科学 更多>>
Er:YAG激光辅助治疗广泛型Ⅲ期C级牙周炎前后龈下菌斑菌群变化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铒:钇铝-石榴石(Er:YAG)激光辅助牙周基础治疗前后广泛型Ⅲ期C级牙周炎(GPⅢ-C)患者龈下菌斑的微生物菌群变化。方法依据牙周病新分类中GPⅢ-C诊断标准,招募GPⅢ-C患者10例,对其治疗前(对照组,G1组)、传统牙周基础治疗后(牙周基础治疗组,G2组)、再行Er:YAG激光辅助治疗后(Er:YAG激光治疗组,G3组)的同位点龈下菌斑进行V3~V4区域的16S rDNA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结果Er:YAG激光辅助治疗后,菌斑微生物多样性及致病菌相对丰度下降,对梭形杆菌属和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等牙周致病菌属,福赛坦氏菌、牙髓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等牙周致病菌种有显著清除作用,且有利于龈下菌斑向革兰氏阳性菌占优势的微生物膜转变,但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作用不显著。结论在传统牙周基础治疗上,增加Er:YAG激光治疗对清除GPⅢ-C患者具核梭杆菌等牙周致病菌有积极作用。 刘铭霄 吴丽红 江千舟 谢微 王羽仪 于淼关键词:牙周炎 龈下菌斑 帕米膦酸二钠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2014年 目的观察帕米膦酸二钠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探索双磷酸盐导致骨组织损伤的机制。方法人骨髓MSC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帕米膦酸二钠,培养72 h后,MTT法测定490 nm光密度值,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培养1周后,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表达。体外诱导MSC成骨分化,体系中加入1μg/mL帕米膦酸二钠,1周后PCR法测定细胞Runx-2表达水平,2周后组织化学法测定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以细胞总蛋白量为参照,观察MSC成骨分化的差异。结果 MTT结果显示,在0.1~10μg/mL浓度范围内,帕米膦酸二钠抑制人骨髓MSC增殖,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最低作用浓度为1μg/mL,72 h OD49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流式细胞检测显示,帕米膦酸二钠处理后,细胞仍均一表达CD44和CD73,不表达CD31和CD45。PCR及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帕米膦酸二钠无促进MSC成骨分化作用,也未提高成骨诱导体系促分化效果。结论帕米膦酸二钠可抑制MSC增殖,不促进其体外成骨能力,可能是长期使用双磷酸盐导致骨损伤的机制之一。 徐妍 张慧 刘江峰 朱玉婷 田爱峰 范长斌 黄江勇 吴瑛 于淼 林凤燕 赵爽 陈晶砺 毕晓云关键词:帕米膦酸二钠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CAD/CAM全瓷髓腔固位冠微创修复根管治疗后牙体缺损的效果评价 于淼CAD/CAM全瓷高嵌体微创修复根管治疗后牙体缺损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9 2016年 目的探讨CEREC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全瓷高嵌体微创修复根管治疗后的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6例大面积缺损的后牙,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CEREC CAD/CAM全瓷高嵌体修复缺损牙冠,修复后即刻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术后即刻及1年后随访,均按照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部(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标准对修复体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患者满意度在91%以上。根据改良USPHS标准,术后即刻及1年后复查时修复体边缘适合性达到A级分别为92.1%和91.3%(c2=0.052,P=0.820),外形达A级前后两次均为97.6%,表面质地达到A级分别为95.2%和93.7%(c2=0.303,P=0.582),颜色匹配达到A级分别为80.2%和81.7%(c2=0.103,P=0.748)。仅出现1例瓷破裂。结论 CEREC CAD/CAM全瓷高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于淼 田爱峰 吴瑛 杨燕 江千舟关键词:CEREC CAD/CAM 高嵌体 牙体缺损 广州市15岁中学生口腔健康状况及行为调查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对广州市15岁中学生口腔健康状况及行为进行调查,为中学生口腔预防保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城区和郊区15岁中学生共861人进行口腔检查及问卷调查。结果:广州市15岁中学生患龋率为13.01%,龋失补牙面数(DMFS)0.39,龋补充填率42.51%,牙龈出血检出率8.71%,牙石检出率17.42%,每天平均至少刷牙两次的比例是66.09%。口腔自我评估:不清楚是否有蛀牙、牙痛、牙龈出血的学生分别为30.43%、12.66%、11.61%。城区和郊区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广州市15岁中学生患龋及牙周疾病水平较低,郊区和城区还存在一定差距。 于淼 江千舟 王敏 韦婉荃 王伟奇 何纪文 吴圣轩关键词:口腔健康状况 口腔健康行为 心理护理干预对牙周手术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影响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牙周手术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100例牙周手术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及心理组,每组均为5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心理组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疼痛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MDAS、VAS评分,心理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2.0%,心理组是96.0%,心理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牙周手术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影响较大,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及疼痛程度,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行。 梁顺怡 于淼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 牙科焦虑症 牙周病学本科教学中早期临床见习之见解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分析牙周病学本科教学中早期临床见习模式,优化见习方式方法,促进牙周病学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提高口腔医学本科生的牙周病学教学效果。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2015级至2017级共18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牙周病学早期临床见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见解。结果:本次调查共下发183份问卷,收回183,填写完整的有效问卷数156份,有效率85.2%;72%的同学每学期参与早期临床见习的时间为一周;71.8%的同学见习中参与了带教老师的临床诊疗,但仅有6.4%的同学参与了基本的牙周专科检查(如牙周探诊);98.7%的同学认为早期牙周见习有助于建立系统的牙周疾病接诊思维,强化牙周病学理论知识。结论:早期临床见习有利于增加学生对专业课的感性认识,利于熟悉临床诊疗过程,有利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夯实基础,促进牙周病学实践教学,同时,增强医学生责任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临床思辩能力。 秦文光 邱思洁 余挺 于淼 谢兰竹 葛林虎关键词:牙周病学 问卷调查 基于Blackbord平台的MOOC教学法在牙周病学教学中的实践初探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索Blackbord平台与MOOC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牙周病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2011级33名学生为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2012级33名学生为实验组进行Blackbord平台下MOOC教学,并进行问卷调查,评价教与学效果。结果:2012级实验组综合成绩优秀率为44.5%,大于2011级对照组的优秀率(9.1%);2012级、2011级综合成绩不及格率分别为0%、3.1%。结论:基于Blackbord平台的MOOC教学模式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提高临床思辩能力,较传统教学效果好。 秦文光 余挺 陈伦秋 于淼 葛林虎关键词:牙周病学 问卷调查 牙周病学本科教学中早期临床见习之见解 目的:分析牙周病学本科教学中早期临床见习模式,优化见习方式方法,促进牙周病学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提高口腔医学本科生的牙周病学教学效果.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2015 级至2017 级共183 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 秦文光 邱思洁 余挺 于淼 谢兰竹 葛林虎关键词:牙周病学 问卷调查 脂代谢紊乱与种植体龈下菌群紊乱的相关性研究 2021年 研究脂代谢紊乱和种植体龈下菌群紊乱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40例伴脂代谢紊乱的患者和40例正常患者,每组中选取健康及患病种植牙为受试牙,并对健康及患病的种植牙龈下菌斑的样本进行采集,考察健康种植体及种植体周围炎龈下菌群组成的不同。结果 伴脂代谢紊乱组的种植体周围炎龈下福赛斯坦纳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齿垢密螺旋体菌群菌落计数显著高于其余三组(P<0.05);四种细菌在伴脂代谢紊乱组健康种植体龈下菌群的菌落计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了解伴脂代谢紊乱和正常健康情况下的种植体周围炎与健康种植体牙周中的微生物差异,更深入的探索种植体周围炎的致病因素,更好的指导临床早期预防和治疗种植体周围炎。 吴瑛 于淼关键词:脂代谢紊乱 种植体周围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