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洋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肾上腺肿块病变的运动规律及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 探讨肾上腺肿块病变的运动规律、幅度大小及其影响因素,为实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时确定计划靶区(PTV)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38例转移肾上腺肿瘤病人采用B超下穿刺的方法将1~2个金标植入肾上腺肿瘤瘤体内,并在模拟定位机下对金标的运动幅度进行测量,得出其在病人身体左右(x轴)、前后(y轴)、头脚(z轴)方向的移动幅度,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采用t检验对(左、右肾上腺病灶在)z轴方向上的运动幅度进行比较.结果 38例病人肾上腺内的金标在x轴方向的移动距离为0.1~0.4 cm[(0.27±0.07) cm],y轴方向为0.1~0.5 cm[(0.31±0.11) cm],z轴方向为0.5~1.2 cm[(0.87±0.21) cm].z轴方向上病灶的运动幅度可能仅受到病灶位置的影响(P=0.002),其余方向未显示运动幅度受年龄、身高、体质量、病灶位置、大小的影响.比较z轴上不同病灶位置的运动幅度,左、右肾上腺病灶分别为(0.99±0.22) cm和(0.79±0.16) cm,右肾上腺病灶的运动幅度较左肾上腺病灶小(t=4.08,P=0.000).结论 肾上腺肿块病变的移动受呼吸运动影响,在z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最大,在确定PTV安全边界时应主要考虑其在z轴方向的移动.同时右肾上腺因肝脏的限制,其运动幅度较左肾上腺的要小.
- 王境生李丰彤董洋庄洪卿宋勇春袁智勇
- 关键词:肾上腺金标射波刀影响因素
- 42例肾上腺转移癌射波刀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SBRT技术治疗肾上腺转移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6-2013年间应用射波刀治疗42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的资料,以疗后1个月复查观察近期疗效.采用WHO的RECIST1.1标准进行评价,采用RTOG或EORTC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评价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LC率.结果 42例47个靶点纳入研究,其中14个病灶达CR,13个病灶达PR,总有效率为57%.1、2年样本数分别为25、19个靶点,1、2年LC,OS,PFS率分别为87%、60%,53%、41%,17%、8%.GTV<2.5 cm^3、BED> 80 Gy、年龄>60岁均有助于提高局部PFS期.治疗后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主要为1、2级反应,只有1例出现3级胃肠道反应.结论 SBRT技术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不良反应轻且LC效果好.
- 赵宪芝庄洪卿袁智勇王境生董洋陈华明李丰彤宋勇春王平
- 关键词:肾上腺放射疗法射波刀
- 再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应用
- 2015年
- 肿瘤经放射治疗或者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后,局部复发经常出现,但局部再程放疗仅适用于少数病人,因其会引起潜在的严重并发症,特别是对大体积的肿瘤进行再程放疗时。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对复发的椎体转移瘤、头颈部肿瘤、盆腔肿瘤进行再程放疗,不仅能够提高局部控制率并减轻症状,同时还能够减少正常组织不良反应。SBRT在临床上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建议将SBRT作为控制局部症状的重要治疗手段。
- 王境生李丰彤董洋庄洪卿宋勇春袁智勇
- 关键词:肿瘤复发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再程放疗局部控制率
- 射波刀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评价射波刀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2014年间接受射波刀治疗的59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资料。肿瘤体积为13.0~125.1 cm3(中位数27.1 cm3)。处方剂量为35~50 Gy (中位数45 Gy),分割次数为3~8次(中位数5次)。采用 CT 为基础的评价有无进展。采用 Kaplan.Meier 法线计算 OS 和局部无进展生存 LPFS。结果1、2年样本数分别为26、17例,1、2年OS 分别为54%、35%,LPFS 分别为91%、70%;中位 OS 期为12.5个月,LPFS 期为10.9个月。1~2级急性和晚期胃肠道反应总发生率为61%,其中1例为3级晚期胃肠道反应者临床表现为肠道不全梗阻。结论采用射波刀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可获得很好疗效且并发症小。
- 宋勇春袁智勇李丰彤董洋庄洪卿王境生陈华明王平
- 射波刀影像引导系统产生额外吸收剂量的评估
- 目的:定量评价射波刀影像引导系统产生额外电离辐射的吸收剂量.
方法:统计300例不同部位,不同引导方式接受G3型射波刀治疗的患者所接受影像引导系统照射的曝光条件和平均曝光次数;将PTW30010电离室插入CIR...
- 董洋李丰彤王境生袁智勇庄洪卿宋勇春
- 关键词:射波刀治疗
- 文献传递
- 射波刀治疗晚期肿瘤纵隔转移淋巴结的初步结果
- 纵隔淋巴结转移常见于进展期的恶性肿瘤,是影响恶性肿瘤分期、治疗和预后的重要因素。恶性肿瘤经过综合治疗后残留淋巴结或新出现的转移淋巴结,往往治疗比较困难。本研究旨在评价立体定位射波刀手术平台治疗晚期肿瘤纵隔转移淋巴结的临床...
- 王娟李丰彤董洋王境生袁智勇
- 关键词:恶性肿瘤手术治疗
- 静脉注射对比剂对射波刀颅骨追踪影像引导精度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定量分析病人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生成的数字重组影像对射波刀颅骨追踪影像引导方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选取41例采用射波刀治疗颅内肿瘤的病人,采用相同扫描参数行头部平扫CT和增强CT,分别生成基于上述CT的数字重组影像,并依次与病人治疗时采集的实时影像进行配准。增强CT和平扫CT配准后分别生成6个位置参量,对两组影像的各位置参量进行Pearson相关检验,并使用t检验定量分析两组配准结果。结果两组间各位置参量具有高度相关性,各位置参量间的偏差均值在±0.02 mm之内,增强CT组和平扫CT组相应位置参量的最大差异为0.3 mm,但该偏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是否使用对比剂对射波刀进行颅骨追踪的影像引导精度的影响非常小,差异远远小于系统误差,因此临床中该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 董洋李丰彤庄洪卿王境生袁智勇宋勇春陈华明
- 关键词:对比剂影像引导放疗射波刀
- 射波刀治疗22例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性病变的疗效和预后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 评价射波刀治疗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性病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接受射波刀治疗的22例(27个靶点)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性病变患者资料.肿瘤体积为0.88 ~ 125.66 cm3(中位数18.87 cm3),处方剂量为21 ~51Gy(中位数39 Gy),分割次数为3~8次(中位数5次),生物等效剂量为35.7 ~100 Gy(中位数72.6 Gy),64% ~82%(中位数72%)等剂量线覆盖计划靶区.采用CT为基础评价有无进展.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 随访时间为8~ 97个月(中位33个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疾病进展率分别为37%(10/27)、48%(13/27)、7.5%(2/27)、7.5%(2/27),有效率为92.5% (25/27).局部无进展生存时间为4~ 68个月(中位21个月).1、2、3年局部控制率均为90.6%,总生存率分别为78.8%、60.6%、43.4%.治疗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乏力等胃肠道反应.射波刀治疗前接受过化疗有助于提高生存.所有伴有腰痛或下肢水肿的患者在治疗后均能使症状得到迅速缓解.结论 射波刀是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性病变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之一,能够诱导症状迅速缓解,而不良反应极低.
- 陈华明李丰彤王境生董洋宋勇春庄洪卿袁智勇
- 关键词:转移性病变射波刀疗效
- 贝伐单抗治疗放射性脑坏死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评估贝伐单抗治疗放射性脑坏死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6月至2013年2月期间行射波刀立体定向放疗后,影像学诊断为放射性脑坏死患者14例。应用贝伐单抗治疗,剂量5mg/kg,每3周1次,至少连用3次。以治疗前后脑坏死症状变化、颅内水肿体积、脑坏死体积、脑坏死MRI信号变化为第1观察点。以贝伐单抗治疗的不良反应为第2观察点。结果治疗后贝伐单抗治疗脑坏死病灶前后水肿指数、脑坏死体积、核磁信号比分别为7.05±6.48、(55.96±32.91)ml、2.70±4.78和3.59±4.74、(26.99±31.40)ml、1.82±0.53,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46、3.952、4.507,P〈0.01)。贝伐单抗不良反应较轻,未见2级以上不良反应。结论贝伐单抗治疗放射性脑坏死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 王境生庄洪卿李丰彤董洋陈华明宋勇春王晓光袁智勇
- 关键词:贝伐单抗放射性脑坏死射波刀立体定向放疗
- 射波刀治疗晚期肿瘤纵隔转移淋巴结的初步结果
- 背景与目的:纵隔淋巴结转移常见于进展期的恶性肿瘤,是影响恶性肿瘤分期、治疗和预后的重要因素。恶性肿瘤经过综合治疗后残留淋巴结或新出现的转移淋巴结,往往治疗比较困难。本研究旨在评价立体定位射波刀手术平台治疗晚期肿瘤纵隔转移...
- 王娟李丰彤董洋王境生袁智勇
- 关键词: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