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刚田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艺术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书法
  • 2篇艺术
  • 2篇书法作品
  • 1篇代书
  • 1篇当代书法
  • 1篇雕虫
  • 1篇艺术产品
  • 1篇艺术评论
  • 1篇艺术市场
  • 1篇语言
  • 1篇语言工具
  • 1篇中国文字
  • 1篇人神
  • 1篇社会功用
  • 1篇抒情
  • 1篇抒情诗
  • 1篇书法创作
  • 1篇书画
  • 1篇书画家
  • 1篇品评

机构

  • 3篇中国艺术研究...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作者

  • 6篇李刚田
  • 1篇石开
  • 1篇崔志强
  • 1篇曾翔
  • 1篇韩天衡
  • 1篇朱培尔
  • 1篇蔡树农
  • 1篇黄惇
  • 1篇张公者
  • 1篇刘彦湖
  • 1篇张树
  • 1篇刘一闻
  • 1篇杨中良
  • 1篇王镛

传媒

  • 2篇中国书画
  • 1篇中国书法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美术观察
  • 1篇中华书画家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5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当代篆刻名家谈篆刻艺术市场被引量:1
2006年
杨中良:篆刻艺术因其自身的特点,较之其他艺术品市场有其特殊性。今天请大家来,是想请各位谈谈篆刻艺术市场。无论从哪个角度谈均可,长短不拘。同时,我们已经在中国篆刻网发帖,也想倾听广大网友的意见。一、篆刻艺术与市场现状韩天衡: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篆刻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全国有很多印社,一直很活跃,篆刻创作与印学理论都硕果累累,出现了一批出色的中青年篆刻家。2001年的APEC会议我们以篆刻名印作为国礼赠送,2008年奥运会以"中国印"作为会标,这些都为古老的篆刻艺术走出国门、扩大认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韩天衡石开李刚田刘一闻朱培尔曾翔蔡树农张树王镛黄惇崔志强徐正濂刘彦湖许雄志张公者杨中良
关键词:篆刻艺术书画家艺术产品篆刻篆刻家
赤足的歌吟——读兰干武抒情诗十九首书法卷
2009年
我读不懂兰干武的诗。自从我读了兰干武的诗,谦和而执着的干武君在我眼中又增添几分神秘,我开始用心去读干武其人了。一腔浓浓的情愫在甜蜜地煎熬着干武君的人生,他沉湎其中,不能自拔也不愿自拔。在诗中,他可以放浪形骸之外;
李刚田
关键词:抒情诗艺术评论书法作品
李刚田书法作品
2021年
李刚田
写意精神与作写意状
2015年
“写意”一语源自何处何人,未查,但中国写意式的美术作品却很早很早,早在殷商之前陶器上的彩绘以及岩画就是典型的写意作品,就连以象形为基础的中国文字之形“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也是具体物象的符号化、象征化、写意化。
李刚田
关键词:写意精神美术作品中国文字符号化
仓叟依旧老雕虫
2015年
我爱写字。清晨即起,星辰未退,残月如眉,万籁俱寂,此时展纸濡墨,可以使人神清思畅、忘我忘世,进入自然闲适的状态。苏东坡言:"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我在写字时也能享受到九百年前苏东坡的愉悦。比起写文章、刻图章来说,写字是一种心境的休闲,解脱"书法创作"之累,也没有什么创作观念与主义的桎梏,读过的书、临过的帖、经过的事此时都化作混沌一片,任心手之交应,合自然之妙有,享翰墨之优游,不亦快哉!古代书家以文人士夫为主体,众多书家虽书体不同,风格互异,但总体上讲。
李刚田
关键词:书法创作人神王维诗
不是标准缺失而是多元与新变被引量:2
2007年
当代书法的品评标准不是缺失,而是呈现出多元与新变。 所谓的多元,就社会意义上讲,由于对书法社会功用的不同要求而呈现不同的价值判断标准。如牌匾字,其书法的艺术性与文字的使用功能是交织在一起的,并且首先重视的是其作为语言工具的文字属性,写牌匾不能用甲骨文、狂草之类的书体,因为首,
李刚田
关键词:品评标准当代书法价值判断标准社会功用语言工具甲骨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