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时杰

作品数:26 被引量:80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细胞
  • 14篇白血
  • 14篇白血病
  • 11篇急性
  • 7篇预后
  • 7篇淋巴
  • 6篇髓系
  • 6篇髓系白血病
  • 5篇淋巴瘤
  • 5篇基因
  • 4篇血液
  • 4篇粒细胞
  • 4篇急性髓系
  • 4篇急性髓系白血...
  • 4篇病患
  • 3篇预后分析
  • 3篇神经系
  • 3篇神经系统
  • 3篇染色
  • 3篇染色体

机构

  • 23篇河南省人民医...
  • 5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郑州大学

作者

  • 26篇时杰
  • 24篇张茵
  • 19篇陈玉清
  • 11篇孙恺
  • 10篇马保根
  • 9篇臧玉柱
  • 8篇雷平冲
  • 4篇李琳
  • 4篇牛晓娜
  • 4篇郭建民
  • 3篇陈香丽
  • 3篇袁晓莉
  • 3篇翟亚萍
  • 3篇孔黛
  • 3篇张文荟
  • 3篇朱尊民
  • 3篇李玉龙
  • 2篇王龙安
  • 2篇白炎亮
  • 2篇程薇

传媒

  • 7篇中华血液学杂...
  • 4篇医药论坛杂志
  • 3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临床医学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外女性健康...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白血病患者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基因的表达及其与FLT3基因比较的临床意义
2010年
目的 探讨黑色素瘤优先表达抗原(PRAME)基因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基于TaqMan探针的RT-PCR技术榆测119例AL患者骨髓中PRAME mRNA的表达,包括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97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22例,并与FLT3 mRNA的表达相比较.结果 AML患者PRAME阳性表达为50例(51.5%),ALL患者PRAME阳性表达为8例(36.4%).11例健康对照及17例非血液病患者骨髓细胞中有5例PRAME mRNA呈微量表达.AL患者中AML 33例和ALL 5例患者PRAME和FLT3均阳性,AML 17例和ALL 3例患者PRAME阳性而FLT3阴性.短期观察,9例PRAME、FLT3均阳性的患者经化疗达完全缓解后,PRAME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结论 PRAME基因在AL中阳性表达,其有望成为AL微小残留监测的标志性基因.
王丹蕾马保根张茵时杰
关键词:基因表达PRAMEFLT3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不同剂量甲氨蝶呤联合放疗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甲氨蝶呤方案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5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以不同剂量甲氨蝶呤方案进行化疗。A组11例,治疗剂量1g/m2;B组14例,治疗剂量3g/m2;观察2组化疗后不良反应。结果 A组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4例,稳定2例,进展1例;中位生存期16(10~22)个月。B组化疗后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3例,稳定2例,进展1例;中位生存期17.22(11~26)个月。2组治疗后完全缓解率分别为36.36%、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位生存期略长于A组,但2组生存曲线无明显差异(P=0.411)。结论更大剂量的甲氨蝶呤应用后可达更高的完全缓解率。而加大甲氨蝶呤的剂量,骨髓抑制有所加重,经积极治疗后均可恢复。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放疗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是治疗PCNSL的首选方案。
代荣钦时杰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甲氨蝶呤放疗
多部位骨嗜酸性肉芽肿1例报道被引量:6
2011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2003年4月因右侧锁骨疼痛在外院行锁骨穿刺活检,结果显示为嗜伊红肉芽肿,行右锁骨切除术,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为嗜酸性肉芽肿,免疫组织化学CD1a、CD4、
白萍萍马保根张茵时杰袁晓莉
关键词:嗜酸性肉芽肿
以脑梗死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临床表现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临床分析
2012年
我院1994—12-2011-12收治以脑梗死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临床表现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Vera,PV)患者32例,现分析如下。
王同保张茵陈玉清时杰孔黛臧玉柱白延亮孙恺
关键词:脑梗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MRI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的检测
2012年
目的为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情况,明确TCR基因重排在ALL患者微小残留病(MRD)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构建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CRVγI-Jγ基因重排技术,并定量分析36例ALL患者,观察治疗前、完全缓解后以及干细胞移植后等不同疾病状态下TCRVγI-Jγ基因重排情况。结果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灵敏度为10-4水平。36例患者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果为初治组为(7.38±6.65)×10-2水平,完全缓解(CR)组为(1.08±1.02)×10-2水平,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组为(5.65±3.89)×10-3水平。CR组和HSCT组TCRVγI-Jγ基因重排水平显著低于初治组(P<0.01),HSCT组MRD水平显著低于CR组(P<0.05)。6例HSCT后检测阳性病例中2例MRD水平<1×10-3,此2例获长期无病生存,另4例MRD水平较高患者1年内均出现复发。结论所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及特异;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缓解期ALL患者MRD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陈玉清李琳王龙安时杰白炎亮臧玉柱张茵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重排微小残留病
T-幼淋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2011年
目的:分析总结T-幼淋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T-幼淋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骨髓穿刺可见幼淋细胞,流式细胞学分析示CD2+CD3+CD5+CD7+CD8+CD4-TdT-HLA-DR-CD1a-CD19-。染色体:46,XX,inv(14)(q11;q32)。给予化疗,化疗第10天突发低血容量性休克自动出院。结论:T-幼淋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少见的胸腺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侵袭性高,中位生存期短。多种新药的临床应用及异基因干细胞移植为该病提供了治疗前景。
时杰张茵雷平冲
关键词:白血病化疗
替考拉宁经验性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感染的临床研究
2011年
目的评价替考拉宁经验性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月,在血液科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42例患者,并发感染后应用替考拉宁经验性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在42例患者中,治疗有效35例,有效率为8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均为轻度、可逆的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好。结论替考拉宁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陈玉清李琳时杰臧玉柱雷平冲张茵
关键词:替考拉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老年人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不同挽救方案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美罗华联合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方案(R—GemOx)和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GemOx)方案挽救治疗老年人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老年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39例,分别接受RGemOx或GemOx方案化疗,其中R—GemOx组16例、GemOx组23例;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第8天;奥沙利铂(LOHP)130mg/m2,静脉滴注,第1天;部分患者经济允许并知情同意情况下,联合使用美罗华375mg/m2,静脉滴注,用吉西他滨前一天给药。21~28d为1个周期,完成1个周期化疗后评价不良反应,完成2个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结果RGemOx组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为62.5%,临床获益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病情稳定率]为87.5%;GemOx组分别为47.8%和7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6)。RGemOx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6.4个月,GemOx组中位TTP5.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GemOx和GemOx方案挽救治疗老年人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安全有效,R-GemOx方案有效率高于GemOx方案,且能达到更长的疾病进展时间。
时杰孙恺张茵陈玉清雷平冲臧玉柱
关键词:挽救疗法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HCT—CI评分系统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判断中价值的初步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HCT—CI评分系统预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化疗风险及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16例年龄〉160岁AML患者的临床资料,116例患者均接受以阿糖胞苷为基础的诱导缓解化疗方案,包括DA、MA、IA、AA、CAG方案,后继以中大剂量阿糖胞苷或阿糖胞苷联合蒽环类的诱导缓解后化疗。①针对患者合并症情况进行HCT—CI评分,并比较不同分值患者接受化疗后的早期死亡率、中位生存时间。②对患者多种预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价HCT—CI评分是否可作为老年AM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①1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按HCT—CI评分分为0分组、1—2分组及≥3分组。3组的早期死亡率分别为3.7%、12.1%、2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45、225、1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单因素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HCT—CI评分≥3分(P〈0.0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史(P=0.035)、高危染色体核型(P=0.018)发病时WBC≥100×109/L(P=0.031)均是影响老年AML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①HCT—CI评分系统可对老年AML患者合并症进行量化评估,可客观地预测老年AML患者的化疗风险。②MDS病史、高白细胞、高危染色体核型、HCT-CI评分1≥3分是老年AML患者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时杰张茵马保根孙恺雷平冲朱尊民臧玉柱陈玉清郭建民杨靖刘忠文
关键词:预后
多发性骨髓瘤15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征,及影响MM生存的预后因素,观察含硼替佐米和不合含硼替佐米两种治疗方案的长期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51例MM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遗传学检查及治疗方法,对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对含硼替佐米组和不合硼替佐米组的两种治疗方案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51例MM患者首诊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骨痛(63%),血象异常(52%),肌酐升高(23%),感染(7%)。单因素分析示年龄、DS分期、ISS分期、肌酐、HB、PLT、骨髓浆细胞数、β2微球蛋白、白蛋白、LDH是影响MM生存的预后因素,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ISS分期、β2微球蛋白是影响MM生存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含硼替佐米的化疗方案与不含硼替佐米的化疗方案生存率及生存曲线比较显示,前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明显高于后者(24个月,P〈0.01)。结论MM临床表现多样,高龄、高ISS分期、高β2微球蛋白患者预后差;含硼替佐米的化疗方案可使MM的生存期较不舍硼替佐米化疗方案明显延长。
牛俊伟马保根张茵孙恺时杰郭建民刘忠文陈香丽陈玉清牛晓娜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因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