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伟

作品数:17 被引量:110H指数:6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成像
  • 4篇体层摄影
  • 4篇体层摄影术
  • 4篇病变
  • 3篇血管
  • 3篇容积
  • 3篇胃肠
  • 3篇胃肠穿孔
  • 3篇胃肠道
  • 3篇螺旋CT
  • 3篇脑梗
  • 3篇320排动态...
  • 3篇CT
  • 3篇肠穿孔
  • 3篇肠道
  • 3篇穿孔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影像
  • 2篇细胞

机构

  • 8篇遵义市第一人...
  • 4篇贵阳医学院附...
  • 4篇遵义医院
  • 3篇贵州省人民医...
  • 2篇遵义医学院附...
  • 2篇湖南省儿童医...
  • 1篇襄樊学院
  • 1篇遵义医学院第...
  • 1篇中南大学
  • 1篇襄阳市中心医...
  • 1篇遵义医药高等...

作者

  • 15篇杨伟
  • 4篇李仕广
  • 4篇汪春红
  • 3篇王波
  • 3篇曾宪春
  • 2篇向永华
  • 2篇夏禹
  • 2篇张体江
  • 2篇范先毅
  • 2篇江林
  • 2篇刘衡
  • 2篇金科
  • 1篇蒋国元
  • 1篇周志琴
  • 1篇王玲
  • 1篇邱毅
  • 1篇莫文广
  • 1篇袁西伟
  • 1篇裴贻刚
  • 1篇申霞

传媒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医用放射技术...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贵州医药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遵义医学院学...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RI对BI-RADS3~4类单纯微钙化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2015年
目的探讨MRI对乳腺X摄影BI-RADS3-4类单纯微钙化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3年8月-2015年3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X线摄影BI-RADS3-4类单纯微钙化66例70个病灶,术前应用1.5T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乳腺X线引导下钩丝定位手术切除,对手术标本行乳腺X线摄影,观察病变是否完整切除;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RI表现与病理的相关性。结果 66例70个病灶,乳腺X线检查BI-RADS3类24个,4类46个;MRI检查评估为BI-RADS-MRI 1类26个,2类1个,3类15个;4类14个,5类14个;病理诊断:良性54个,恶性16个;乳腺X线摄影对BI-RADS3-4类单纯微钙化阳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均为22.9%;MRI检查对BI-RADS3-4类单纯微钙化恶性病变阴性预测值为100%,敏感性为100%,特异性77.8%,准确性82.8%,阳性预测值57.1%。其阳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均明显高于X线,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9,P〈0.01及χ^2=50.57,P〈0.01)。结论 MRI检查对BI-RADS3-4类单纯微钙化良、恶性病变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可避免不必要的活检,提高乳腺疾病活检的阳性率。
蒋国元李仕广杨伟周志琴申霞
关键词:乳腺X线摄影乳腺疾病微钙化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感染时炎症指标值变化与螺旋CT影像学分析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感染时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RBC)、降钙素原(PCT)、红细胞压积(HCT)变化与螺旋CT影像学表现,为SAP合并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6月住院治疗SAP患者80例,根据确诊结果分为未感染组34例与感染组46例,比较患者入院时的血常规及螺旋CT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R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WBC、PCT、HCT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螺旋CT诊断为SAP合并感染患者42例,诊断符合率为91.30%,未感染组螺旋CT诊断为SAP无感染患者30例,诊断符合率为88.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出现胰腺体积增大、胰腺脂肪层模糊不清及周围渗出、可见单个区域胰液潴留、可见多个区域胰液潴留、观察到气泡征、有片状坏死出现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 SAP合并感染时可出现WBC、PTC、HCT升高,螺旋CT下影像学可表现出胰腺体积增大伴有胰腺脂肪层模糊不清及周围渗出,多个区域胰液潴留、气泡征、片状坏死。
徐贵川李仕广安晓倩杨伟袁西伟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细胞计数红细胞红细胞压积螺旋CT
320排CT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320排CT对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320排CT扫描资料,并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5例经手术证实的心内外结构异常共72个,其中心内结构异常27个,心外结构异常45个。320排CT、TTE对心内畸形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3%(26/27)和92.6%(25/27),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2.982,P>0.05)。320排CT对心脏大血管连接部位畸形及心外大血管畸形的诊断符合率[100%(45/45)]明显高于TTE[53.3%(24/4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1.28,P<0.05)。320排CT及TTE对先心病总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6%和68.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28.09,P<0.05)。结论:320排CT对心外大血管结构异常的检出显著优于TTE,对心内结构异常的检出也有良好的效果,320排CT结合TTE可显著提高对小儿先心病的诊断准确性。
贾世军焦俊汪春红曾兴群王玲杨伟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超声心动描记术
螺旋CT在判断胃肠道穿孔部位中的价值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胃肠道穿孔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2例手术证实成人胃肠道穿孔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胃、十二指肠球部穿孔20例,十二指肠腹膜后段穿孔1例,空回肠穿孔6例,阑尾穿孔3例,结肠穿孔2例。提示穿孔部位CT征象有:气腹、腹膜腔及腹膜后间隙积液、穿孔部位局限性肠壁增厚和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结论螺旋CT不仅能确定有无胃肠道穿孔,而且能初步判断其穿孔部位。其中局限性肠壁增厚及周围脂肪间隙密度增高、邻近腹腔、腹膜后间隙积液为诊断穿孔部位较为特异性征象。
杨伟曾宪春
关键词:胃肠穿孔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5
2012年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脑梗死患者行CT全脑灌注成像,一次对比剂注射得到平扫容积图像、CT血管成像图像及全脑灌注图像,综合运用这三种检查方法全面评估脑梗死。结果:42例脑梗死患者共发现18例存在缺血半暗带(IP),其中8例超急性期6例存在IP,19例急性期8例存在IP,15例亚急性期4例存在IP。42例梗死核心区与健侧对应区比较,脑血容量(CBV)、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值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18例IP区与梗死核心区比较,CBV、CBF、MTT及TTP值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侧对应区比较,CB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脑梗死仍可能存在IP。应用320排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对脑梗死患者可明确其责任血管的狭窄部位及程度,了解病变范围及有无IP存在,实现对脑梗死的全面评估。
向永华王波金科裴贻刚杨伟汪春红
关键词:脑梗塞灌注成像
320排动态容积CT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近年来随着多排螺旋CT的出现,影像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别率的不断提高,血管成像更为直观、准确。与传统DSA相比,CTA的一个主要缺点就是不能获得动态的血流动力学信息[1]。另外,目前普遍应用的64排CT由于其探测器宽度限制,得不到覆盖全脑的CT灌注图像,
王波汪春红杨伟
关键词:脑梗CTA脑血管病变容积数据脑血管疾病
螺旋CT在判断胃肠道穿孔部位中的价值
2009年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胃肠道穿孔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2例手术证实成人胃肠道穿孔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胃、十二指肠球部穿孔20例,十二指肠腹膜后段穿孔1例,空回肠穿孔6例,阑尾穿孔3例,结肠穿孔2例。提示穿孔部位CT征象有:气腹、腹膜腔及腹膜后间隙积液、穿孔部位局限性肠壁增厚和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结论螺旋CT不仅能确定有无胃肠道穿孔,而且能初步判断其穿孔部位。其中局限性肠壁增厚及周围脂肪间隙密度增高、邻近腹腔、腹膜后间隙积液为诊断穿孔部位较为特异性征象。
杨伟曾宪春
关键词:胃肠穿孔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MRI对海绵窦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析海绵窦(cavernous sinus,CS)病变的MRI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和病理证实的海绵窦病变患者59例(男30例,女29例,年龄范围6~69岁,平均45.3岁)MRI资料。59例海绵窦病变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病变形态、信号及累及范围。结果海绵窦原发肿瘤(脑膜瘤8例,三叉神经鞘瘤5例,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1例,胶质瘤1例);海绵窦继发肿瘤(鼻咽癌18例,侵袭性垂体瘤8例,脊索瘤6例);非肿瘤性病变(颈内动脉瘤6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鼻咽部动静脉瘘累及海绵窦1例)。主要MRI征象:1)47例肿瘤性病变,一侧海绵窦受累29例,双侧海绵窦受累18例,其中13例包绕双侧颈内动脉,22例包绕一侧颈内动脉;2)非肿瘤性疾病12例,海绵窦内见异常血管流空信号,其中3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同侧眼上静脉扩张扭曲,6例动脉瘤表现为颈内动脉扩张呈类圆形流空信号,2例海绵状血管瘤呈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延时扫描强化范围增大。结论 MRI能清楚显示海绵窦区病变及其累及范围,了解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是否被包绕,对海绵窦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江林张体江李仕广杨伟刘衡柏拉拉
关键词:海绵窦脑疾病磁共振成像
CT与MR诊断椎间盘退变的比较
2007年
椎间盘病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根据临床症状,如何选择检查方法很重要,CT、MR在显示椎间盘病变方面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两者各有优缺点。本文收集我院1998-2006年共102例椎间盘病变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以便比较CT与MR对椎间盘病变的诊断价值,同时也提高椎间盘病变的认识。
范先毅杨伟
关键词:MR诊断椎间盘退变CT椎间盘病变临床症状
颅脑磁共振T1WI高信号病变影像诊断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颅脑MRI T1WI高信号病变影像表现,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生机制和病理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颅脑MRI TIWI高信号病变的影像表现,包括脑出血、黑色素瘤、糖尿病脑病、缺血缺氧性脑病、亚急性期脑梗死、颅内囊肿及脂肪瘤。结果:脑出血T1WI以高信号为主,T2WI呈低或高信号,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呈低信号;黑色素瘤T1WI呈高信号,T2WI呈等或低信号,无灶周水肿;糖尿病脑病可见双侧或单侧基底节区T1WI高信号,T2WI信号正常或轻度降低。脑缺血缺氧性疾病高信号主要位于侧脑室旁白质,弥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亚急性期脑梗死高信号主要位于脑灰质,呈片状或脑回样高信号;颅内囊肿主要见于脑室内和鞍区,T1WI以高信号为主,T2WI呈高或/和低信号。脂肪瘤位于大脑镰旁,压脂像呈低信号。结论:含正铁血红蛋白、黑色素、脂质、蛋白及矿物质病变在T1WI上可呈高信号,熟悉这些病变化学组成及其对T1时间的影响有助于鉴别诊断。
杨伟夏禹邱毅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