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宏飞

作品数:3 被引量:165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生物量碳
  • 2篇生物炭
  • 2篇土壤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量
  • 2篇微生物量碳
  • 2篇酶活性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沙量
  • 1篇输沙
  • 1篇输沙量
  • 1篇炭基
  • 1篇土壤微生物量
  • 1篇土壤微生物量...
  • 1篇土壤微生物量...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微生物量氮
  • 1篇微生物量碳氮

机构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赵宏飞
  • 2篇耿增超
  • 2篇王森
  • 1篇赵军
  • 1篇陈心想
  • 1篇耿荣
  • 1篇尚杰
  • 1篇王月玲
  • 1篇何洪鸣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全球河流输沙量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7年
研究河流输沙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近60年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全球众多河流输沙量都发生显著变化。基于全球河流输沙量数据库和区域河流输沙量研究成果,从全球尺度对全球河流输沙量现状、输沙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输沙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3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全球河流年均总输沙量在2×10^(10) t左右,对全球主要36条河流输沙量数据分析表明大多数河流输沙量显著减少;(2)地质地貌条件是河流输沙量控制性因素,气象水文条件和人类活动对河流间输沙量差异的贡献大致相当;(3)对各气候带的代表性河流研究表明,相比较气候变化,全球河流输沙量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未来全球河流总输沙量会因人类活动尤其是大坝建设的影响而继续减少。
景昭伟何洪鸣Soksamnang Keo赵宏飞
关键词:输沙量影响因素气候变化
施用生物炭后塿土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变化特征被引量:113
2014年
以小麦-玉米轮作试验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施用不同量生物炭对塿土土壤生物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生物炭用量设5个水平:B0(0 t·hm-2)、B20(20 t·hm-2)、B40(40 t·hm-2)、B60(60 t·hm-2)和B80(80 t·hm-2),氮磷钾肥均作基肥施用。结果表明:生物炭可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玉米收获后碱性磷酸酶活性,但对蔗糖酶和小麦季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不显著,且显著提高土壤酶指数;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用量为80 t·hm-2时效果最显著,但降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显著增加土壤三大类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增幅随其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动态变化显示,越冬期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最低,但微生物量碳在拔节期出现高峰,而土壤微生物量氮在返青期出现高峰,与作物生育旺盛时期一致;显著减少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碳氮比的季节波动。施用生物炭可显著改善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土壤酶指数为土壤酶活性的综合表征,可全面反映土壤酶活性对生物炭的响应特征,能够作为一种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陈心想耿增超王森赵宏飞
关键词:生物炭塿土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微生物数量
生物炭及炭基硝酸铵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4
2016年
以小麦-玉米轮作交替种植下的田间试验为平台,探讨施用生物炭及3种炭基硝酸铵氮肥对土壤主要化学肥力因子、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影响。田间试验共设6个处理,依次为:对照(施磷、钾肥,CK);生物炭(BC);硝酸铵氮肥(AN);掺混型生物炭基氮肥(CH);固-液吸附型生物炭基氮肥(XF);化学反应型生物炭基氮肥(FY)。结果表明,生物炭及3种生物炭基氮肥均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并有效降低了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与CK处理相比较,CH、BC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增加了22.10%、17.45%,而AN、XF、FY 3个处理则分别减少了9.09%、10.86%、1.46%;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量氮较CK均有增加,且BC、XF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BC处理的增幅最大,达66.53%,XF处理的增幅次之,达到了62.78%,AN处理的增幅最小,为24.86%。与CK处理比较而言,FY、XF、CH均增加土壤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且增加效应均依次减弱,FY、XF处理均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而CH处理降低了碱性磷酸酶活性。FY、XF、CH较CK处理均可显著增加小麦产量,增产率分别为36.61%、22.58%、20.72%,且增产效果依次减弱。
赵军耿增超尚杰耿荣王月玲王森赵宏飞
关键词:生物炭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量氮酶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