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显微手术治疗脑干占位病变的初步经验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总结脑干肿瘤手术治疗的初步经验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探讨最佳适应证,以期提高该类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0~2004年9例脑干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资料,将患者的疗效与临床治疗方案、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所见、手术和术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9例患者,全切或次全切7例,2例仅做活检;术后症状明显改善者8例,karnofsky计分80以上;1例中脑肿瘤患者术后症状加重,浅昏迷,自动出院,40d后随访已清醒,可进食,本组无围术期死亡。结论作者认为外生性的肿瘤、脑干内生长的囊性肿瘤及脑干内生长的局限性肿瘤是最佳手术适应证,尤其是外生性的肿瘤,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局灶型脑干内生肿瘤患者直接手术可以明显改善症状。
- 何正文曹美鸿刘运生袁贤瑞方加胜胡炳强任年军高洪波章凯
- 关键词:脑干肿瘤显微手术
- 脑胶质瘤及其颅内病变P16基因失活方式的研究
- 1997年
- 脑胶质瘤及其颅内病变P16基因失活方式的研究何正文夏家辉曹亚刘运生袁贤瑞方加胜曹美鸿已有的研究认为,P16基因失活方式主要是纯合缺失,而点突变比较罕见[1]。这与原有的抑癌基因P53、Rb等的失活方式主要是点突变明显不同。这种不同究竟是P16基因的一...
- 何正文夏家辉曹亚刘运生袁贤瑞袁贤瑞曹美鸿
- 关键词:脑肿瘤胶质瘤颅内病变P16基因
- 手术治疗海绵窦区肿瘤临床体会
- 2008年
-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海绵窦区肿瘤的指征及手术要点。方法对我院2002年7月.2007年7月手术治疗的19例海绵窦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3例经硬膜外入路,16例经硬膜下入路。肿瘤全切率68.4%,次全切率21.1%。1例因术中大出血终止手术。出现新的动眼神经、视神经或外展神经功能障碍4例。结论根据手术中所见可对肿瘤切除做出判断。
- 任年军何正文高洪波章凯钟喆
- 关键词:海绵窦区肿瘤手术
- 21例侧裂区胶质瘤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21例侧裂区胶质瘤临床病例,讨论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结果,为该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2006年6月该科收治21例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平均发病年龄为39岁,临床表现以头痛头晕和癫痫为主要表现。治疗包括单纯手术和手术合并放化疗。随访6个月~4年。12例能正常生活,4例肿瘤复发,死亡2例。结论低级别胶质瘤预后相对良好,MRI检查可为其术前明确诊断提供帮助,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全切是治疗关键,术后放化疗亦相当重要。
- 高洪波何正文任年军章凯
- 关键词:侧裂区胶质瘤
- MT_1-MMP和Factor Ⅷ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差异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和FactorⅧ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和10例正常人脑组织中MT1-MMP和FactorⅧ的表达。结果正常人脑组织中无MT1-MMP表达,高级别脑胶质瘤组织(Ⅲ、Ⅳ)中MT1-MMP和FactorⅧ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组织(Ⅰ、Ⅱ),并且两者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MT1-MMP在高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与脑胶质瘤的进展和侵袭密切相关,可作为脑胶质瘤恶性表型的有用指标。MT1-MMP可能在脑胶质瘤的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 钟喆袁贤瑞何正文任年军高洪波章凯纪春晓
- 关键词:脑胶质瘤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侵袭性
-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原则被引量:17
- 1998年
- 目的:对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的临床和影像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DTICH。32例经头颅X线检查发现颅骨骨折23例,全部病例均经CT复查证实,其中在伤后12小时内经CT证实者17例,12~24小时者14例,24~72小时者8例,72小时以上者3例。结果:42例DTICH占颅脑外伤住院病人的5.3%,非手术治疗9例,手术清除血肿33例。总死亡率为11.9%,致残率为16.7%,良好率为71.4%。结论:DTICH好发于伤后24小时内,占73.8%;脑挫裂伤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DTICH发生的基础。正确认识DTICH的早期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DTICH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 陈立华刘运生何正文候永宏罗端午霍雷
- 关键词:DTICH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致残率影像学特征总死亡率
- 13例颅咽管瘤全切术及并发症的防治体会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全切术的手术方法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术前测基础代谢率,激素替代疗法和预防癫痫。手术主要采用翼点、额下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从鞍区各个手术间隙分块切除。术后严密观测病人的意识,尿量和血清电解质,及时防治尿崩症电解质紊乱,预防癫痫和激素替代治疗。结果11例病人显微镜下肿块全切,2例肿块少部分残留,术后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10例发生尿崩症,9例发生电解质紊乱,5例发生体温失衡。经处理后,电解质紊乱,体温失衡完全纠正,尿崩症痊愈。结论选择最合适的手术入路,熟悉充分利用鞍区各个解剖间隙是完成肿瘤全切的关键;术前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术后严密监测尿量、电解质,积极处理并发症,可有效降低手术死亡率。
- 高洪波何正文任年军章凯
- 关键词:颅咽管瘤手术并发症
- 旁正中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脑镰旁脑膜瘤
- 2006年
- 何正文刘运生胡炳强钟喆任年军高洪波章凯
- 关键词:随访研究
- 放射性脑病手术治疗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任年军何正文高洪波章凯
- β-七叶皂甙钠和甘露醇及地塞米松在放射性脑水肿中的比较研究
- 1998年
- 放射性脑水肿是指放射线(包括γ-射线、X线)照射所诱发的脑水肿,其潜伏期长短不一,最短者放疗后即出现,长可达数年之久,但多发生于放疗后数月~1或2年内,与放射剂量有直接的关系,剂量越大,发生率越高,且持续时间长,消散困难。β-七叶皂甙钠(β-Aescine Sodium)的临床应用屡见报道,但尚未有应用于放射性脑水肿的研究报道,本文对比观察β-七叶皂甙钠、甘露醇、地塞米松治疗28例放射性脑水肿的疗效,并对其作用机理及优缺点进行讨论。
- 陈立华刘运生马建荣何正文秦天森曹美鸿
- 关键词:脑水肿Β-七叶皂甙钠地塞米松甘露醇放疗后放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