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楠
-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神经外科精准手术治疗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增强现实技术(AR)在神经外科精准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经手术治疗的颅内浅表病变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方式进行术前定位;观察组患者采用AR技术进行术前定位。比较2组患者术前定位的准确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神经损伤感觉功能分级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准确度优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低、手术时间更短(P<0.05),2组患者间神经损伤感觉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6,P>0.05)。结论基于AR技术的术前病灶定位方式,其准确度高于传统定位方式。
- 陈鹏飞王亚楠王世雄邢翼翔孙冲
- 关键词:增强现实技术神经外科病灶术前定位
- Gabra3通过AKT/mTOR途径促进膀胱癌T24细胞侵袭和迁移
- 2024年
- 目的:探究γ-氨基丁酸受体亚基α-3(Gamma-aminobutyric acid receptor subunit alpha-3,Gabra3)基因对膀胱癌T24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TCGA数据库分析Gabra3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以及转移和生存的相关性。建立Gabra3过表达和Gabra3突变的T24细胞株,根据转染质粒不同,分为空白T24细胞(Control)、空pDONR223载体转染T24细胞(NC)、野生型Gabra3过表达T24细胞株(wt-Gabra3)、突变型Gabra3 T24细胞株(mut-Gabra3)。在回补实验中,分为转染突变型Gabra3 T24组(mut-Gabra3)、转染空pDONR223载体mut-Gabra3组(mut-Gabra3-NC)、转染野生型Gabra3过表达组(mut-Gabra3+wt-Gabra3)。用TUNEL染色检测T24细胞凋亡,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分别检测T24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AKT/mTOR通路相关分子生物表达水平。结果:Gabra3基因在膀胱癌中显著高表达(P<0.05),生存曲线证实远处转移存在的患者生存期明显较短(P<0.05)。成功构建Gabra3过表达和突变的T24细胞株。与Control组相比,wt-Gabra3组细胞凋亡能力显著降低,迁移、侵袭能力显著增强(P<0.05),而mut-Gabra3组细胞凋亡显著增加,侵袭能力显著减弱(P<0.05);wt-Gabra3组细胞p-AKT、p-mTOR、p-4E-BP1、p-S6K蛋白表达均显示上凋(P<0.05),而mut-Gabra3组细胞上述蛋白无差异。在回补实验中,过表达wt-Gabra3的mut-Gabra3突变T24细胞凋亡能力受到抑制(P<0.05),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增强(P<0.05),并且该组细胞AKT/mTOR通路相关分子显著激活(P<0.05)。结论:外源性的未编辑的Gabra3可以促进膀胱癌T24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并且可能与激活AKT/mTOR途径通路密切相关。
- 李明明韩利忠王亚楠卢冠军吕志勇
- 关键词:膀胱癌T24细胞
- 双额叶脑挫裂伤143例治疗体会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43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临床资料、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本组病例治疗后2例死亡(1.4%),其余141例伤后随访3~9个月。按GOS分级标准评定:恢复良好73例(51.0%),中残44例(30.8%),重残16例(11.2%),植物生存8例(5.6%)。结论对双额叶脑挫裂伤及时规范的治疗,同时需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动态复查颅脑CT,对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
- 陈鹏飞王亚楠牛占锋
- 关键词:脑挫裂伤
- 框架形麻醉支架在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 2018年
- 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的扶镜助手站位在患者头端。我院手术床配备的均为单杆麻醉架。对于此类手术,因扶镜助手长时间的站位扶镜,其前臂处于悬空无支撑状态,致视野不稳定,头部的保护范围小,长时间的手术容易使扶镜助手的前臂无意识的压迫患者的面部,以及镜身压迫气管插管连接管路,会导致患者呼吸和循环系统障碍,造成潜在的面部压伤和人工通气阻断的安全隐患。为改变这个问题我科采用框架形的麻醉保护架代替单杆麻醉架.
- 温米琴王亚楠
- 关键词:腹腔镜麻醉膀胱手术床气管插管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及对患者QOL评分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究微血管减压术(MVD)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生命质量(QOL)评分的影响。方法抽取接受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2例进行对比研究,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31例采用苯妥英钠治疗方案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31例采用MVD治疗作为观察组,对不同治疗方案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31例患者均达到有效及以上效果,总有效率为100. 00%;对照组31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总有效率为87. 10%;观察组31例患者QOL评分处于良好比例为80. 65%,明显大于对照组64. 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QOL评分极差比例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 90%;观察组31例患者仅有1例出现头晕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 23%,并未有患者复发;对照组31例患者中有6例出现头晕恶心、肌张力不全、失眠等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 35%,复发率为9. 68%,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PTN是一种以阵发性剧烈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神经疾病,现代临床中针对此病症可采用药物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方案。研究结果证实,PTN采用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更有助于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同时治疗后患者生命质量评分较高,且与药物治疗进行对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相对较低,安全性较高。
- 陈鹏飞王亚楠霍显浩王峰
-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