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 作品数:22 被引量:54 H指数:5 供职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人体成分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人体成分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05-01~2020-07-16我院干部保健中心综合内二科住院患者269例,分为MS组(n=132)和非代谢综合征(non-metabolic syndrome,NMS)组(n=137),比较两组脂肪、肌肉等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MS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腰臀比、体脂肪测量值、体肌肉测量值均高于NMS组(P<0.05)。MS组肌肉量/体质量、躯干肌肉量/体质量均低于NMS组(P<0.05)。结论:MS组体质量超标,主要是脂肪增加,特别是内脏脂肪,而肌肉量反而少于NMS组。与内脏脂肪水平相比,内脏脂肪面积与MS相关性较好。 周梦洁 张洁 李娜 王宁关键词:代谢综合征 肥胖 脂肪含量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存分析(2018—2020年) 2024年 目的探讨2018—2020年HBV相关HC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多种抗肿瘤治疗后生存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0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96例HBV相关HCC患者, 收集患者首次确诊时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等临床资料。随访所有患者, 根据患者生存结局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 探讨影响HBV相关HCC患者生存的因素。结果 HBV相关HCC患者以男性为主(81.1%, 321/396), 确诊HCC年龄多在30~59岁, 多有吸烟史, 合并肥胖居多, 以"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多见(45.7%, 181/396)。中国肝癌分期方案(China liver cancer staging, CNLC)Ⅱb期~Ⅳ期HCC患者占74.5%(295/396), 失代偿期者占54.5%(216/396), 其中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最多(51.5%, 204/396)。患者行肝切除术、射频消融术、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治疗、肝移植术、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和中成药治疗的占比分别为12.4%(49/396)、11.4%(45/396)、28.5%(113/396)、0.5%(2/396)、23.2%(92/396)、4.0%(16/396)和11.6%(46/396)。所有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7.79±18.62)个月, 中位生存时间9个月, 随访满5年内的病死率为93.0%(106/11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 肝性脑病(HR=1.725, 95%CI: 1.030~2.891)、AFP(HR=1.001, 95%CI: 1.001~1.002)、FIB-4指数(HR=1.006, 95%CI: 1.000~1.012)、CNLCⅡb期(HR=3.440, 95%CI: 2.017~5.867)、CNLCⅢa期(HR=6.513, 95%CI: 3.396~12.489)、CNLCⅢb期(HR=5.656, 95%CI: 2.766~11.566)、CNLCⅣ期(HR=3.093, 95%CI: 1.359~7.040)是影响HBV相关HCC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行TACE治疗是影响HBV相关HCC患者生存的保护因素(HR=0.628, 95%CI: 0.476~0.828)。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确诊HCC前抗病毒与确诊HCC后抗病毒两组患者生存情况, 发现两组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2)。结论 2018—2020年HBV相关HCC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居多, 多数患者确诊时肿� 和蓓露 潘金良 张洁 毛雨婷 孙丽华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高龄老年人体位性血压改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高龄老年人227例。按照体位性血压的改变分为正常组151例,体位性低血压组52例和体位性高血压组24例。所有入选者均进行四肢血流多普勒超声测定。比较3组体位性血压变化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体位性高血压组年龄明显增高[(83.93±2.99)岁vs(82.32±3.15)岁,P<0.05],体位性低血压组跌倒评分明显增高[(57.40±17.92)分vs(49.37±17.25)分,P<0.01];右侧ABI和左侧ABI明显降低(0.97±0.14 vs 1.18±0.09,P<0.01;0.89±0.21vs 1.15±0.12,P<0.01)。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BI降低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OR=20.776,95%CI:7.449~57.947,P=0.000)。跌倒评分升高发生体位性低血压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035倍(95%CI:1.013~1.057,P=0.002)。年龄是导致体位性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OR=1.169,95%CI:1.014~1.348,P=0.031)。结论 ABI降低是高龄老年人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年龄是导致体位性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跌倒评分值可能预测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风险。 张洁 帕力达.阿不力孜 阿力木江.卡德尔 苗海军 周晓辉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年龄因素 血栓弹力图预测乙型病毒性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并发出血风险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的凝血功能,评估其在发生出血风险及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收集132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用TEG检测患者全血凝血动力学,同时检测其常规生化、凝血功能等指标;比较消化道出血组和无消化道出血组之间,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比较分析凝血参数与TEG各参数[凝血因子活性(R值)、纤维蛋白原功能(K值)、纤维蛋白原功能(α-角)等]在是否出血及是否血栓形成之间的相关性;并用ROC曲线评价TEG的参数R值和PT对HBV-ACLF患者出血预后评估的能力。结果生存组和死亡组两组间的PT、AARC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D二聚体、乳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死亡组的PT、AARC、MELD、D二聚体、乳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高于生存组;消化道出血组和未出血组两组间MA、Angle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消化道出血组MA、Angle均较未消化道出血组明显缩短。对HBV-ACLF患者否并发出血风险的预测分析评估中MA、Angle值和K值的AU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332、0.359、0.682,K值优于MA、Angle值,P值均<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EG检测能真实反映HBV-ACLF患者凝血和抗凝功能在低水平的“再平衡”状态,MA、Angle缩短提示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增加,K值对于预测消化道出血风险的价值优于MA、Angle值。 张洁 包依夏姆·阿巴拜克力 姚磊 郑嵘炅 潘金良 柯比努尔·吐尔逊 鲁晓擘关键词:血栓弹力图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衰竭 出血 血栓 体检人群睡眠质量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目的研究体检人群睡眠质量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ally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关联,并探究MAFLD患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4年3月-2024年4月于新疆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接受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评估并参加健康体检的人群142例。根据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2例,最终共入选140例。依据是否患有MAFLD分为MAFLD组(n=60)与非MAFLD组(n=80)。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探究MAFLD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非MAFLD组比较,MAFLD组男性占比较高,血红蛋白、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尿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均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日间小憩时间、PSQI量表总分、睡眠质量因子得分、睡眠障碍因子得分、催眠药物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BIL、HDL-C、日间小憩时间、睡眠质量得分、睡眠障碍得分是MAFLD的影响因素(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绘制散点图可见,PSQI评分与T-BIL、HDL-C、日间小憩时间无相关性(P>0.05),与睡眠质量因子得分、睡眠障碍因子得分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在体检人群中,T-BIL水平越高、HDL-C水平越低、日间小憩时间越长、睡眠质量越差、睡眠障碍越严重,罹患MAFLD的风险越高。 苟彩霞 张洁 包依夏姆·阿巴拜克力 王一鸣 姚磊 郑嵘炅 潘金良 鲁晓擘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体检人群 睡眠质量 中国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知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2005年1月至2015年3月,收集有关ApoE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MCI相关的文献。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数据合并及一致性检验并评估发表偏倚。结果共11篇文献纳入研究,纳入人群5 200人,MCI组1 416例,对照组3 784例。ApoEε4等位基因及ε4/4、ε3/4、ε2/4基因型携带者MCI易感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基因型MCI的发病风险与基因型ε3/3人群比较中:基因型为ε4/4人群增高2.86倍(OR=2.86,95%CI=1.67~4.90,P〈0.01);基因型为ε3/4人群增高2.01倍(OR=2.01,95%CI=1.70~2.38,P〈0.01);基因型为ε2/4人群增高1.71倍(OR=1.75,95%CI=1.21~2.53,P〈0.01)。各等位基因MCI的发病风险与等位基因ε3人群相比较:等位基因为ε4人群增高2.06倍(OR=2.06,95%CI=1.69~2.51,P〈0.01)。ApoEε2/3基因型携带者MCI易感性降低(ε2/3vsε3/3:OR=0.80,95%CI=0.66~0.97,P=0.02)。MCI的发病风险在基因型ε2/2及等位基因ε2人群的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国人群ApoE等位基因ε4与MCI发病存在关系;等位基因ε3可能为MCI的保护基因,等位基因ε2与MCI发病未发现相关性。 张洁 周晓辉 罗坤关键词:轻度认知障碍 载脂蛋白E类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计算剂量方案131Ⅰ治疗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疗效分析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s病甲亢)患者行计算剂量方案131Ⅰ治疗的效果,分析影响131Ⅰ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行131Ⅰ治疗的Graves病甲亢患者144例,根据计算剂量法确定131Ⅰ治疗剂量,依据6个月后的治疗效果分为甲减/正常(治疗有效)组117例和甲亢组27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Graves病甲亢131Ⅰ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取得最有利于获得有效疗效的甲状腺质量及24 h摄碘率的最佳截断值,评估甲状腺质量和24 h摄碘率预测Graves病甲亢131Ⅰ治疗有效的效能。结果甲亢组病程长于甲减/正常组(P<0.05),3 h摄碘率、24 h摄碘率、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浓度、甲状腺质量、服用碘量及单位质量甲状腺吸碘量高于甲减/正常组(P<0.05);甲状腺质量(OR=1.077,95%CⅠ:1.022~1.079,P<0.001)、24 h摄碘率(OR=1.065,95%CⅠ:1.004~1.129,P=0.035)、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是Graves病甲亢131Ⅰ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甲状腺质量、24 h摄碘率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3.5 g、70.1%时,预测Graves病甲亢131Ⅰ治疗有效的AUC分别为0.703(95%CⅠ:0.581~0.824,P=0.001)、0.668(95%CⅠ:0.565~0.770,P=0.008),灵敏度分别为63.0%、92.6%,特异度分别为78.6%、40.2%。结论 Graves病甲亢131Ⅰ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合理选择治疗时机,根据甲状腺质量、24 h摄碘率计算碘量,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 李娜 巴雅 张洁 周梦洁 王宁关键词:GRAVES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 影响因素 不同抗凝药物在双重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对肝衰竭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观察不同抗凝药物在双重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Dual plasma molecule adsorption+Plasma exchange DPMAS+PE)治疗肝衰竭中抗凝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肝病中心2020年9月30日—2021年3月31日收治的83例次各种疾病所导致的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使用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钠抗凝进行双重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两组不同抗凝药物在人工肝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指标及出血和血栓风险。结果两组不同抗凝模式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均可以改善患者肝功能、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CRP)(P<0.05)。普通肝素组较低分子肝素钠组更易形成血栓(P<0.05)。低分子肝素钠组较普通肝素组对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时间改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钠组较普通肝素组对于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下降水平改善明显(P<0.05)。普通肝素组下降较低分子肝素钠组对于CRP下降水平改善明显(P<0.05)。结论两组不同抗凝模式非生物型人工肝对肝衰竭治疗均有一定疗效,低分子肝素钠组较普通肝素组更能降低患者转氨酶水平。普通肝素组较低分子肝素钠组患者易导致血栓形成。 张洁 赵成燕 郑嵘炅 邓泽润 孙丽华 姚磊 鲁晓擘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钠 人工肝支持系统 肝衰竭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器官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器官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1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器官功能损伤,将患者分为损伤组(n=48例)和对照组(n=120例)。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SII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色曲线(ROC)分析SII对急性胰腺炎器官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胰腺炎器官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患者SII显著增高[(1012.2±281.2)vs.(662.0±167.9),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I>818.0、APPACHEⅡ评分>8.5和胰腺坏死感染是急性胰腺炎器官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II与急性胰腺炎患者Ranson评分、AP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IL-6显著正相关(P<0.05)。SII、Ranson评分和APPACHEⅡ评分对急性胰腺炎器官功能损伤均有一定预测价值,其中SII的预测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902(95%可信区间:0.846-0.958,P=0.000)。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患者机械通气率、持续性血液滤过率、外科引流率、院内死亡率均显著增高,住院时间延长(P<0.05)。结论SII增高是急性胰腺炎器官功能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作为急性胰腺炎器官功能损伤的新型预测指标。 张洁 罗小霞 余鸿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器官功能损伤 新疆某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点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新疆26例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3月01日新疆某地区2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特点。结果26例2019-nCoV感染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为46.4±13.6岁。患者中9例(34.6%)聚集性发病、余17例(65.4%)均密切或间接接触确诊患者后的输入性病例。临床分型:19例普通型,7例重型,其中1死亡病例。临床症状包括发热23例(88.5%)、咳嗽咳痰21例(80.7%)、乏力6例(23.1%)、腹泻6例(23.1%);较不少见的症状是咽痛3例(11.5%)、肌肉痛或关节痛3例(11.5%)。重症患者淋巴细胞计数(0.86<1.0×10^(9)/L)平均值较非重症患者(1.97<1.0×10^(9)/L)明显减低;重症患者白蛋白计数(36.11 g/L)平均值较非重症患者(44.73 g/L)明显减低;重症患者乳酸脱氢酶值(170.21U/L)平均值较非重症患者(89.49U/L)明显升高;重症患者D二聚体值(4.49 mg/L)平均值较非重症患者(0.81 mg/L),明显升高;以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中并发症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15.8%)、消化道出血1例(3.8%),尚未发现有明显肝肾功能损伤和其他感染情况发生。结论新疆某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主要以输入性病例和聚集性病例为主。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咳嗽为主。危/重症患者出现血淋巴计数及白蛋白水平降低、二聚体及血乳酸水平升高的比例升高。 张洁 曾圣涛 张韬 郑嵘炅 努力比亚·阿不都克尤 鲁晓擘关键词: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