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波波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多糖
  • 2篇脂多糖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 1篇蛋白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多巴胺能
  • 1篇多巴胺能神经
  • 1篇多巴胺能神经...
  • 1篇早期神经功能...
  • 1篇脂多糖诱导
  • 1篇神经功能
  • 1篇神经功能恶化
  • 1篇神经元
  • 1篇突触
  • 1篇突触核蛋白
  • 1篇能神经

机构

  • 3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3篇葛波波
  • 2篇屈洪党
  • 2篇陈育华
  • 1篇刘晓林
  • 1篇屈晓龙
  • 1篇李理
  • 1篇许娟娟

传媒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进展性脑卒中预测指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6年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进展性脑卒中(SIP)主要表现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较常见。目前,SIP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缺少统一的预测指标,临床防治较困难。本文综述了SIP预测指标相关研究进展,为早期诊断及治疗SIP提供参考。
胡彩彩葛波波刘晓林
关键词:卒中脑缺血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脂多糖诱导的慢性帕金森病小鼠模型α-突触核蛋白的出现和转移变化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建立脂多糖(LPS)诱导的慢性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探讨PD模型小鼠的行为学改变和肠壁中α-突触核蛋白聚集物的出现和转移变化情况。方法:将48只雄性C57BL/6J小鼠,6周龄,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PD模型组。采用腹腔注射LPS制备PD小鼠模型,通过转棒实验和旷场试验检测小鼠的行为学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技术,观察PD模型组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和α-突触核蛋白出现和转移变化。结果:PD模型小鼠行为学改变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具有差异性(P<0.01);PD模型组小鼠的中脑黑质致密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出现严重损失;α-突触核蛋白(α-Syn)聚集最先出现在肠道,随着时间的延长,α-Syn转移到中脑黑质致密部。结论:在LPS诱导的PD模型中,其典型的病理改变(α-Syn的沉聚)起始于结肠神经,并逐渐发展到中脑黑质致密部,进而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与丢失。
葛波波屈洪党陈育华胡彩彩李理姜牧君许娟娟
关键词:脂多糖帕金森病Α-突触核蛋白多巴胺能神经元
LPS诱导慢性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采用腹腔注射LPS的方法建立慢性帕金森病小鼠模型,评价该模型小鼠行为学特点、黒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毁情况及小胶质细胞活化数量的改变。方法将4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给予单次腹腔注射LPS(5 mg/kg),对照组以相同方法注射生理盐水(5 mg/kg)。分别于处理后的第1个月末、第3个月末、第5个月末和第7个月末每组随机选出6只小鼠,采用转棒实验及旷场试验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小鼠黒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及IBA-1阳性细胞(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从第3个月末开始至第7个月末LPS组小鼠均出现明显的PD行为表现,运动能力明显下降(P<0.05),中脑黒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减少显著(P<0.01);IBA-1阳性细胞数则在1月末就出现明显升高(P<0.01),且一直持续到实验结束。结论腹腔注射LPS能够引起持续性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并可诱导较为稳定的慢性帕金森病小鼠模型。
姜牧君陈育华屈晓龙葛波波屈洪党
关键词:脂多糖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小胶质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