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咏梅

作品数:7 被引量:74H指数:4
供职机构:韩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急性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3篇急性脑梗死
  • 2篇血管
  • 2篇依达拉奉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老年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病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彩超
  • 1篇血管狭窄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机构

  • 7篇韩城市人民医...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作者

  • 7篇高咏梅
  • 3篇刘小丽
  • 2篇潘延平
  • 2篇陈晓华
  • 1篇樊蓉
  • 1篇薛凌
  • 1篇崔小丽
  • 1篇薛萍

传媒

  • 2篇海南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贵州医药
  • 1篇白求恩医学杂...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颈部血管彩超及颈部CTA联合CTP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8
2020年
目的探究颈部血管彩超(CVUS)及颈部CT血管造影术(CTA)联合CT脑灌注成像(CTP)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韩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VUS、CTA、CTP检查(DSA为检查金标准),重建获取图像,比较病侧区、健侧对照区CTP参数脑灌注值、强化峰值(PE)、达峰时间(TTP)、脑血容量(CBV),并对比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结果 CTP检查结果显示,病侧区与健侧对照区的脑灌注值[(20.42±6.30) Hu vs (67.58±25.25) Hu]、PE [(4.38±0.53) Hu vs (7.81±0.50) Hu]、CBV [(2.20±0.34) mL/100 g vs (4.61±1.53) mL/100 g]比较,病侧区明显低于健侧对照区,TTP为(13.43±1.28) s,明显多于健侧对照区的(9.95±1.30)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DSA检查,均发现病灶同侧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检出率为100%;应用CVUS检查,发现病灶同侧脑血管狭窄或闭塞者为42例,检出率为77.78%,CTA检查发现病灶同侧脑血管狭窄或闭塞41例,检出率为75.93%,CVUS和CTA的检出率明显低于DSA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VUS+CTP检出者51例,检出率为94.44%,CTA+CTP检出者52例,检出率为96.30%,以上两者联合检查的检出率与DSA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VUS+CT"与"CTA+CTP"检查均能够有效判断出急性脑梗死缺血范围,提高急性脑梗死合并症状性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检出率,且与DSA相比差异不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陈晓华潘延平高咏梅刘小丽
关键词:颈部血管彩超CT血管造影术CT脑灌注成像脑血管狭窄
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2014年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价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t=14.857,P<0.01)。两组患者均完成了治疗,疗程结束后无死亡发生;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高于对照组的65.7%(χ2=6.87,P<0.01)。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临床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高咏梅
关键词:辛伐他汀脑梗死神经功能临床疗效
己酮可可碱联合依达拉奉右坎醇治疗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4年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联合依达拉奉右坎醇治疗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韩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70.98±5.14)岁,给予常规治疗联合依达拉奉右坎醇;研究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71.74±5.05)岁,给予常规治疗、依达拉奉右坎醇联合己酮可可碱。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脑循环相关指标、血液流变学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与χ^(2)检验。结果治疗2周后,研究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13±0.64)分比(5.32±0.75)分、(1.02±0.18)分比(1.19±0.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5.12%,39/41)高于对照组(80.49%,3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平均流速、脑血管储备能力高于对照组[(70.03±5.41)cm/s比(66.25±5.03)cm/s、(38.24±3.35)cm/s比(34.69±3.12)cm/s、(38.69±3.36)%比(35.27±3.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3.19±0.49)g/L比(3.75±0.58)g/L、(37.68±2.63)%比(40.03±3.04)%、(1.33±0.21)mPa/s比(1.61±0.24)mP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2.20%(5/41)比9.76%(4/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己酮可可碱联合依达拉奉右坎醇治疗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脑循环及血液流变情况,安全可靠。
薛萍高咏梅崔小丽
关键词: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己酮可可碱
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方法4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住院并发心房颤动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未并发心房颤动患者40例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分析,总结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结果(1)观察组患者性别、年龄、SBP、UA、FGB、HbA1c、LAD、hs-cTnT、LVEF%、TG、HDL、APTT、FIB、IMT、Crouse积分均高于对照组,TB、LDL、TC、服用ACEI/ARB率低于对照组(P<0.05);(2)年龄、LAD、HbA1c、UA、BNP、hs-cTnT是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P<0.05),而服用ACEI/ARB率、总胆红素、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则为并发房颤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临床影响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因素多,应谨慎评估患者总体危险情况,重点关注危险因素相关指标。
薛凌高咏梅樊蓉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高危因素分析
急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储备能力与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究急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AACI)患者脑血流储备能力与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韩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A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2例预后良好者为预后良好组,62例预后不良者为预后不良组,另选同时期体检正常者6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入试者脑血流储备能力,并采用Logistic分析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储备指标和预后关系。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WBC)分别为(2.50±0.50)分、(6.95±1.15)×10^9/L,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的(4.50±0.50)分、(10.70±1.50)×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受检者的血流储备能力正常者占比为35.48%,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的19.35%和预后不良组的3.23%,而预后良好组患者血流储备能力正常者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Vm)上升率、搏动指数(PI)下降率、屏气指数(BHI)分别为(15.04±2.21)%、(17.55±2.92)%、0.67±0.16,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的(7.26±2.37)%、(7.60±2.37)%、0.16±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NIHSS评分、WBC、Vm上升率、PI下降率、BHI均是脑梗死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血流储备能力是急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影响因子,且预后不良患者多发生脑血管储备能力减退事件。
刘小丽潘延平高咏梅陈晓华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预后
急性脑血管病198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和病情控制。方法:选择我院在2012年4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98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治疗的干...
高咏梅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
阿司匹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阿司匹林)和观察组(30例,阿司匹林+依达拉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CRP、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抑制炎症因子活性,且安全性较高。
刘小丽高咏梅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司匹林依达拉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