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婷
- 作品数:9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沙蚕毒素类杀虫剂巴丹对绿猴肾细胞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 目的
研究沙蚕毒素类杀虫剂巴丹对绿猴。肾细胞(Vero cell)的毒性作用及ca<'2+>、氧化应激在其引起的细胞损伤中发挥的作用,为研究此类化学物质给人类和动物的危害提供依据。
方法
以...
- 刘海婷
- 关键词:氧化应激杀虫剂
- 文献传递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70例疑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标本分别检测HCMV的IgG和IgM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排除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标本100例为正常对照。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血清HCMV-IgG、IgM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性大,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原之一。
- 张玲钱冬萌刘海婷郑淑芳王斌
-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IGM
- 淄博市双胎妊娠介入性产前诊断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了解淄博市双胎妊娠的产前诊断情况,探讨双胎妊娠产前诊断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2017年2月到我院进行产前诊断的双胎妊娠患者,回顾性分析存在介入性产前诊断指征的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介入性羊膜腔穿刺双胎妊娠6例,进行产前诊断胎儿12例,检出异常胎儿4例(33.3%)。其中:①1例经培养羊水核型双胎均为46,XX,der(4)ins(4;?)(q31.3;?)mat,SNP Array检测结果:arr[hg19]7q11.23q21.3(7728.3926-9352.8760)×3,其母亲及外祖母的SNPArray和核型结果均与胎儿一致。②一例经培养双胎之一羊水核型为47,XX,+21。③一例经培养双胎之一羊水核型为46,XY,inv(5)(q15q33)mat。经遗传咨询。核型为21三体的胎儿上级医院行减胎术。其余均继续妊娠,足月分娩后随访均正常。结论:介入性产前诊断是双胎妊娠安全、有效的诊疗手段。根据胎儿的异常结果,对胎儿制定不同的妊娠方案,能有效的避免缺陷儿的出生,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巩振华刘成程刘海婷姚雪涛刘娜
- 关键词:双胎妊娠产前诊断羊膜腔穿刺
- 狂犬病毒核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及高效表达
- 2007年
- 目的构建原核表达系统对狂犬病毒(RV)CVS株的核蛋白(NP)进行表达,并对其进行初步的血清学鉴定。方法以重组质粒Teasy—RVNP为模板,利用PCR方法扩增狂犬病毒(RV)CVS株核蛋白(NP)的DNA片段,并重组入原核高效表达载体PET-15b。用酶切电泳验证重组结果的正确性;并通过测序检查质粒重组后序列有无变化。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表达。结果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在51KDa处有一条蛋白表达带Western-blot分析证明,51KDa蛋白带可与抗体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成功构建了PET-15b,NP原核表达载体,表达产物为狂犬病毒核蛋白,为生产纯度高且价廉的RVNP抗原奠定了基础。为制备测定RVNP抗体的免疫诊断试剂提供了条件。
- 王宏唐青王斌钱冬萌闫志勇丁守怡宋旭霞刘海婷刘明军
- 关键词:狂犬病毒核蛋白基因表达
- 沙蚕毒素类农药巴丹对Vero细胞的毒性及活性氧在细胞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研究沙蚕毒素类农药巴丹对Vero细胞的毒性作用及活性氧(ROS)在其引起的细胞损伤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以10μmol/L~1000μmol/L浓度的巴丹作用于Vero细胞4h、8h、12h、24h、48h后,通过MTT法观察细胞存活率,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对细胞形态的影响。不同浓度作用8h、16h、24h、48h后通过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检测法观察巴丹对Vero细胞的杀伤率。不同浓度作用1h后,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巴丹对Vero细胞内ROS含量的影响。结果能引起Vero细胞LDH漏出率升高、细胞增殖率下降、细胞内ROS水平升高,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巴丹对Vero细胞存在明显的毒性作用,ROS在其引起的细胞损伤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刘海婷王斌钱冬萌闫志勇丁守仪宋旭霞
- 关键词:细胞毒性ROSVERO细胞
- 不同程度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血清hs-CRP、IL-10、IgE、NLR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免疫球蛋白E(serum immunoglobulin E,IgE)、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2例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血清hs-CRP、IL-10、IgE、NLR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重度酮症酸中毒患儿血清hs-CRP、IL-10高于轻度、中度患儿,IgE水平低于轻度、中度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严重程度与血清hs-CRP、IL-10呈正相关,与IgE呈负相关(P均<0.05);与NLR无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中,血清hs-CRP、IL-10、IgE均发挥重要作用,NLR对于细菌感染的判断具有积极作用,可更好的对疾病进行诊断,同时监控疾病进展,是诊断和评估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
- 孙慧芹宋振香刘海婷
-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E
- 孕中期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与血Free-β-HCG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通过检测孕中期妇女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宫内感染以及血Free-β-HCG水平,分析血Free-β-HCG水平与HCMV宫内感染的相关性,初步探讨其可能影响机制。方法:通过酶免法测孕妇血HCMV-IgM和定荧光定量PCR对孕中期妇女血清和羊水中HCMV-DNA的检测以及DILFIA法(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定量检测孕中期妊娠妇女血Free-β-HCG的含量,研究HCMV感染状况与Free-β-HCG之间的相关性,探讨HCMV对母血Free-β-HCG水平的影响。结果:718例样本中共检出HCMV-IgM阳性和(或)HCMV-DNA阳性者共43例并进一步行产前诊断羊水HCMV-DNA阳性14例。孕中期HCMV活动性感染率为5.98%,HCMV宫内感染率为2.22%。孕中期感染组Free-β-HCG含量:7.32±2.25 ng/ml,非感染组:8.47±3.17 ng/ml,对照组:10.10±3.67 ng/ml。结论:HCMV宫内感染组比非感染组孕中期外周血Free-β-hcG的测定水平降低,两者结果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CMV可通过损伤胎盘绒毛滋养层细胞,使Free-β-hcG的分泌减少。
- 张立群钱东萌刘海婷巩振华王斌
-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宫内感染妊娠中期
- 利用ELISA与荧光定量PCR技术筛查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水平及探讨与肝脏损害的相关性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了解目前淄博地区新生儿感染巨细胞病毒(HCMV)的现状,找出最佳检测方法,提高诊断水平,并探讨巨细胞病毒对肝功能的损害。方法:采用抗体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荧光定量PCR(qPCR)对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出生的2596例新生儿分别进行血清HCMV-IgM抗体和尿液HCMV-DNA定量检测,并对符合HCMV感染的阳性标本进行肝功能回顾性分析。结果:用ELISA检测血清CMV-IgM阳性29例(1.117%),用qPCR检测尿液HCMV-DNA阳性39例(1.502%),两种方法阳性符合率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有40例阳性患儿回顾性分析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均高于正常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淄博地区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率较高,危害性大,对新生儿早期检测和诊断十分重要,定量荧光PCR法检测敏感性要高于ELISA法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检测出的HCMV感染患儿肝脏易受病毒侵害,造成肝功能损害。
- 刘成程钱东萌王斌刘海婷郑淑芳
-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新生儿酶联免疫法肝功能损害
- 阴道微生物群和雌激素及孕激素水平对宫颈病变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研究阴道微生物群、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与宫颈病变的关系,评价宫颈病变的高危因素,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我院首次确诊的宫颈病变患者121例为研究组。全部患者行病理活检,其中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93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6例,宫颈鳞状细胞癌7例,腺癌5例。随机选取同期筛查无宫颈病变的健康女性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对象同时进行阴道微生物群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和雌、孕激素水平检测,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其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1)宫颈病变组患者阴道微生物群异常率(82.64%)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2.00%),其中乳杆菌阳性率(28.93%)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81.00%),阴道菌群密集度异常率(55.3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00%),阴道菌群多样性异常率(66.1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1.00%),HPV感染率(72.7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宫颈病变组患者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孕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乳杆菌减少、HPV感染和雌激素水平均为影响宫颈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阴道微生物群失调(阴道菌群密集度异常、阴道菌群多样性异常、阴道优势菌改变、HPV感染),雌、孕激素水平改变与宫颈病变有密切相关性;同时阴道乳杆菌减少、HPV感染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引起宫颈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 刘成程孙慧芹刘海婷李健美
- 关键词:雌激素宫颈病变HPV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