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愿
-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更多>>
- 基于射流的宽速域定几何进气道流场控制方法研究
- 2024年
- 为满足吸气式高马赫数飞行器推进系统宽泛的工作包线要求,进气道设计时必须兼顾压缩效率和起动性能,然而设计点低于巡航马赫数的进气道往往存在压缩效率不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采用基于射流的流场控制方法,对定几何进气道的宽速域气动性能开展数值模拟研究,获得射流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针对Ma2.0~4.0的自由来流条件,当射流施加位置位于喉道下游适当距离处时,进气道喉道处以及扩张段监测面的总压恢复性能较优;在进气道喉道附近施加射流时,采用与来流夹角较大的射流角度效果较好,仅需很小的射流压力即可达到缩小气动喉道的目的。
- 高明刘愿李雪飞
- 关键词:射流数值模拟
- 空天飞行器整体式救生座舱的稳定减速与分离特性数值模拟
- 2020年
- 整体式密闭救生座舱方案将座椅与驾驶舱进行整体设计,弹射后具有独立的气动型面,在包含亚声速、跨声速、超声速甚至高超声速等非常宽广的速度范围可以更好地保护飞行员免受高速气流的吹袭,是空天飞行器救生系统设计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整体式救生座舱,首先开展基本静态气动性能数值模拟评估;之后采用一种刚性减速伞增稳方案(整体式座舱+减速伞)对其稳定性和减速效率进行改进;最后采用动态重叠网格方法,对整体式座舱+减速伞构型的近机弹射轨迹特性开展动态数值模拟计算,从而获得该构型在抛投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单独整体式救生座舱难以具备静稳定性;减速伞方案可大幅改善座舱的稳定性能,使座舱在Ma=0.3~4.0范围内均具有静、动态稳定性,并呈现亚声速时随马赫数升高而增强、超声速时随马赫数升高而减弱的变化规律,且高马赫数(Ma=4.0)工况可通过降低飞行高度以增加动压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座舱的动稳定性;在宽速域范围内,整体式座舱+减速伞构型经过弹射力和火箭推力的辅助作用,能够实现与机体的安全分离,并且分离后其俯仰振荡姿态均具有收敛特性。
- 刘愿陈川钱战森
- 关键词:减速伞重叠网格
- 沟槽减阻的数值模拟
- 沟槽面湍流边界层减阻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湍流减阻方法。沟槽减阻技术有着很长的研究历史,与其它湍流减租方法相比,利用沟槽减阻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成本低,简单易实现,只通过表面粘贴或直接加工即可,并且其性能稳定不易受周围环境和温...
- 高娜刘愿周国成
- 关键词:湍流边界层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
- V字形钝前缘激波反射迟滞现象被引量:1
- 2022年
- 针对内转式进气道唇口在宽速域条件下面临的复杂激波干扰问题,将唇口模化为V字形钝前缘,采用数值模拟并辅以风洞实验,研究了典型V字形构型(根部倒圆半径R与前缘钝化半径r之比R/r=1,半扩张角β=18°)激波反射结构随来流马赫数Ma_(∞)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随着Ma_(∞)的增大或减小,V字形后掠前缘的脱体激波产生规则反射(Regular reflection,RR)和马赫反射(Mach reflection,MR),并且两者的相互转变过程出现迟滞。初场为RR时,V字形根部产生大范围的流动分离和分离激波;随着Ma_(∞)由5.7逐渐增大至6.5,脱体激波的交点向下游移动并与分离激波的交点重合,使RR转变为MR。初场为MR时,马赫杆下游存在大尺度的反转涡对;随着Ma_(∞)由6.7逐渐减小至5.9,反转涡对不再影响脱体激波,使MR转变为RR。通过Ma_(∞)=6的风洞实验证实,在相同来流条件下存在RR和MR双解。基于对脱体激波交点、分离激波交点和反转涡对尺度随Ma_(∞)变化规律的认识,建立了RR↔MR的转变边界。在双解区中,RR工况的壁面压力最大值约为MR工况的2~3倍,表明迟滞现象将导致唇口气动载荷突变。
- 王军张志雨刘愿钱战森李祝飞
- 关键词:流体力学激波干扰来流马赫数
- 外并联式TBCC进气道模态转换风洞试验及模型典型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开展了外并联式TBCC进气道典型模态转换条件下的气动特性风洞试验研究,获得了其主要气动性能参数,并验证了所采用的CFD方法的基本可靠性。以CFD为主要手段,针对该TBCC进气道模型开展了侧板缝隙、前缘钝化以及内型面迎风台阶3方面加工偏差对进气道气动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分流板与侧板之间的缝隙导致了高、低速通道之间的窜流,在缝隙为0.5mm时,高速通道总压恢复系数增加量可达2.13%,同时流量系数增加2.27%,这对进气道气动性能的评估产生了影响,模型侧板缝隙应小于0.5mm;在一般加工精度(0.3mm)下,前缘钝化半径对进气道气动性能的影响较小,进气道性能参数基本保持不变;在一般装配精度(0.5mm)下,内型面迎风台阶对进气道流量系数基本无影响,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的减小量小于0.44%,能够满足进气道气动性能的评估要求。
- 刘愿钱战森钱战森
- 关键词:风洞试验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