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天毅

作品数:14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医药科研指导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7篇术后
  • 6篇手术
  • 6篇STANFO...
  • 5篇主动脉
  • 4篇主动脉夹层
  • 4篇夹层
  • 3篇杂交
  • 3篇杂交手术
  • 3篇外科
  • 3篇急性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动脉旁路
  • 2篇动脉旁路移植
  • 2篇动脉旁路移植...
  • 2篇心包
  • 2篇心包积液
  • 2篇心血管
  • 2篇心血管外科
  • 2篇心脏

机构

  • 14篇青岛大学
  • 1篇威海市立医院
  • 1篇单县中心医院

作者

  • 14篇王天毅
  • 13篇生伟
  • 13篇吴建涛
  • 13篇牛兆倬
  • 12篇张文峰
  • 6篇池一凡
  • 3篇乔友进
  • 2篇黄强
  • 2篇孙龙
  • 1篇李贞福
  • 1篇邢聪慧
  • 1篇常青
  • 1篇徐平
  • 1篇高洪波
  • 1篇林明山
  • 1篇曹宴宾
  • 1篇李娜
  • 1篇杨苏民
  • 1篇刘峰
  • 1篇李永团

传媒

  • 4篇中国胸心血管...
  • 3篇中华胸心血管...
  • 3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华介入放射...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及近中期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9年5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心脏中心行外科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出院患者均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分析术后AKI对近中期预后的影响,并通过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患者近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92例患者,其中男139例、女53例,年龄(53.3±11.4)岁。43例患者发生AKI,发生率为22.4%。出院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3.4±2.4)个月,失访率5.1%。AKI组患者出院后2年生存率为88.2%,非AKI组为97.2%,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5,log-rank P=0.021)。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1.070,95%CI(1.026,1.116),P=0.002]、术中体外循环时间[HR=1.026,95%CI(1.003,1.050),P=0.026]、术后AKI[HR=3.681,95%CI(1.579,8.582),P=0.003]、术中及术后24 h红细胞输注量[HR=1.548,95%CI(1.183,2.026),P=0.001]均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近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AKI发生率较高,术后AKI患者2年内死亡率明显上升。同时,年龄、体外循环时间和术中及术后24 h内红细胞输注量也是近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生伟王祯宝牛兆倬张文峰吴建涛王天毅李好友王吉显杨海芹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预后
“一站式”杂交技术在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一站式"杂交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行"一站式"杂交技术冠状动脉血运重建22例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6例,平均年龄50~81(60.5±8.2)岁。患者在杂交手术室先完成经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之后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回顾性分析患者围术期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以及观察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情况。结果该组患者围术期无死亡病例,住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至1年,随访期间1例患者发生脑卒中,无其它MACCE发生,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一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安全有效,近期疗效满意。
生伟邢聪慧牛兆倬张文峰吴建涛李好友王天毅孙俊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微创一站式杂交手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症状性心包积液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合并症状性心包积液的临床效果和处理方式。方法统计2015-03/2018-05月作者医院急性Stanford A型AD合并症状性心包积液患者15例为研究对象,13例患者接受孙氏手术治疗,2例接受升主动脉替换术,其中先行解除心包压塞13例,包括入手术室先行心包开窗术解除心包填塞再行股动脉插管12例,监护室床旁心包穿刺引流1例,另外2例在股动脉切开置灌注管后再行开胸,麻醉诱导后心肺复苏。结果患者共计死亡4例,均与心包积液引起的并发症相关,1例死于消化道出血,2例术中死于因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难以脱离体外循环机器,1例死于术后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下出现的严重感染。急性肾损伤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6例,脑脊液穿刺引流治疗颅内高压2例,术后低心排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1例,ECMO辅助2例,2例行Bentall术后抗凝出现术后下消化道出血,行肠镜检查后找到活动性出血点2处,予电凝止血后出院。11例患者康复出院,1例患者术后遗留有喉返神经损伤后嘶哑症状,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复查主动脉CT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示人工血管远端未见夹层新的进展。结论对于合并症状性心包积液的Stanford A型AD,应尽早解除心包压塞,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以降低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麻醉后先行开胸后行心包开窗减压术是确切有效的方式。
吴建涛刘峰牛兆倬张文峰生伟乔友进王天毅李好友孙展发马晓琳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低强度抗凝的随访研究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低强度抗凝的中长期效果,讨论本院现行抗凝标准(主动脉瓣置换1.5—2.0,二尖瓣置换2.0~2.5,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2.0-2.5,三尖瓣置换2.5-3.0)是否符合本地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临床抗凝要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就诊本院心外科行瓣膜置换治疗的681例患者临床资料。男307例,女374例;年龄21—81岁,平均(52.37±10.23)岁。患者术后抗凝治疗,记录并分析出血、血栓形成和栓塞等抗凝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随访患者0.5-43.0个月,完成随访602例,其中出血66例(10.96%),血栓、栓塞11例(1.83%)。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进行低强度抗凝效果可靠,本院现行抗凝标准符合本地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临床抗凝要求。
王天毅徐平高洪波李贞福杨苏民黄强常青
关键词:心脏瓣膜假体植入华法林抗凝强度
心血管外科术后胸部切口愈合不良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心血管外科术后胸部切口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方法 2010年4月~2018年4月手术病人258例,愈合不良组86例,为术后胸部切口愈合不良病人,对照组172例,为同期切口愈合良好病人,比较两组病人围手术期各指标差异。结果两组年龄>70岁、女性、复合手术、术前备皮、可吸收缝线使用、医用手术薄膜的使用率、缝合皮肤前生理盐水冲洗切口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术后射血分数<40%、急诊手术、非计划再次手术、乳内动脉使用、中量心包积液、术中体温<34℃、手术时间>4小时、体外循环时间>2小时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人性别、年龄>70岁、复合手术、术前备皮等因素与切口愈合不良无明显相关,营养不良、器官功能不全、手术时机、切口局部环境等为切口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
吴建涛王家富池一凡张文峰牛兆倬生伟王天毅李好友刘敬巍乔友进
关键词:切口愈合不良持续负压引流心外科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机械通气延长的危险因素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机械通气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6年5月202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资料。机械通气≥48h70例(A组),机械通气<48h132例(B组)。对两组患者围术期多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分别为(146.8±78.5)h和(21.7±9.5)h,院内死亡比例分别为8.6%和2.3%。多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OR=5.956,95%CI:2.585~13.723,P=0.000)、体外循环(OR=1.108,95%CI:1.052~1.166,P=0.000)、深低温停循环(OR=4.562,95%CI:1.250~16.640,P=0.022)和术中及术后24h输注红细胞量(OR=2.625,95%CI:1.515~4.549,P=0.001)是机械通气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体质量指数、体外循环、深低温停循环和术中、术后24h输注红细胞量是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机械通气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可以根据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助于缩短术后ICU监护时间。
生伟栾天池一凡牛兆倬张文峰吴建涛王天毅李好友孙龙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
杂交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被引量:2
2016年
杂交(Hybrid)技术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是将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结合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技术。分站式Hybrid手术是指将MIDCAB与PCI相结合,分2期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技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优势在于左乳内动脉(LIMA)的应用,现已证实对于前降支病变,LIMA的远期通畅率优于PCI。而药物支架在非前降支病变的中期疗效要优于静脉旁路血管。
生伟池一凡孙龙牛兆倬林明山乔友进吴建涛王天毅
关键词:杂交手术
托伐普坦对心血管外科术前利尿剂抵抗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2018年
目的对比分析托伐普坦联合传统利尿剂与单纯应用传统利尿剂对心脏外科利尿剂抵抗患者围术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统计作者医院心脏病中心自2011-12/2017-12月术前合并利尿剂抵抗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抽取56例经托伐普坦利尿剂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和同期108例单纯应用传统利尿剂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线一般资料及经治疗后各指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基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脑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下降率、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水平、体质量减轻公斤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急症手术比例、手术等待时间、术后辅助机械通气时间(assist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AMV)、应用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使用率、住院费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清Na^+补充量、住院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伐普坦对心脏外科术前利尿剂抵抗患者围术期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但未显著降低住院死亡率。
吴建涛马晓琳王英池一凡张文峰牛兆倬生伟李好友王天毅
关键词:托伐普坦利尿剂抵抗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心肾综合征
经心尖入径介入主动脉瓣联合二尖生物瓣毁损后替换术一例
2022年
患者女,75岁,11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于2010年行"二尖瓣生物瓣膜置换术",术后患者一般情况可,5个月前受凉后出现肺部感染伴有心力衰竭症状,心功能3~4级,在外院药物纠正心衰效果不明显,遂来我院就诊。
吴建涛牛兆倬张文峰生伟王天毅李好友王吉显王祯宝
关键词:TAVR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HD)的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市立医院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156例接受外科手术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资料。采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肝功能,并分为HD组35例(MELD评分≥15分)和非HD组121例(MELD评分<14分)。所有患者围术期主要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156例患者中住院期间死亡13例(8.3%),HD组患者死亡7例(20.0%),非HD组患者死亡6例(5.0%)。两组患者术前血清肌酐和谷丙转氨酶水平、体外循环时间、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术前EuroSCORE评分、主动脉弓置换手术、术中及术后24 h红细胞输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OR=1.244,95%CI:1.100~1.406,P=0.001)、体外循环时间延长(OR=1.104,95%CI:1.041~1.170,P=0.001)、术中及术后24 h红细胞输注量增加(OR=4.717,95%CI:2.278~9.767,P=0.000)是术后HD的独立危险因素。平均随访(22.9±3.2)个月,失访率9.1%,HD组患者近中期死亡率高于非HD组(14.3%比2.6%,Log-rank P=0.009)。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HD的发生率仍较高。术前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体外循环时间延长、术中及术后24 h红细胞输注量增加是术后HD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HD患者近中期死亡率明显增加。
生伟曹宴宾王天毅李好友张文峰吴建涛牛兆倬
关键词:肝功能不全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