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贵鑫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引流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肿瘤
  • 1篇置管
  • 1篇置管引流
  • 1篇痔病
  • 1篇手术
  • 1篇术后
  • 1篇术后患者
  • 1篇皮穿刺
  • 1篇肿瘤
  • 1篇组织化学
  • 1篇显微镜
  • 1篇显微镜辅助
  • 1篇量表
  • 1篇裸鼠
  • 1篇免疫
  • 1篇免疫组织
  • 1篇免疫组织化学

机构

  • 4篇大连大学
  • 1篇莆田学院
  • 1篇大连市中心医...

作者

  • 4篇王贵鑫
  • 1篇张福杰
  • 1篇宫爱民
  • 1篇孙哲
  • 1篇杜继明
  • 1篇刘福全
  • 1篇张晓微
  • 1篇石家堃
  • 1篇赵雪峰
  • 1篇张文俊
  • 1篇于登峰
  • 1篇伦永志
  • 1篇张翔
  • 1篇赵海波

传媒

  • 1篇中国肛肠病杂...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显微镜辅助下结肠区段切除术在裸鼠结肠癌模型中的应用研究
2020年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结肠区段切除术在裸鼠结肠癌模型中操作技术的可行性和肿瘤学行为的安全性。方法首先建立稳定的裸鼠原发性结肠癌模型4周,其后将结肠癌模型裸鼠随机分成10只显微镜辅助下结肠区段切除术组(结肠癌切除手术模型组-研究组)和10只对照组(开关手术模型组)。术后观察裸鼠4周,比较两组制模情况和生存情况。结果结肠癌模型成瘤率100%(20/20)。结肠癌切除手术模型组和开腹手术模型组在术中无1例死亡。结肠癌切除手术模型组血性腹水、肠梗阻、淋巴结转移及腹膜种植转移明显少于开关手术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存曲线分析,结肠癌切除手术模型组生存率明显优于开关手术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切除手术模型为操作技术要求较高的动物实验模型。结肠癌切除手术模型在技术层面上安全、可行,但在相对局部晚期结肠癌模型中的远期肿瘤学行为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杜继明王贵鑫赵雪峰宫爱民
关键词:可行性
QLQ—C30量表在痔病TST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为探讨分析生命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在痔病TST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使用QLQ-C30量表和一般情况问卷收集获得痔病TsT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及其影响因素,然后利用克朗巴赫系数、相关系数、探索性因子分析观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利用t检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患者近、远期的生活质量得分。结果显示,QLQ-C30量表各项目的克朗巴赫系数值均在0.700以上,两次测量的相关系数均在0.695以上,提取的公因子及各条目在公因子上的最大载荷值分布与问卷结构相一致。性别、年龄、术后护理状况对TST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得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应用QLQ-C30量表评价TST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还可利用QLQ-C30量表分析获得不同因素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从而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保障痔TST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王贵鑫张翔唐连君赵海波
CT定位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腹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2019年
目的 比较CT定位下床旁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术与CT引导下PCD术在腹部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实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57例行PCD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原则分:CT定位下床旁行PCD(CT定位组)和CT引导下行PCD(CT引导组),记录各组穿刺置管时间、腹部症状缓解时间、引流时间、穿刺费用、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PCD术,CT定位组的治愈率为89.29%(25/28),CT引导组为 93.10%(27/2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0.259, P >0.05)。两组的平均穿刺置管时间、腹部症状平均缓解时间、平均引流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0.48±4.67)min vs.(18.52±3.71)min、(1.81±0.74)d vs.( 1.74± 0.71 )d、(12.84±4.25)d vs.(11.78±3.97)d、(12.96±3.55)d vs.(11.85±3.26)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 1.710 、0.376、0.629、1.078, P >0.05)。在穿刺费用上,CT定位组(578.5±20.08)元,较CT引导组(1501.8± 144.73 )元明显减少,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 =-32.948, P= 0.01)。CT定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14.29%,包括穿刺处疼痛1例,托管1例,堵管1例,出血1例;CT引导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包括穿刺处疼痛2例,堵管1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0.205, P >0.05)。所有患者恢复顺利,随访6个月,失访4例,无复发者。结论 CT定位和CT引导下PCD术可达到同等的效果、创伤小、安全实用。虽CT定位下费用低,但技术上要求高,且临床应用范围有一定局限性。
刘福全石家堃张晓微赵雪锋王贵鑫马振南
关键词:CT定位CT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腹部疾病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Sirtuins家族参与调节机体细胞内多种生物学事件,作为重要成员之一,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形成和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检测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Sirt1表达量,探索其在结直肠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7月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因结直肠癌住院手术切除的手术标本120例,以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为试验组,距离肿瘤病灶10 cm以上的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Western blot检测结直肠癌和正常黏膜中Sirt1的表达情况,并结合Expression Atlas数据库对比Sirt1在人体消化道不同器官、人体各系统部分重要器官的表达差异,分析其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Sirt1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及意义。结果:Sirt1蛋白主要在肿瘤细胞的胞核中表达,阳性染色呈棕黄色,且在直肠癌中呈高表达;Sirt1表达量与患者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肿瘤大小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t1在人体消化道呈持续性高表达,但在消化道各器官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Sirt1在结直肠癌中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功能。结论:Sirt1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癌基因的作用,其表达可增加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作为直肠癌患者发病早期诊断的标志,具有重要意义。
于登峰伦永志张文俊王贵鑫张福杰孙哲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免疫组织化学SP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