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文坤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心病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介入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梗死
  • 2篇冠心病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病患
  • 1篇胆固醇
  • 1篇蛋白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蛋白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机构

  • 5篇商丘市第一人...

作者

  • 5篇葛文坤
  • 2篇王勇

传媒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血清Cys-C、HMGB1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Cys-C)、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2月~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CHD患者116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124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对比两组血清Cys-C水平、血清HMGB1水平以及不同分型、病变支数、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血清水平,后分析血清Cys-C水平、血清HMGB1水平间相关性以及与病变分支、Gensini积分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Cys-C水平、血清HMGB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ys-C水平、血清HMGB1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ys-C水平、血清HMGB1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5);随病变支数增多,血清Cys-C水平、血清HMGB1水平逐渐升高,即多支病变患者血清Cys-C水平、血清HMGB1水平高于双支病变患者、单支病变患者,双支病变患者血清Cys-C水平、血清HMGB1水平高于单支病变患者(P<0.05);随狭窄程度加剧,血清Cys-C水平、血清HMGB1水平持续升高,即轻度狭窄血清Cys-C水平、血清HMGB1水平低于中度狭窄患者,中度狭窄患者血清Cys-C水平、血清HMGB1水平低于重度狭窄患者(P<0.05);经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ys-C水平与血清HMGB1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596,P<0.05);经Pearson分析结果指出,血清Cys-C水平(r病变=0.798;r狭窄=0.619)、血清HMGB1水平(r病变=0.615;r狭窄=0.624)与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CHD患者体内血清Cys-C水平、血清HMGB1水平呈高表达状态,且随病变支数增多、狭窄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
葛文坤
关键词:CYS-CHMGB1病变支数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究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60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与对照组(美托洛尔治疗),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律失常指标、细胞因子水平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及交界性期前收缩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ngⅡ、CRP及BN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应用于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能改善其心律失常指标,降低AngⅡ、CRP、BNP水平,安全可靠,可予以推广。
葛文坤宋春阳
关键词:稳心颗粒美托洛尔室性期前收缩
LDL-C/HDL-C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5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N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记录一般资料,采集血液标本,检测血清LDL-C、HDL-C水平,并计算LDL-C/HDL-C值。介入治疗后均进行为期1 a的随访,观察患者预后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STEMI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LDL-C/HDL-C对NSTEMI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05例NSTEMI患者介入治疗出院后被随访1 a, 25例(23.81%)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纳入预后不良组,80例未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纳入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血清cTnT、LDL-C、LDL-C/HDL-C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HDL-C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cTnT、LDL-C、LDL-C/HDL-C是NSTEMI患者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HDL-C是NSTEMI患者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OR<1,P<0.05)。LDL-C、HDL-C、LDL-C/HDL-C预测NSTEMI患者介入治疗预后情况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7、0.795、0.808。结论 LDL-C/HDL-C与NSTEMI患者介入治疗预后情况密切相关,其水平上调可提示介入治疗预后不良发生风险增加。
宋春阳葛文坤王勇
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预后
血清ESM-1、SAA水平与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
2022年
目的探讨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与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抽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6例,入院时检测血清ESM-1、SAA水平,术后随访1年并统计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按照狭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分析血清ESM-1、SAA水平与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关系。结果随访1年结果显示,106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25例(23.58%),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81例(76.42%)。发生组血清ESM-1、SAA水平高于未发生组(t=11.48、16.02,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ESM-1、SAA水平过表达与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有关(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血清ESM-1、SAA单项及联合预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均>0.70,均有一定预测价值,其中联合检测价值最高。结论血清ESM-1、SAA水平与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存在一定联系。
葛文坤宋春阳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内再狭窄血清淀粉样蛋白A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应用价值及其作用机制探讨
2024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早期应用价值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商丘市立医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AMI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沙库巴曲缬沙坦(Sacubitril Valsartan Sodium Tablet,Sak)组各61例,两组均接受急诊PCI治疗,常规组术后常规服用抗血小板药物,Sak组在此基础上,术后第3d开始服用Sak,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心肌损伤及心肌能量代谢状况、炎症水平及心力衰竭发生率、复住院率、病死率。结果治疗12周,Sak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分别为(47.39±8.11)mm、(50.84±6.93)mm,均低于常规组的(54.84±8.49)mm、(58.49±5.39)mm,Sak组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试验距离分别为(54.39±4.84)%、(349.28±29.11)m,均高于常规组的(50.03±5.37)%、(324.45±41.03)m(P<0.05);Sak组肌钙蛋白I、脑钠肽、心肌能量消耗分别为(0.59±0.32)μg/L、(152.95±98.19)ng/L、(105.82±22.83)Cal/min,均低于常规组的(1.33±0.48)μg/L、(349.60±121.63)ng/L、(119.10±26.82)Cal/min(P<0.05);Sak组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原分别为(13.37±4.39)ng/mL、(45.29±18.71)ng/L、(0.95±0.32)Cal/min,均低于常规组的(17.60±3.20)ng/mL、(59.73±19.74)ng/L、(0.31±0.19)Cal/min(P<0.05);Sak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复住院率分别为3.28%、4.92%,均低于常规组的16.39%、19.67%(P<0.05);常规组病死率为4.92%,Sak组为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早期应用Sak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程度,降低炎症水平,防止出现心力衰竭,改善预后。
宋春阳王勇葛文坤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功能炎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