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倩

作品数:12 被引量:4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钟差
  • 5篇北斗
  • 4篇星历
  • 4篇伪距
  • 4篇广播
  • 4篇广播星历
  • 3篇用户
  • 3篇用户定位
  • 3篇卫星
  • 3篇差分
  • 2篇单点定位
  • 2篇定轨
  • 2篇群延迟
  • 2篇模糊度
  • 2篇接收机
  • 2篇广域
  • 2篇改正数
  • 2篇北斗系统
  • 2篇GLONAS...
  • 2篇播发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上...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同济大学
  • 4篇北京卫星导航...
  • 2篇东京海洋大学

作者

  • 12篇陈俊平
  • 12篇陈倩
  • 9篇张益泽
  • 6篇杨赛男
  • 4篇巩秀强
  • 3篇胡一帆

传媒

  • 3篇测绘学报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天文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分区改正的星基增强系统定位精度提高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分区改正的星基增强系统定位精度提高方法,包括,将一待观测区域划分为复数个观测区,并在每一观测区内设置复数个观测站;通过处理观测数据获取每一观测站的残差数据;根据观测残差数据获取各观测站的钟差均值数据;根...
陈俊平张益泽杨赛男巩秀强胡一帆陈倩
文献传递
北斗系统测站钟差短期预报模型比较及其在单星定轨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0年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地面跟踪站都配置有高精度的氢原子钟,并基于精密定轨数据处理与主站的时间基准进行同步.在卫星轨道机动以及机动恢复期间,通常采用几何法定轨以及单星定轨确定卫星的轨道.而在这两种定轨模式中,需要提供精确的测站钟差作为输入.为提高定轨的实时性,需要对测站钟差进行预报处理.分析了2次多项式模型、附加周期项模型、灰色模型3种模型对北斗地面跟踪站钟差短期拟合和预报的性能,并将钟差预报结果应用于单星定轨,同时还分析了不同预报钟差用于定轨的精度.试验发现,以上3种模型对6个测站钟差的平均拟合精度分别为0.14 ns、0.05 ns、0.27 ns,预报1 h的平均精度分别为1.17 ns、0.88 ns、1.28 ns,预报2 h的平均精度分别为2.72 ns、2.09 ns、2.53 ns.采用3种模型对测站钟差进行预报并用于单星定轨,采用附加周期项的钟差预报模型轨道3维误差最小,不同模型轨道径向精度差异在3 cm以内.以上结果表明,附加周期项的站钟拟合及预报模型在北斗系统机动期间的轨道恢复数据处理具有最好的效果.
陈倩陈俊平陈俊平张益泽
关键词:钟差预报谱分析定轨
GNSS数据处理时空参数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7年
卫星轨道、钟差以及测站坐标等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核心参数,构成了卫星导航系统数据处理的时空基准。通过比较国际GNSS服务(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IGS)不同数据分析中心提供的GNSS精密时空产品发现,各分析中心的轨道、钟差存在明显差异,并且轨道、钟差的相对偏差存在很强的相关性。针对该问题,讨论了GNSS卫星轨道、钟差的相关性问题,分析了轨道、钟差相对偏差的周期特性,并提取了周期项模型参数;建立改正模型,提高了不同分析中心产品的一致性;对时空基准周期性误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以参数降相关为出发点,对GNSS时空基准精度提升的方法提出了建议。
陈俊平周建华严宇陈倩陈倩
关键词:GNSS钟差
一种基于GLONASS广播星历的伪距定位改进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GLONASS广播星历的伪距定位改进方法,包括:步骤S1,分析接收机端频间码偏差特性与建模;步骤S2,标定接收机端频间码偏差;步骤S3,确定改进后的定位模型;步骤S4,接收数据,进行伪距动态定位。本发明...
陈俊平刘姣张益泽陈倩谭伟杰于超
基于分区改正的星基增强系统定位精度提高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分区改正的星基增强系统定位精度提高方法,包括,将一待观测区域划分为复数个观测区,并在每一观测区内设置复数个观测站;通过处理观测数据获取每一观测站的残差数据;根据观测残差数据获取各观测站的钟差均值数据;根...
陈俊平张益泽杨赛男巩秀强胡一帆陈倩
文献传递
北斗系统长期空间信号测距精度评估及精度提升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基于后处理精密产品,评估了2015-06-01—2018-06-30北斗广播星历的性能精度.对北斗系统性能精度评估的基准问题进行了讨论,统计分析了北斗系统不同星座卫星的轨道差值与星钟差值的长期变化趋势,表明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测距精度有逐年提升的趋势.还发现北斗广播星历在2017-01-17前后做出的调整具有较好的效果,不同卫星轨道径向产生一个非零均值的偏差,分析表明该径向偏差更好地实现了轨道径向与卫星星钟参数的自洽,进而大大提高了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测距精度.并且北斗系统在2017-07-22对广播星历TGD参数进行了更新,提高了卫星钟差精度.采用4个MGEX测站数据的伪距单点定位验证北斗空间信号精度提升对北斗系统基本导航定位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北斗系统在2017年2次更新后,北斗基本导航定位精度在NEU三个方向分别提升41%、49%和39%.2018年1—6月的统计结果表明,目前北斗系统的IGSO卫星空间信号测距精度最高,优于0.8 m,GEO与MEO卫星次之,约为1 m.
于超陈俊平陈倩陈倩
关键词:北斗系统广播星历群延迟
一种伪距相位综合的电离层延迟求解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伪距相位综合的电离层延迟求解方法,其包括步骤:基于伪距观测值获取历元电离层延迟,构建观测方程;基于相位观测值获取历元间电离层延迟的变化,构建观测方程;构建相应法方程并联合求解得到伪距相位综合的电离层延迟。...
陈俊平房成贺杨赛男巩秀强陈倩
文献传递
基于预报钟差的轨道快速恢复被引量:1
2020年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GEO/IGSO/MEO混合星座构成,基本每7~10 d就会有一颗GEO卫星或IGSO卫星进行轨控操作。从卫星轨控开始,卫星存在5~6 h的不健康时期。造成机动卫星长期不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卫星和测站钟差数据的积累周期较长。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报钟差的轨道快速恢复算法,通过结合星钟和站钟预报压缩机动卫星定轨观测数据积累的时间,从而缩短卫星恢复所需时间。6组机动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预报钟差策略在快速恢复初期的前几个小时对轨道预报的贡献尤为显著,对第1组定轨URE预报贡献最大可达84.82%。从3~8 h期间6组定轨平均情况来看,采用优化策略的预报URE,C01平均降低了26.06%,C04平均降低了31.58%,C03降低了9.95%。经测试该方法至少能将卫星不可用时间压缩1 h,对北斗系统建设具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
陈倩陈俊平陈俊平张益泽于超
关键词:卫星钟差
北斗广域差分分区综合改正数定位性能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前北斗广域分米级星基增强系统在钟差改正数、轨道改正数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相位观测值的分区综合改正数,介绍了分区综合改正数的概念及单频、双频用户的使用方法与定位模型。利用中国范围不同地区的北斗观测数据和对应的分区综合改正信息,统计了单频和双频用户分区综合改正精密单点定位的精度,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分析。通过与使用GFZ提供的北斗超快速精密星历的定位效果比较,验证了分区综合改正定位在实时定位中的优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范围内分区综合改正定位效果与分区中心距离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观测时间长度的定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分区综合改正后的双频用户平均25 min内动态定位三维误差能收敛至0.5 m以内,收敛后的定位精度为水平0.15 m,高程0.2 m;单频用户平均20 min内动态定位三维误差能收敛至0.8 m以内,收敛后的定位精度为水平0.3 m,高程0.5 m。随着用户站距离分区中心越远,定位效果总体呈现变差的趋势。总体上,当用户在分区中心1 000 km范围内时,北斗广域分区综合改正数将能提供实时分米级定位服务。
张益泽陈俊平陈俊平陈倩
关键词:北斗精密单点定位
北斗广播星历偏差分析及改正被引量:10
2016年
以后处理精密轨道钟差为参考,分析了2014年2月至2016年10月北斗广播星历误差及空间信号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北斗广播星历存在偏差,最大超过2m。在此基础上,基于广域差分改正数,采用18个MGEX站不同频点及频点组合连续97d的数据对以上广播星历偏差进行了进一步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不同卫星的伪距观测残差存在与广播星历偏差一致的系统性偏差。比较后处理给出的TGD和广播星历给出的TGD参数的偏差(dTGD),发现dTGD与基于广域差分参数的BEB的相关系数达到0.89,这表明经广域差分参数改正后的星历偏差可能是由广播电文中的TGD偏差造成。将北斗广播星历偏差改正到TGD参数上,分析对用户定位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改正后,双频用户在N、E、U 3个方向单点定位精度分别提高14.9%、28.4%、15.5%,其定位残差也明显得到改善。
张益泽张益泽陈俊平杨赛男王彬杨赛男巩秀强
关键词:群延迟单点定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