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媛
- 作品数:6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安市第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提上睑肌缩短联合睑板部分切除术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临床研究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评价提上睑肌缩短联合睑板部分切除术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行额肌瓣悬吊术治疗,观察组行提上睑肌缩短联合睑板部分切除术治疗。随访术后1月近期治疗效果及术后1年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上睑缘恢复至正常位置,双重睑的外形和弧度较自然,拆线后1月仅1例出现轻微过矫。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重睑弧度自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P<0.05)。结论:提上睑肌缩短联合睑板部分切除术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更符合眼部解剖结构及生理规律,临床疗效满意。
- 朱媛田冰玉
- 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观察被引量:22
- 2017年
-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50眼)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患者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高于对照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00%,较对照组的12.00%明显降低(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可减轻黄斑水肿,提高视力,改善生活质量。
- 朱媛杜善双田芳
- 关键词:玻璃体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分析及临床特点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分析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的特点,探讨不同类型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年龄、眼轴、最佳矫正视力等指标特点。根据扫描图像对该类疾病分型、分期,探讨不同类型黄斑病变手术预后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高度近视患者49例(49眼)经眼科常规眼底检查、B超及OCT检查确诊的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患者,分析其OCT扫描图像特点以及年龄、眼轴、最佳矫正视力等临床指标特点。49例中40例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随访术后1月视力情况,分析不同类型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预后情况,探讨手术时机。结果: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OCT扫描图像均存在玻璃体后界膜对视网膜的牵引,同时根据视网膜的图像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类:黄斑劈裂、黄斑水肿、黄斑前膜、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随年龄增加,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呈逐渐加重趋势。不同类型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最佳矫正视力等临床特点不同。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手术时机最好选择在视力下降但尚未形成黄斑裂孔及视网膜脱离前,不同类型术后预后不同。结论:根据OCT检查图像特征对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分类、分型有重要作用;OCT检查对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治疗方式选择、治疗时机选择均有一定指导意义。
- 朱媛朱娟杜善双
-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病理性近视年龄眼轴视力
-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血液流变学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血液流变学改变,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40例(43眼)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并分析两组血流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TC、TG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血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电泳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时间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正确判断非动脉炎性AION,并给予积极治疗,改善视盘缺血状态,可提高其视敏度。
- 朱媛杜善双田冰玉田芳
- 关键词: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血流流变学高血粘度
- 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病理性近视不同类型、不同程度黄斑部病变与年龄、眼轴、屈光度等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高度近视患者均进行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诊断验光确定屈光度及最佳矫正视力,应用IOL-Master测定眼轴长度,并散瞳行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及眼底血管造影检查(FFA)。根据OCT及FFA结果分析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与年龄、眼轴长度、屈光度等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OCT及FFA对患者眼底黄斑病变进行分型,将眼底病变分为豹纹状眼底、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出血、局灶性脉络膜萎缩及弥漫性脉络膜萎缩。其中10~30岁年龄组豹纹状眼底所占比例61.76%,显著高于其余几种类型眼底病变,随年龄增加>50岁年龄组,脉络膜萎缩比例逐渐增多(4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眼轴长度分组,<30 mm组,以豹纹状眼底占比最高48.39%,>32 mm组,以弥漫性脉络膜萎缩占比最高(69.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屈光度分组,屈光度越小,-6^-10 D组,豹纹状眼底改变占比越高(76.92%),屈光度越高,脉络膜萎缩越明显,-20 D以上屈光度弥漫性脉络膜萎缩型黄斑病变比例高达65.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近视呈豹纹状眼底改变者最佳矫正视力明显高于其他几种类型眼底病变,特别是弥漫性脉络膜萎缩型(P<0.05);弥漫性脉络膜萎缩黄斑中心凹厚度低于其他几种类型病变(P<0.05)。结论:眼轴越长、年龄越大、屈光度越大发生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的几率越高。同时不同年龄、眼轴长度以及屈光度所易发生的黄斑病变类型不尽相同。OCT及FFA检查对明确不同类型黄斑病变有重要作用。
- 朱媛朱娟杜善双
- 关键词: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眼底年龄眼轴长度屈光度
- 高度近视脉络新生血管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
- 2017年
-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化。方法收集我院眼科2015月1月至2016年1月就诊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高度近视患者56例,共62眼,按是否发生脉络新生血管,分为伴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组(n=28例,32眼)和未发生脉络膜新生血管组(n=28例,30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屈光度、眼轴长度、眼底及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眼轴长度、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组SFCT水平低于未发生脉络膜新生血管组(P<0.05);两组内脉络膜厚度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0.840、-0.738,P<0.05)。结论高度近视的发展可能性与脉络膜血管灌注减少有关,其在脉络膜新生血管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朱媛杜善双田冰玉田芳
- 关键词:高度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