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成像
  • 3篇动脉
  • 3篇主动脉
  • 2篇心电
  • 2篇心电门控
  • 2篇心耳
  • 2篇心脏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成像
  • 2篇图像
  • 2篇图像质量
  • 2篇左心
  • 2篇左心耳
  • 2篇门控
  • 2篇房颤
  • 2篇CT成像
  • 2篇CT血管成像
  • 1篇动脉壁
  • 1篇动脉成像
  • 1篇心房

机构

  • 5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贾崇富
  • 5篇王照谦
  • 5篇何春丽
  • 4篇孙喜霞
  • 4篇杨志强
  • 3篇王浩
  • 2篇李雪
  • 1篇商志娟
  • 1篇邹玉洁
  • 1篇丛涛
  • 1篇李雪
  • 1篇孙思瑶

传媒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进展为主动脉夹层一例被引量:3
2017年
主动脉壁内血肿为没有内膜破口的主动脉夹层,被认为是一种变异的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夹层的早期阶段,占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10%-20%。目前对其病理学发展过程尚有争议,随着研究的深入,认为主动脉壁内血肿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体。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背部疼痛,多呈撕裂样,临床转归各异,严重时威胁患者生命。因此,早期诊断对本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李雪王照谦杨志强贾崇富何春丽孙喜霞
关键词:主动脉血栓形成血肿
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扫描主动脉血管成像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Flash spiral)扫描应用于主动脉CTA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行主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Flash spiral模式,B组胸痛三联模式,C组常规螺旋模式,对3组的扫描时间、主动脉图像质量、主动脉根部伪影及有效辐射剂量(ED)等进行比较。结果 3组扫描时间和ED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3组主动脉图像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主动脉根部伪影发生率比较,A、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A、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C组CT值和噪声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B、C组CT值和噪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源CT Flash spiral模式主动脉CTA能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李雪王照谦杨志强贾崇富王浩何春丽孙喜霞
关键词:图像质量X线计算机
双源CT心电门控与非门控Flash扫描主动脉成像的对照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比较双源CT非心电门控与心电门控Flash扫描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临床可疑主动脉疾病或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后行主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非心电门控Flash扫描,B组采用心电门控Flash扫描,分别测量两组右无名动脉CT值、升主动脉CT值、降主动脉CT值、腹主动脉CT值、脊柱旁肌肉CT值和噪声,并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比较两组各动脉的CT值、噪声、SNR、CNR、扫描时间、图像质量及有效辐射剂量(ED)差异。结果两组扫描时间和E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测量部位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0.44、-0.12、-0.54、-0.32、-1.62,P〉0.05),5个测量部位噪声、SNR及C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7.03、-4.96、-4.69、-5.34、-3.20,P〈0.05;t值=4.81、3.64、3.17、3.61、2.05,P〈0.05;t值=4.49、3.44、3.02、3.35、1.86,P〈0.05);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图像优良率高于A组。结论双源CT非心电门控与心电门控Flash扫描主动脉CTA均能获得满足诊断的优质图像,其中心电门控Flash扫描可进一步缩短扫描时间、降低辐射剂量,对冠状动脉开口的显示更佳。
李雪王照谦杨志强贾崇富王浩何春丽孙喜霞
关键词:心电门控图像质量
心脏CT成像在评估房颤患者左心耳自发显影中的价值
贾崇富何春丽王照谦
心脏CT成像在评估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自发显影中的价值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研究心脏CT成像(CCT)定性及定量分析在左心耳自发显影(LAASE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明确诊断心房颤动(房颤)且行CCT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两项检查的住院患者245例。以TEE为金标准,计算CCT定性评估LAASEC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准确度。测量左心耳(LAA)、升主动脉(AA)和左心房(LA)CT值,计算LAA/AA及LAA/LA,并绘制LAA、LAA/AA及LAA/JJ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TEE诊断LAASEC0级113例,1级73例,2级19例,3级25例,4级15例。CCT示无LAASEC患者162例,LAASEC患者83例。2~4级LAASEC患者59例,CCT均为阳性。CCT定性检测LAASEC(≥1级)的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及准确度分别为56.8%、92.9%、90.3%、64.8%及73.5%。LAA、LAA/AA及LAA/L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2、0.902、0.824。LAA/AA在最佳截断点为0.897,CCT定量检测LAASEC的灵敏度、特异度、PPV、NPV及准确度为87.9%、83.2%、85.9%、85.5%及85.7%。结论CCT在评估LAASEC尤其是2~4级LAASEC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在定性分析基础上,结合定量分析尤其LAA/AA值能较大程度提高CCT诊断LAASEC的准确度。
何春丽王照谦贾崇富丛涛杨志强商志娟孙喜霞孙思瑶王浩邹玉洁
关键词:心脏CT心房颤动左心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