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庆祥

作品数:62 被引量:170H指数:8
供职机构: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52篇建筑科学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1篇风洞
  • 26篇风洞试验
  • 25篇荷载
  • 25篇风荷载
  • 20篇建筑
  • 16篇风振
  • 12篇风环境
  • 11篇风振响应
  • 10篇屋盖
  • 10篇风压
  • 10篇高层建筑
  • 9篇风致
  • 7篇数值模拟
  • 7篇通风
  • 7篇值模拟
  • 6篇自然通风
  • 6篇屋盖结构
  • 6篇抗风设计
  • 5篇等效静风荷载
  • 5篇振动

机构

  • 62篇广东省建筑科...
  • 15篇浙江大学
  • 5篇广州大学
  • 4篇东南大学
  • 3篇联合工程公司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广西华蓝设计...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科学中心
  • 1篇中国能源建设...

作者

  • 62篇李庆祥
  • 27篇杨仕超
  • 18篇许伟
  • 11篇孙炳楠
  • 7篇楼文娟
  • 7篇黄啟明
  • 6篇沈国辉
  • 5篇吴太成
  • 5篇肖丹玲
  • 5篇冯若强
  • 4篇张士翔
  • 4篇余世策
  • 4篇张夏萍
  • 3篇吴培浩
  • 3篇汪大洋
  • 3篇谭上飞
  • 3篇陈勇
  • 2篇丁静鹄
  • 2篇叶继红
  • 2篇马扬

传媒

  • 7篇广东土木与建...
  • 5篇空气动力学学...
  • 3篇振动与冲击
  • 3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建筑结构学报
  • 2篇工程力学
  • 2篇建设科技
  • 2篇防灾减灾工程...
  • 2篇实验流体力学
  • 2篇2008年全...
  • 2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振动工程学报
  • 1篇低温建筑技术
  • 1篇世界地震工程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建筑结构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工业建筑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14
  • 8篇2013
  • 11篇2012
  • 15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模型表面粗糙度对冷却塔风荷载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采用两种粗糙条数量和五种粗糙条厚度分析模型表面粗糙度对冷却塔风荷载的影响,应用本征正交分解法(POD)进行风压点的加密和重构,分析不同粗糙度下冷却塔的风压分布和总体受力,并将试验结果与规范、以往的实测和风洞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冷却塔模型的表面越光滑,喉部附近B层测点最大负风压的绝对值越大;当模型表面粗糙条数量增大时,冷却塔的底部剪力系数变大,受到的总体风阻力越大;冷却塔颈部附近的阻力系数与规范数据接近,而顶部和中下部的阻力系数比规范大,需引起设计的重视。
沈国辉余关鹏孙炳楠楼文娟李庆祥杨仕超
关键词:冷却塔风荷载风洞试验表面粗糙度本征正交分解法
L形和U形三维钝体结构绕流的数值模拟研究
2011年
采用大涡模型对L形和U形三维钝体建筑物的绕流特性和风压分布特性进行数值研究。考虑平均和脉动速度入口边界,在雷诺数为1.5×10~5~7×10~5条件下,对2种钝体的9种分析工况进行瞬态动力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已有研究进行对比。研究表明,钝体绕流对周围流场影响的强弱程度依次为尾流区、屋顶区、来流区,影响大小随着流场与钝体之间距离、钝体建筑高宽比、离地高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对来流区0.25H、屋顶上部0.4H、左右两侧0.5H、尾流区2.0H范围内流场的影响最大;钝体迎风面风压分布比较均匀,而侧面、背面和顶面受绕流涡旋的影响较大,平均风压分布较为复杂,并与脉动风压分布具有类似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对结构抗风设计与建筑风环境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庆祥周云汪大洋
关键词:计算流体动力学风压分布
广西金融广场风荷载与风振响应研究
对广西金融广场进行风洞试验,研究该塔楼的风压特性。在试验结果基础上,采用覆面积分计算方法,分析该项目的等效静风荷载及风振响应。结果表明:塔楼最高正风压出现在迎风面角部,最高正与最低负综合风压峰值均较小;周边建筑对塔楼等效...
庞少华李庆祥
关键词:风洞试验风压特性等效静风荷载风振响应
文献传递
500kV四回路输电塔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研究
2013年
针对标高82.7 m的500 kV四回路常规直线塔风荷载设计是关键的问题,提出采用离散刚度法制作输电塔气动弹性模型,为此,对不同风速下的风洞试验及其直线塔风致响应特性进行了试验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输电塔的加速度响应和动位移响应随风速、高度增大呈单调增大趋势;横风向加速度响应和顺风向加速度响应比较接近,可见输电塔在风荷载作用下,横向风振效应不能忽略,这对复核设计风荷载取值非常重要。
何运祥李庆祥金晓华
关键词:气弹模型风洞试验风振响应
大型冷却塔双塔干扰的风洞试验研究被引量:20
2011年
采用风洞试验方法研究双塔情况下冷却塔的风致干扰问题,通过增加模型表面粗糙度的方法以补偿模型试验的雷诺数效应,应用POD方法进行风压点的插值和加密,计算单双塔的阻力系数、升力系数和底部剪力系数,并分析干扰系数随塔间距、风向角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单塔情况下,平均阻力系数较大,平均升力系数为零;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的标准差数据相当。双塔情况下,阻力系数的平均值和极大值对应的干扰系数几乎相同;对于升力系数极大值的干扰系数,大部分数据大于1,最大的数据达1.75。
沈国辉余关鹏孙炳楠楼文娟李庆祥杨仕超
关键词:冷却塔风荷载风洞试验本征正交分解法
大型冷却塔风致响应的干扰效应被引量:9
2012年
为了研究渡桥电厂冷却塔的群塔干扰效应,采用呈倒品字型布置的3个冷却塔进行简化分析.变化塔间距和风向角,进行180个工况的风洞试验.基于试验结果进行风致响应的计算和干扰效应分析,将干扰计算结果作为渡桥电厂塔群干扰的参考.研究表明:在单塔情况下,冷却塔横风向底部剪力系数的平均值几乎为零,极大值较大;冷却塔壳体在风荷载作用下拉应力主要出现在迎风面的中下部;在三塔情况下环向薄膜应力的干扰系数均小于1,子午向薄膜应力极大值的干扰系数基本上均大于1,最大值达1.57.
沈国辉余关鹏孙炳楠楼文娟李庆祥杨仕超
关键词:冷却塔风荷载风致响应风洞试验
单层平面索网幕墙结构的非线性抗风设计方法被引量:14
2009年
单层平面索网玻璃幕墙结构是广泛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中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由于其具有柔性大、质量轻、阻尼小的特点,属风敏感结构,而且其为新型结构形式,结构具有明显的几何非线性,国内外并没有相应的抗风设计方法。为此首先进行了基于非线性随机振动理论的单层平面索网玻璃幕墙结构风振响应计算公式的推导,然后以此为基础提出基于结构响应的单层索网玻璃幕墙结构非线性抗风设计方法,最后对该设计方法的准确性进行校核,并对其适用性进行讨论。
冯若强李庆祥武岳沈世钊
关键词:点支式玻璃幕墙索结构非线性随机振动抗风设计
高层建筑表面风压的数值风洞模拟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与风洞试验相比,数值风洞具有成本低、周期短、适用广泛等诸多优点,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研究与验证工作,其精度及可靠性还没有被广泛接受。应用CFD方法建立两个典型高层建筑的数值风洞模型,进行建筑表面风压的模拟与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数值风洞可以很好的反应建筑风压的分布规律,除背风面等少数区域,风压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精度,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吕付玉杨仕超詹杰民李庆祥许伟唐剑高若凡
关键词:数值风洞CFD高层建筑风压系数
单体房间室内通风多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针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单体房间风压通风问题,通过一系列风洞试验并结合数值模拟手段,分析改变窗墙比、前后建筑表面风压差、进出风口面积比和前后开孔相对位置这4个因素对室内通风量的影响.获得了描述通风量与窗墙比、风压差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引入新参数使其能够反映进出风口面积比和前后开孔相对位置改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风量与窗墙比成正比关系;通风量随着建筑物前后表面风压差的增大而增大;当总窗墙比不变时,前后开孔面积越接近,通风效果越好.
陈勇王旭孙炳楠李庆祥陈水福
关键词:通风窗墙比数值模拟风洞试验
高层建筑风荷载精细风洞试验研究
本文针对国外某高层办公建筑,精细制作了1:200的测压模型和1:250的轻质测力模型,进行了风洞测压试验和动态天平测力试验.分析了整体结构风压分布和主体结构的基底风荷载,利用随机振动理论,计算了建筑物顶部的位移和加速度....
李庆祥杨仕超吴太成吴培浩
关键词:高层建筑测压测力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