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柴海娜

作品数:11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内镜
  • 3篇神经内分泌
  • 3篇胃镜
  • 3篇内分泌
  • 3篇分泌
  • 2篇造影
  • 2篇切除
  • 2篇黏膜
  • 2篇消化道
  • 2篇溃疡
  • 2篇化道
  • 1篇胆管
  • 1篇胆管造影
  • 1篇胆管造影术
  • 1篇胆胰
  • 1篇胆胰疾病
  • 1篇胸腹
  • 1篇炎症
  • 1篇炎症性
  • 1篇炎症性肠病

机构

  • 11篇江苏省苏北人...

作者

  • 11篇柴海娜
  • 10篇孙超
  • 5篇徐晓玲
  • 5篇刘军
  • 5篇朱滢
  • 4篇王璐
  • 3篇印健
  • 3篇吴莹莹
  • 2篇陈超伍
  • 1篇汤东
  • 1篇郑瑞强
  • 1篇向晓星
  • 1篇徐永居
  • 1篇陈娟
  • 1篇邓登豪
  • 1篇陈浮
  • 1篇陈炜炜

传媒

  • 3篇中华消化病与...
  • 2篇胃肠病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段阶梯式培训在培养社区基层胃镜医师中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社区基层医疗机构中胃镜零基础医师进行胃镜分段阶梯式规范化培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消化内镜诊治中心进修学习的67名基层胃镜医师,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实施分阶段阶梯式培养,采用胃镜操作评估、早癌识别考核、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及电话随访结业后续胃镜诊疗业务开展情况,比较2组教学培训效果。结果观察组单个学员胃镜独立操作数量及胃镜下治疗例数、早癌识别能力、对培训的满意度及结业后续单独开展胃镜检查的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段阶梯式培训模式使基层消化内镜医生胃镜操作胜任力得到了提高,更好的适应基层胃镜检查的需要,为建立适合基层胃镜人才培训体系积累经验。
徐晓玲印健柴海娜孙超叶双春
关键词:胃镜医师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一例被引量:1
2017年
患者男性,53岁,因进食梗噎感半年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自觉进食时有梗阻感觉,以进食干饭时更加明显,进食流质饮食时感觉不甚明显,未予重视。查体:全身皮肤无黑痣,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腹部无阳性体征。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可见钡剂下行至胸6水平见充盈缺损,管腔稍狭窄,黏膜紊乱,长约5.0 cm,考虑食管中段占位(图1)。
孙超柴海娜朱滢徐晓玲陈浮
关键词:食管中段钡餐造影黑色素瘤流质饮食充盈缺损颈胸腹三切口
神经内分泌瘤误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例
2021年
病例:患者女性,53岁,本次入院前4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间断发作,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黑便,无心悸胸闷。以“间断上腹部胀痛不适4月余”至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门诊就诊,胃镜检查于十二指肠球部后壁见一大小约0.8 cm×1.2 cm的溃疡,周围黏膜充血水肿、稍隆起(图1A)。胃镜初步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予抑酸、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治疗4周,症状无明显改善。
孙超朱滢柴海娜王璐刘军王维钊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瘤十二指肠溃疡内镜检查免疫组织化学
饮水在普通胃镜术前准备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7年
胃镜检查是目前诊断上消化道疾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由于上消化道黏膜表面覆盖有大量的泡沫和黏液,导致胃镜检查时视野不清,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国外研究显示,胃镜检查术前给予患者口服祛泡剂和蛋白分解酶类制剂,可有效溶解、去除泡沫和黏液,改善胃镜检查时的可见度,促进微小病变特别是早期胃癌的检出。但祛泡剂和蛋白分解酶类制剂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且加重了护理人员的护理及解释工作。本研究让行普通胃镜检查的患者,术前30min饮用200-250mL的清水,观察胃镜检查视野清晰度改善情况。
徐晓玲柴海娜孙超印健
关键词:术前准备疗效观察普通胃镜饮水上消化道疾病上消化道黏膜
病原体二代测序辅助诊断鹦鹉热衣原体重症肺炎一例被引量:23
2020年
二代测序对少见感染、新型及复杂病原体感染的检出具有明显优势,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抗感染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报道1例二代测序在鹦鹉热衣原体重症肺炎患者诊治中的辅助作用。
赵仁淹柴海娜郑瑞强
关键词:肺炎鹦鹉热
套扎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应用
2022年
目的比较套扎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b)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对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接受ESD或EMR-b治疗的直肠NENs患者的资料,患者肿瘤直径均<10 mm且无淋巴系统转移。根据接受治疗的不同,将患者分为EMR-b组26例和ESD组30例。记录2组患者组织学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操作时间。结果56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1.05±11.31)岁。EMR-b组肿瘤直径为(7.12±2.76)mm,ESD组为(7.47±2.32)mm,2组肿瘤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9)。EMR-b组切除时间为(9.08±3.45)min,短于ESD组的(18.50±3.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MR-b组完整切除率为92.31%(24/26),ESD组为93.33%(28/30),2组完整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非完整切除患者随访期间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与ESD相比,EMR-b有相似的组织学完整切除率,但切除时间更短,操作更简单,EMR-b对于直径<10 mm、不超过黏膜下层的直肠NENs是一种良好的内镜下治疗方法。
陈功孙超柴海娜吴莹莹王璐陈超伍汤东刘军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内镜下机械碎石治疗植物性胃石症疗效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电子胃镜下治疗植物性胃石症的方法、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2012年4月至2017年4月在电子胃镜下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器械,包括五爪钳、鼠齿钳、异物网篮和圈套器等,治疗植物性胃石症40例,观察其疗效。结果 40例患者中,37例并发胃溃疡,碎石成功率为100%,其中4例分2次碎石,平均治疗时间36 min。术中胃黏膜因轻微机械性损伤有少量渗血,无其他明显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应用适当的器械碎石或取石是治疗胃石症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孙超朱滢陈功吴莹莹柴海娜
关键词:胃石症异物钳胃镜圈套器
内镜下冷圈套切除大肠小息肉在服用抗栓药物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治疗服用抗栓药物患者结直肠小息肉的临床可行性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行内镜下冷圈套切除术治疗的42例不停用抗栓药物患者的结直肠小息肉(3~9 mm)临床资料,对息肉切除的术中活动性出血、穿孔、术后迟发性出血、切除的完整性、标本完整回收情况以及术后感染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2名服用抗栓药物的患者共发现65枚结直肠扁平小息肉,在内镜下行圈套冷切除术。所有息肉平均直径5.9 mm(3~9 mm),标本全部完整回收,完整回收率100%。62枚小息肉冷切除术中即有少量的渗血,等待观察出血均可自行停止。3枚小息肉术中出现活动性渗血,术中出血率4.62%,给予金属钛夹夹闭创面后出血停止。所有患者冷切除术后未出现术中术后穿孔、术后迟发性出血及感染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提示切缘阴性,完整切除率100%。结论内镜下冷圈套切除术是治疗服用抗栓药物患者结直肠小息肉安全有效的一种手术方式。
孙超朱滢柴海娜徐晓玲王璐陈超伍刘军
关键词:大肠息肉抗栓治疗
扬州市初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扬州地区初诊为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分布及改变在UC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扬州市区2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初诊为UC的124例患者以及10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采集受试者的新鲜粪便进行菌群分析,比较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拟杆菌属、梭菌属、肠球菌属及大肠杆菌属这6种菌群定量结果及双歧杆菌/大肠杆菌(B/E)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UC患者肠内双歧杆菌属(5.6±0.3比8.7±0.4)CFU/g、乳酸杆菌属(3.4±0.6比9.5±0.5)CFU/g、拟杆菌属(4.9±0.2比7.9±0.5)CFU/g、梭菌属(5.0±0.3比7.8±0.6)CFU/g,数量明显减少,而大肠杆菌属(8.4±0.4比3.6±0.5)CFU/g、肠球菌属(7.6±0.6比4.4±0.2)CFU/g,数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细菌培养结果的阳性检出率与菌群数量变化结果基本相符。UC患者B/E<1,较健康对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UC患者肠道菌群呈失衡状态。在扬州地区UC患者肠道内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减少,且乳酸杆菌属减少更明显,提示在益生菌治疗上可能应倾向于应用乳酸杆菌属。
徐晓玲柴海娜孙超印健陈莉丽徐永居
关键词:初诊溃疡性结肠炎炎症性肠病肠道菌群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治疗合并消化道狭窄的胆胰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1年
背景随着目前医学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术微创化,已成为疾病诊疗新趋势,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已成为微创治疗胆胰疾病的首选手段之一,但是,当胆胰疾病合并消化道狭窄时,行ERCP难度往往较大,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较少,因此我们以此为中心展开研究.目的分析ERCP在治疗合并消化道狭窄的胆胰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01/2019-01我院ERCP治疗合并消化道狭窄的胆胰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病例特点、狭窄处理方式、ERCP并发症情况,评估手术成功率及预后.结果4216例接受ERCP患者中,共有消化道狭窄(食管、胃、十二指肠狭窄)患者134例,其中食管胃吻合口狭窄13例(食管癌术后)、胃窦部狭窄1例(胃窦部巨大脂肪瘤)、十二指肠狭窄120例(恶性狭窄113例,良性狭窄7例).共有106例患者ERCP成功,整体成功率79.10%,包括11例食管吻合口狭窄,1例胃窦狭窄,94例十二指肠狭窄(良性7例,恶性87例).其中42例狭窄较轻患者经变换体位及上腹部压迫后通过狭窄段完成ERCP;31例通过更换JF十二指肠镜或胃镜进镜及导丝引导下完成手术;33例通过柱状气囊扩张后完成ERCP,其中9例在术后同时留置肠道支架;共有28例狭窄较重患者未能完成ERCP,2例为食管胃吻合口狭窄,26例为十二指肠球降部恶性狭窄.术中一例食管吻合口狭窄扩张后出血较多停止手术;术后6例患者在3-6 mo内因肿瘤浸润并十二指肠梗阻行肠道支架置入,2例因术后同时留置的肠道支架阻塞行肠道支架内清理扩张;无穿孔、重症胰腺炎等重大并发症.结论胆胰疾病合并消化道狭窄时,选取合适方法通过狭窄段后行ERCP仍是安全可行的:(1)对于食管癌术后狭窄,经食管扩张通过狭窄后常可完成ERCP,但需警惕食管狭窄扩张出血;(2)十二指肠球、降部狭窄较重患者ERCP难度�
王维钊向晓星刘军邓登豪王璐陈娟陈炜炜柴海娜孙超吴莹莹徐庆成陈功韩维维陈超伍倪修凡任天棋
关键词: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消化道狭窄胆胰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