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长城

作品数:5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鲁东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自媒体
  • 3篇媒体
  • 2篇文艺
  • 1篇审美
  • 1篇审美观
  • 1篇审美观照
  • 1篇人格
  • 1篇人格形象
  • 1篇作家
  • 1篇文学
  • 1篇文学艺术
  • 1篇文学艺术创作
  • 1篇文艺传播
  • 1篇精英
  • 1篇观照
  • 1篇藏族作家

机构

  • 4篇鲁东大学

作者

  • 4篇曾长城
  • 2篇何志钧

传媒

  • 1篇美与时代(美...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 1篇阿来研究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论精英自媒体的文艺“草根策略”
2017年
自媒体的风行并未保证"全民创作"的实现,创作能力与媒介素养的缺失使草根大众依然处在"只读不写"和"有传无受"的尴尬处境;精英自媒体依靠文艺"草根策略"迅速抢占关注,纷纷转型商业或精英路线;文艺发布权力刚被自媒体从传统传播机构手中"解救",又立即被行业精英所"劫持";然而从文艺传播史来看,这种变化依然是进步的。
曾长城
关键词:精英自媒体文艺传播
人格形象的延伸与“双面镜效应”——自媒体文娱的产生机制和关系结构初探
2018年
自媒体与主体、受众的关系结构促成了新世纪文娱实践的新情势:在主体与媒介的关系层面,自媒体强化了主体的自我展示功能,是主体人格形象的延伸;在主体、媒介和受众的关系上,三者产生了"双面镜效应",这与文艺创作的产生机制和关系结构非常相似。偏重主观性、自况性和展示性的自媒体文娱日益成为风潮,这缘于用户无法抵挡自我延伸欲望,尤其是在"创作"唾手可得的情势下。
曾长城何志钧
关键词:自媒体人格形象
自媒体文艺形态研究
新世纪以来,自媒体应用日益普泛化和日常化。在今天的文艺生态中,自媒体文艺引人瞩目,其产生缘由、存在方式、意义生成机制、呈现状况和未来走势均值得深入研究。自媒体,是非专业传播机构的个人或组织利用数字化、交互性的技术手段制作...
曾长城
关键词:自媒体文艺
文献传递
阿来与其他藏汉作家的西藏书写之比较
2016年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创作中,“西藏形象”日益引人注目。各种流派、各种风格、各种视角的西藏书写缤纷陆离、异彩纷呈,为我们呈现了多姿多彩的“西藏形象”,带给我们多滋味的审美感受。这些多维度的西藏书写既得力于入藏汉族作家对西藏独特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的审美观照与感怀,也得力于生长在藏地的众多藏族作家对哺育自己的这片土地的现实观照和历史反思。众多藏汉作家的视点差异导致了他们西藏书写的巨大差异,他们的西藏书写可大致分为三类。
何志钧曾长城
关键词:藏族作家文学艺术创作审美观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