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万民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硬性透气性
  • 2篇硬性透气性角...
  • 2篇临床效果观察
  • 2篇接触镜
  • 2篇角膜
  • 2篇角膜接触镜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断层扫描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管生成素
  • 1篇严重并发症
  • 1篇眼部
  • 1篇眼部疾病

机构

  • 6篇兰州大学第二...

作者

  • 6篇张文芳
  • 6篇吴万民
  • 5篇杨义
  • 3篇李玉婷
  • 2篇张莹
  • 1篇张冬梅
  • 1篇孙莉
  • 1篇张金红
  • 1篇曹光
  • 1篇赵鑫

传媒

  • 2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解放军药学学...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华糖尿病杂...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正高度屈光不正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观察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矫治高度屈光不正的效果。方法分析RGPCL高度屈光不正患者78例(103只眼),根据其屈光度、角膜曲率和配适情况选择合适的镜片;定期观察患者配戴RGPCL的最佳矫正视力、适应性及舒适度。结果配戴RGPCL治疗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与配戴框架眼镜对比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GPCL治疗1周最佳矫正视力提高0.2(E字标准对数视力表)以上的眼数超过50%。RGPCL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与RGPCL治疗1周最佳矫正视力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年的随访中未发生明显角膜上皮脱落、巨乳头结膜炎、角膜溃疡及新生血管等。结论 RGPCL对高度屈光不正的矫正效果明显优于框架镜,且安全、稳定,易被接受。
张莹吴万民冯永胜张文芳杨义王阳曹光
关键词: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近视散光
双眼先天性黄斑缺损一例被引量:1
2018年
患者,女,19岁,因“双眼视力下降8年”于2016年2月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门诊就诊.患者11岁时因视力下降曾来我院诊治,当时诊断为“双眼近视,双眼黄斑变性”.既往无其他眼部疾病及手术史.眼科检查:裸眼视力:右眼0.1,左眼0.1;矫正视力:右眼-12.00/-0.50×180→0.7,左眼-11.75/-0.50×160→0.8;眼位检查发现患者存在外隐斜。
吴万民孙莉杨义李玉婷张文芳
关键词:视力下降眼科检查门诊就诊裸眼视力眼部疾病黄斑变性
高原舱模拟大鼠急性高原肺水肿及脑水肿的研究概况被引量:4
2018年
高原缺氧环境导致了急性高原病的发生,特别是高原肺水肿和脑水肿,其严重威胁人体健康。高原环境模拟舱可以模拟大鼠高原肺水肿和脑水肿模型,从而为高原肺水肿和脑水肿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本文从4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使用高原环境模拟舱模拟大鼠急性高原肺水肿及脑水肿动物模型研究概况,包括高原环境舱模拟急性高原肺水肿及脑水肿机制、应用方法、大鼠的选择、评价标准,并提出了该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势。
吴万民张金红杨义张文芳李玉婷
关键词:急性高原病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动物模型
促血管生成素/酪氨酸激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信号通路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7年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微血管损害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该病在全世界患病率呈升高态势,发展中国家情况更加严重。DR已经成为20岁到74岁工作人群中首位致盲疾病。研究表明,促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酪氨酸激酶受体(Tie2)途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VEGF—R)途径与DR的发展密切相关。
吴万民张文芳杨义张冬梅
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促血管生成素受体信号通路严重并发症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正高度屈光不正的临床效果观察
张莹张文芳吴万民冯永胜
不同高海拔地区青少年脉络膜厚度的差异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测量长期居住在不同高海拔地区青少年的脉络膜厚度并探讨海拔对脉络膜厚度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2015年5月13日至6月10日期间,调查海拔1535m(A组)、1917m(B组)和2936m(C组)地区学生674人。CirrusTMHD-OCT4000扫描仪测量黄斑中心凹(Fovea)及鼻侧(N)、颞侧(T)象限距黄斑中心凹750、1500、2250μm处脉络膜厚度,选择单眼数据用于分析。连续变量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类变量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最终共纳入学生624人,A、B、C组分别为172、242、210人。各组年龄、性别、等效球镜度、角膜曲率、前房深度和眼轴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T2250、T1500、T750、Fovea、N750、N1500、N2250处脉络膜厚度依次为(283±61)、(291±59)、(298±63)、(302±62)、(282±61)、(246±62)和(215±58)μm,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均P<0.05),而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视、轻度近视和7~14岁人群中,C组脉络膜厚度高于A和B组(均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在中度近视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9岁人群中,C组脉络膜厚度均高于B组(均P<0.05)。结论:不同高海拔地区青少年脉络膜厚度存在差异,随海拔升高,脉络膜厚度增加,在正视、轻度近视及7~14岁人群中增加明显,在中度近视、15~19岁人群中增加不明显。
赵鑫杨义李玉婷火成栋吴万民王嘉琪张文芳
关键词:脉络膜厚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青少年屈光不正
共1页<1>
聚类工具0